□ 江蘇江陰 杭彩云
《現代機織技術》課程是現代紡織技術專業的一門主干專業技術課程。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現代機織技術課程在學生學完紡織材料性能、紡織品性能檢測技術、紡織應用化學等課程后開設。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基本掌握有關現代機織設備的工作原理,熟悉制定機織生產工藝的原則與方法,了解機織生產中出現的質量問題及其解決措施,達到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現代機織技術能力的目的,并能順利通過國家職業資格社會化考核,獲得相應的技能證書,為學生畢業后從事現代織造生產工藝設計與織造設備的維護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現代機織技術》主要圍繞織物的形成,介紹原理、設備、工藝參數、質量控制等,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原理性知識點理解難度較大;對于女生來說,對設備運行很難理解也不感興趣。同時,由于實驗條件有限,學生無法單獨進行實驗操作。此外,傳統的教學過程存在以講授為主、教學資源單一等問題,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為此,本文結合現代紡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未來工作崗位的要求,積極探索現代機織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
《現代機織技術》課程所涉及到的內容多,理論知識深奧,理解難度大,課時又少,所以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也比較差,期末考試不及格現象常有發生。為了解決《現代機織技術》課程上課難效果差的問題,依照紡織專業學生必備的知識、能力與素質,以企業生產實際問題帶動紡織專業知識的銜接與滲透,將傳統的機織設備和機織工藝等課程內容及其他各科的基本技能整合在一起,進行整體優化整合。根據梭織面料的形成過程,將課程分為兩個專業模塊:準備篇和織造篇。準備篇包括絡筒、整理、漿紗和穿經等工序;織造篇包括開口、引緯、打緯、卷取和送經。每個項目由企業實際問題為任務驅動,進行設備工作原理、工藝設計與分析、綜合技能等知識講解,現代織造設備工作原理包括:絡筒機、整經機、漿紗機、織機;工藝設計與分析包括:絡筒工藝設計、分批整經工藝設計、分條整經工藝設計、上漿工藝設計、織造上機工藝設計、機織生產質量控制等。
受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現代機織技術》課程也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學習為輔,對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來說,顯然效果很差。根據職業教育改革二十條要求普及推廣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推廣混合式教學、理實一體教學、模塊化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在眾多的教學模式中,《現代機織技術》設計為兩個模塊十個項目,每個項目下再分為幾個子項目。如在準備篇漿紗這個項目下,再分調漿、上漿、漿紗質量檢測等三個子項目,每個項目都是由企業實際的案例引入,通過漿料結構與性能,漿料配方確定的原理等理論學習,再結合實驗調漿和上漿實驗,通過理實一體的教學改革,學生不僅掌握漿紗理論,也學會了漿紗工藝分析和漿紗設備的工作原理。
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以《現代機織技術》精品課程建設為契機,在學校泛亞平臺上創建了在線課程,為了方便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或者討論,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如課件、視頻、動畫、拓展閱讀資料、書籍、測試題庫等。比如在噴氣引緯項目中,包括了本節教案,課件PPT,噴氣織機運行過程的視頻,噴氣動畫,噴氣引緯工藝參數制定的微課等。在課堂教學中,講授梭織面料形成過程中所涉及到的設備原理、機械傳動等苦澀難懂的內容時,使用動畫、視頻、微課、圖片等多媒體技術進行多方位的展示,將織造設備內部結構和運轉過程在課堂上呈現,讓學生更直觀的掌握設備內部結構和運轉原理,有助于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課程教學效果。
由于《現代機織技術》課程涉及到的設備原理多,理論與實踐結合度高。為了合理的評價學生學習的情況以及檢查教學的效果,課程的考核方式由期末理論考試單一的評價,調整為平時、實驗、期中和期末四部分組成,分配的比例為3:2:2:3。通過考核方式創新后,由單一的理論考核轉變為以能力考核為主,并注重平時的考核和實驗實訓的考核,通過期末考試階段性的測試,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某些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發現,采取補救措施。
同時在考試內上注重基本知識的掌握,如期末試卷中基本概念占20%,基本加工原理占30%,基本的工藝計算占10%,其他40%為主要機構作用、特點和質量控制和綜合討論。試題難易程度配比中難題只占10%,容易占40%,適中50%。
通過對《現代機織技術》課程內容的整合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革,充分運用項目化教學、案例教學、理實一體化等多種教學方法,并通過豐富的教學手段,利用線上教學平臺和線下課堂教學相結合,引導學生以自主學習為主和聽課為輔,做學習的主人。在《現代機織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時注重理實相結合,并通過創新考核方法,建立合理考核評價機制,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