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格 薛童 彭婭
江南大學
本平臺通過利用新媒體渠道和他們的關系網,吸引高校學生與社會大眾關注和廣泛傳播,從而獲取一定流量和校、企、政府方的資源支持。平臺在獲取一定的組織影響力、社會公信度以及優質的活動項目后,通過協助企業舉辦公益活動、合作機構或企業的廣告推廣、平臺打賞以及其他新媒體流量變現渠道來獲取盈利。
1.相互幫。派有愛平臺捐贈者在后續遭遇不幸,需要幫助時,在本平臺申請幫助流程簡化,即為其提供“綠色通道”。2.實時幫。平臺可以發出與時事熱點對應的公益項目,捐贈個人及集體自行在項目下登記對應的捐贈物資信息,并將物資運到需求地。3.一起幫。引導大眾自發聚集起來,完成一個公益項目,如平臺發起一個“需要捐贈1萬本書”的項目,每個人參與的成本很小,同時大眾可以在自己的社交圈轉發,這樣接力完成,既增加了平臺知名度,也增加了項目完成的速度。4.愛心幫。平臺會征集篩選優先需要獲得幫助的人群,通過線上、線下方式獲得捐贈物資,合理分配物資并透明公開的運往目的地。
1.公益調研之旅。平臺篩選優質公益活動項目→對接企業和校方,溝通活動具體安排→征集面試有意參加活動的同學/公益大賽優秀獲獎者→校園、企業、學生三方活動各項事宜確認→開展活動/平臺輔助跟進并做好宣傳工作→活動結束成果反饋。2.培養校園公益大使/KOL。舉辦校園/城市/全國級別“公益101”活動,培養校園公益大使/KOL,錄制公益宣傳視頻等等,擴大公益慈善宣傳力度。3.舉辦公益方案設計大賽。企業制定活動方向選出優秀方案聯合企業參與“公益活動調研之旅”,其余參與比賽的學生根據作品級別獲得相應的獎學金或者社會實踐活動學分。4.“愛與你同在”。聯合大學做品牌活動“愛與你同在”,并將參與此項目的表現作為各類榮譽評獎評優的指標。5.遠程家教項目(云公益)。可納入“愛與你同在”品牌活動,企業/學校提供電子設備,招募大學生為那些沒有條件上補習班,興趣班的孩子們免費補文化課以及興趣課程。其中企業和學校可以提供榮譽證書等證明材料來吸引大學生報名。6.其他。每年寒暑假有很多留學生選擇留校,他們中很多人希望假期在中國旅游,但是因為語言以及生活經驗問題往往不能深入渠道一些偏遠地區,如果讓他們參與公益活動調研之旅,不僅可以增加對中國的了解,而且也迎合了一大部分留學生的興趣。除此之外,公益活動如果有外國人參與的話更加利于宣傳,為學校的海外招生,企業的國際化形象建立提供了一定幫助。
本平臺將向社會個人、校園公益社團等渠道募集到的資金和物資,集結在“派有愛”平臺,根據平臺的評價機制得到物資需求的優先級,做出分配方案,再交付給第三方物流公司進行運輸方案的確定,最終運送至受助點。完成物資按照“捐贈方-本平臺-受贈方”的流程的移動。
核心業務流程:
用戶申請項目后,經后臺核實通過,平臺工作者安排收集物資,然后將收集到的物資進行點貨,確保物資數量滿足需求。平臺設置的評價機制可以挑選出急需獲得物資幫助的項目,然后合理分配物資,運用運籌學理論進行成本規劃和可行性驗證,最后運輸物資及交付。
①項目核實:對征集到的所有項目進行核實,包括物資種類、目的地、接收人信息,不容許虛假項目的存在。②收集物資:捐贈人信息(如有),檢查捐贈物資能否正常使用。③點貨:核實物資數量,種類。④評價機制:物資需要緊急程度,物資批量,運輸方式;目的在于評估物資需要緊急程度,綜合考慮物資需要數量、運輸路線分布。⑤分配方案:量化評估,實際情況適當修改(非量化);募集得到的物資,我們會根據項目評價結果進行公平透明的分配。⑥成本規劃:運輸成本,人力成本。⑦可行性驗證:在途物資損失率,路線規劃,在途時間。⑧運輸與交付:接貨對應點負責人交接,驗貨,憑證核實。本項目采用“云監控”相關技術,利用“云監工”平臺對“人、貨、場”全鏈路實時監控。除了在統一信息平臺或媒體及時公開捐贈款物的來源、去向信息,還通過媒體或相關網絡平臺開通對捐贈物資貯存、中轉倉庫以及車輛配送情況的在線視頻監控,實現對各類物資進庫、出庫、庫存及最終受贈單位接收等情況的全方位無死角監控覆蓋。
(1)指定項目物資專款專用;(2)時事類物資需求最優先級別滿足;(3)平臺評價機制+大數據分析;(4)“專人專項”計劃。
(1)活動擇優實施及獎勵政策;(2)成立專門活動策劃團隊;(3)平臺工作人員均為學生背景。
(1)部署“云監工”平臺對“人、貨、場”全鏈路實時監控;(2)區塊鏈技術提供“記賬”輔助服務;(3)捐贈者持有電子存證證明。
新媒體,尤其以移動APP為代表的自媒體的產生,使得信息的傳播速度產生了重大的飛躍。繼“水滴籌”、“輕松籌”、“公益中國”等公益慈善APP推出后,改變了許多弱勢群體的命運,但這只是眾多需要幫助者中的其中一部分。我們希望通過改善公益慈善組織來提高效率與效益,幫助弱勢群體得到社會的關注,提高受贈機會,同時傳播更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