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振宇 內蒙古自治區阿巴嘎旗氣象局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國氣象局制定了《氣象現代化建設發展綱要》,該綱要中指出,當時氣象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就是要追上發達國家發展的腳步,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與進步,我國氣象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現如今我國氣象現代化發展的目標已經成為了要建設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氣象事業體系,要轉變身份,從氣象大國轉變為氣象強國。這代表著我國將在氣象觀測中應用更多新技術和新設備,對設備的維護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國成立了國家級大氣探測技術中心,主要是研究各種氣象類技術設備的研發和氣象觀測方法,實時監督和管理國家空氣檢測系統和檢測數據的質量,檢測全省空氣檢測系統運行和檢測數據質量。但是因為我國現有技術和設備還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有一定的滯后性,適應不了氣象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因此,就需要不斷加大力度創新設備和技術研發,培養一批又一批的科學技術人才。
就目前工作開展的情況而言,很多工作人員還沒有意識到設備檢修的重要性,存在著忽視了設備保障。這一部分工作人員認為,現代化裝備有不容易損壞的特點,因此無需專門設置維修人員對其檢修,通常會由其他人員兼職。這利用裝備檢修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積極性低,保證水平難以進步。與此同時,在設備管理的過程中,隨意性較強,并且很容易受到經驗主義的影響,技術支持體系也不夠完善。與此同時,同一地區、同一類設備的生產廠家不同,給裝備部門增添了不少麻煩,比如難以編制出科學的設備預算、增加了設備備份難度,也無法根據實際情況來配備維修人員。很多設備在長期運行的過程當中,得不到技術支持,或者技術支持具有滯后性,這都給裝備管理和技術管理帶來了麻煩。
這個時代現代化的氣象現代化儀器已經實現了融合數字化、信息化的技術,從而涉及了許多專業的專業知識,但在部分落后地區的管理人員涉獵不夠多,從而導致維修技術偏低,這些人員大多來自于基層的維修人員,并沒有參與過專業的培訓,以及缺乏現場靈活應用專業知識來解決未發生過的故障問題的能力。
在一些偏遠地區或貧瘠的地區,受到設備維修費用不斷增加、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在一部分現代化設備投入到生產和工作中之后,沒有配套消耗,并且還存在著雙軌運行以及設備重復消耗的情況。氣象監測設備配件短缺,設備維修工具不夠齊全,就算是工作人員在設備運行過程中發現了問題所在,也無法利用專業的維修工具進行故障排除,加大了工作難度,也降低了設備維修效率。不利于相關工作的開展。
信息系統是指應用各種現代技術和方法,利用網絡系統控制信息的有序流動和信息流的管理,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更有效地形成、組織和利用各種信息資源,提高信息利用率和信息可擴展性,減少信息傳輸的錯誤和復雜性[2]。
首先,要充分意識到,氣象工作開展的基礎就是技術裝備,因此,必須要端正態度,對技術裝備進行科學管理;其次,隨著現代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設備的更新換代,思想觀念也到得到改變和轉型升級,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設備維修的方式和手段,在思想觀念上也需要保持和時代相一致的步伐。如果維修手段跟不上設備更新換代的速度,就會被社會所淘汰。
與此同時,明確各個部門和機構的職責,不斷細化責任分配制度,明確業務管理崗位,做到崗位和崗位之間相互監督管理,保證各個崗位的工作人員能夠做到充分履行職能。提升網絡查詢和可視化咨詢技術在故障診斷中的實際應用,不斷加強維修能力的培養。氣象專用設備維修主要是以自身能力為主,以社會力量為輔助;而通用設備則不同,其維修主要依靠社會力量。
國家和省對物資保障和技術支持起到直接管理作用,省級機構可以設置區域中心的技術保障中心,如果該技術保障中心條件符合相關要求,可以確定為國家級技術保障分中心。如果省級分中心設置在偏遠地區,則需要按照從國家到地區的分級培訓制度來開展培訓工作。要全面做好新技術、新設備、新場地等各個方面的培訓工作,使現代化效益最大化發揮。還要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這樣才能充分提升觀測人員的工作熱情和主動性。與此同時,還需要定期對觀測人員開展考核工作,確保每一位觀測人員都是持證上崗,對無證人員嚴肅處理。只有把人才培訓工作落實到位,才能夠給我國氣象局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讓人才成為新技術、新設備研發的中堅力量和核心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