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蘋 山東女子學院
“全面二孩”生育新政頒布后,用人單位勞動成本增大,越發謹慎招聘介于婚育階段的財經類專業女大學生,使財經類專業女大學生競爭力降低,就業機會減少。與此同時,放松生育條件下,財經類專業女大學生的就業福利及就業滿意度降低,雇主對財經類專業女大學生的就業歧視增加。即使是具有高學歷的財經類專業女大學生突破了很多限制,成功就業,在工作中也往往會遭受不平等對待,降低了財經類專業女大學生的就業質量。
(一)招聘男性優先。在人才招聘市場我們常常會看到,在學歷水平相同的條件下,用人單位往往會選擇雇傭男性求職者,而不是女性求職者,雖然女性在行為處事上可能比男性更為周到細膩,但是在用人單位的眼里,還是男性職員比較靠譜。因此,在我國各種行業的招聘條件下,男性優先、限制女性已經不足為奇,財經類專業也不例外。
(二)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酬,即在同等工作量的基礎上,財經類專業女大學生的收入低于男性。美國一研究組織對30歲以內的女性進行工資統計,結果如下:孕育過孩子的女性所得的工資比男性少25%,而未孕育過孩子的女性工資僅比男性低5%。我國的情況也是如此。盡管《勞動法》強調性別平等、按勞分配、同工同酬,強烈反對性別差異、女性歧視。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工資分配不均的現象仍然很廣泛。與此同時,在相同的工作年限里,男性往往比女性晉升的快,這也是男性和女性收入差異的原因之一。總之,男性比女性掙得更多已經是既定事實。
總體來看,放松生育條件下財經類專業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形成較為復雜,其中既有個人方面的原因,也有政府和高校方面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女性由于每個月體內性激素水平的增加或減少,導致在身體素質的穩定性上不如男性。財經類專業女大學生已經成年,將面對一系列生理活動,如結婚、懷孕、分娩、母乳喂養等,這些正常的生理活動通常成為競爭工作崗位的絆腳石。
(二)政府原因。在放松生育條件下,財經類專業女大學生將會花更多的時間在生育上,因此,招聘單位對財經類專業女大學生的就業歧視進一步加劇。很多企業在招聘人才時,對財經類專業女大學生的生育時間設置各種限制性條件和障礙,甚至以結婚和生育作為是否招募的主要條件之一。與此同時,對財經類專業女大學生的保護越多,一些企業拒絕招募財經類專業女大學生的借口就越多。
(三)高校原因。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政策的支持以及創業創新的不斷改革,高等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目前我國高等學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不但沒有專門為財經類專業女大學生設立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而且還停在無性別差異的教育階段。因為男性、女性這兩者心理、生理在發展過程中具有較大的不同,用常規的思路和方法來對高等學校財經類專業女大學生實施創業教育,會導致財經類專業女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出現較多問題,最終影響學生創業。
(一)自我完善。在本質上,激烈的就業競爭實際上是對能力和素質的考察。因此,財經類專業女大學生要想在求職過程中獲得主動權,就應徹底摒棄“女子無才便是德”和“女性是弱者”的傳統觀念,切實按照社會需要來塑造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不斷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以滿足用人單位和社會越來越高的要求。
(二)政策扶持。在保持經濟穩定持續增長的同時,政府要利用多種途徑增加就業崗位,比如:鼓勵財經類專業女大學生創業,是提高就業崗位比較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調整政策,引導財經類專業女大學生到西部、非公有制單位、農村就業;鼓勵財經類專業女大學生到中小企業就業等。
(三)高校培養。高等學校應專門針對財經類專業女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結合財經類專業特點,并充分考慮男性、女性在心理、生理的不同,有針對性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另外,要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斷激勵財經類專業女大學生發揚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
結束語:當前,在我國放松生育條件下,財經類專業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形勢更加嚴峻。這一現象的形成是由財經類專業女大學生自身、政府、高校三個方面的原因導致的,盡管影響的方式不同,但都有明顯的負面影響。因此,應該從這三個方面著手,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促進財經類專業女大學生的就業,維持經濟和社會的和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