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韻 傅清純 唐詩玥 竺鴻毓 劉琛琛杭州師范大學
垃圾分類作為我國“保護環境”這一基本國策的重要內容,近年來一直是國家和社會各界重視和探討的熱門話題。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垃圾分類做出過重要指示,強調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如果做好了垃圾分類,對城市、社會以及整個人類世界的可持續發展都將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很多人由于對垃圾分類的基礎性知識缺乏準確把握,從而出現了投放垃圾時“無從下手”、甚至隨性而扔的情況。要想改變這一狀況,讓社會成員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根本在 文化營造,途徑在于宣傳教育。垃圾分類方面的宣傳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多主體、多方面,需要形成認知合力、思想合力和行動合力。
杭州作為新一線城市、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它在發展經濟,提升各方面城市實力的同時,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為此,切實加強和改善垃圾分類的宣傳工作實為必要。筆者團隊在細心觀察杭州部分環境情況后,發現杭州在垃圾分類宣傳方面的成效并不理想。總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垃圾分類的宣傳大多停留于形式化、市民垃圾分類意識薄弱且分類知識欠缺等等。同杭州相比,環境保護方面在世界上有著較高聲譽的日本,在垃圾分類宣傳方面取得的成效很是矚目,其成功經驗十分值得借鑒。
近年來,杭州先行先試,在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其中宣傳的作用不容忽視。但據筆者調查,杭州目前的垃圾分類宣傳方面也還存在有待改善與加強的空間。以下為本組成員通過社會調研總結的一些杭州在垃圾分類宣傳方面的現狀:
公共場所內以“環境保護”“垃圾分類”等相關題材作為關鍵詞的宣傳內容密度大;宣傳范圍涉及農村和城市的居民區、學校、街道等公共場所,例如鄉政府門口新聞欄中新設置環保題材區塊,小區、學校內公告欄中新添垃圾分類知識普及區塊。
學校組織中小學生在地鐵站、公交車站等公共場合分發宣傳冊,提升民眾對于垃圾分類的接受度,加強民眾對于垃圾分類的具體了解;環境保護理念融入教育體系,強化環保在中小學生意識中的重要性。
宣傳方式多數為張貼相關題材海報,繪制相關題材板報壁畫,形式上缺乏新意,容易被民眾忽視。
部分宣傳內容主要以學術知識組成,貼近生活的真實舉例很少,起不到宣傳引導作用。
日本的垃圾分類成效享譽全球,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宣傳。日本對于垃圾分類的宣傳,不單單是將著眼點放于垃圾分類,還從“環保”“資源利用”等方面出發。
日本垃圾分類宣傳能夠取得如此成效,離不開嚴苛的法律法規。早在1954年,日本頒布《清掃法》,政府用財政和技術上的援助向當地居民宣傳其協助處理垃圾的義務。1963年為迎接東京奧運會,日本政府推出了《生活環境設施整備緊急措施法》和《生活環境設施整備五年計劃》,以國家整體利益角度向國民宣傳,喚醒國民環境保護意識。此后,日本又先后制定《家用電器再循壞法》、《食品循環資源再生利用促進法》等,將目光投向“再生利用”,用精準細致的法律宣傳制約市民的垃圾分類。
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在垃圾分類宣傳中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989年,政府開展“TOKYO SLIM”活動,在城市街道、地鐵、車站等地大面積張貼宣傳海報、宣傳語,分發宣傳手冊,并舉行各種各樣的宣傳活動。1992年,日本舉辦了“第一屆垃圾減量化全國推進大會”。2006年開始,召集“3R推進全國大會”(3R指Reduce、Reuse、Recycle),設計“3R”品牌標識,用于宣傳推廣活動,讓企業、媒體等將這一理念推廣出去。同時,政府也大力推進國民的垃圾分類教育,例如,在幼兒園設計專門的垃圾分類游戲、體驗教育等,在學校開展公害防止教育以及組織參觀垃圾處理廠等活動,讓學生們從環境體驗中自主學習相關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一步步進行宣傳和普及。對于成年人,政府的環境管理部門還會定期給居民授課,制作宣傳手冊、講解垃圾分類的規則和知識等,并加以一定的經費支持和表彰。
日本的垃圾分類宣傳雖然已經經過了40年,“干凈”成為日本街道的最大標簽,但日本對垃圾分類的宣傳力度依舊沒有減弱。現階段,日本政府仍本著“3R”原則,將著眼點放在循環再利用,在法律制約的基礎上結合國民自覺意識,以新興手段迎合國民心理來強化宣傳。
政府方面嚴格執行先后制定的3個層次的法律,宣傳鼓勵再循環的理念;要求再生品標注識別標記;利用媒體大力宣傳垃圾分類的方法和益處,每年向公眾印發垃圾分類收集的日歷;積極推廣環境保護、再生能源及循環經濟等方面的新技術。
民眾方面,每家每戶自覺執行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扔垃圾;各個家庭都會自覺對孩子進行環境教育,鼓勵孩子將飲料瓶罐帶到學校集中收集;超市門口設立垃圾回收裝置,方便市民丟棄可回收資源等等,多方面多角度地將垃圾分類深入到家家戶戶、生活的各個角落。
杭州是全國在垃圾分類宣傳方面比較有創新創意的城市之一,但想要做的更好,可以從日本的以下幾個方面來學習和借鑒。
日本的垃圾箱上都會有很詳細的分類說明,可直接在人們丟垃圾時以醒目的字眼進行提示。而杭州的垃圾箱上卻只有分類標識,而沒有詳細的垃圾名目,使得市民在丟棄垃圾時無法正確地識別。如果在垃圾箱外殼上噴繪屬于此類垃圾的圖片或者在垃圾箱上設置一塊屏幕專門播放小視頻,可以有效減少誤將垃圾投入錯誤的垃圾箱的情況出現。
目前杭州市多所中小學都以開設垃圾分類知識講座、開展保護家鄉生態環境等系列實踐活動來進行垃圾分類的宣傳,理論上這樣的宣傳活動的開展對垃圾分類是十分有意義的,但是實際的效果卻并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有內容枯燥缺乏趣味性、形式單一等,造成學生們對此類活動缺乏興趣,無法真正將其落實到平時生活當中。
日本在對國民進行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方面有著很全面的系統性的教育方式,比如幼兒園里的小朋友每天喝完牛奶后,都會和老師一起清洗牛奶盒并正確投放。既然是對孩子的教育,就需要有老師正確的引導以及以身作則的示范,才能真正培養孩子們垃圾分類的意識。
筆者認為對于垃圾分類的宣傳,杭州市有關教育部門可以借鑒日本這一思想,養成一個終身的好習慣,需得從娃娃開始抓起。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生動有趣的垃圾分類小知識課件、形象貼切的動畫片、少兒歌曲等簡單易懂的方式,向孩子們宣傳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日常學習生活中,幼教老師可以在每日飯后組織小朋友們一起進行餐后垃圾分類處理,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逐漸地能在心里形成一種意識。教育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主動、自覺地進行垃圾分類,養成分類的好習慣。
杭州目前垃圾分類的宣傳過于形式化,宣傳方式缺乏新鮮度,導致宣傳效果不達預期。宣傳方式多數為張貼相關題材海報、繪制相關題材板報壁畫等,缺乏新意,容易被民眾忽視。日本的政府為了讓人們更易于接受,在宣傳的形式方面做足了功夫。比如,在很多日本有名的動漫里增設特別內容,通過大家喜愛的動漫人物來介紹垃圾分類的知識,這樣的形式與官方正統的宣傳方式相比,氛圍會更加活潑可愛。此外,在一些網站,有很多以搞笑的方式介紹垃圾的正確分類方法等內容的視頻,以輕松愉快的方式加深民眾對垃圾分類的認識。
據了解,上海自推行垃圾分類以來,許多有意思的順口溜和經典歌曲被有想法的年輕人進行了改編,用更加貼合大眾口味的方式給民眾提供了更方便的記憶方法。故政府應當多鼓勵這樣的行為方式,一方面投入資金制作類似的宣傳視頻,另一方面獎勵民眾自發制作這樣的視頻來加大宣傳力度,讓民眾可以在歡笑中輕松地掌握正確分類的方法。
綜上所述,杭州目前雖然在垃圾分類宣傳工作方面有了初步的成效,但依舊存在垃圾分類設施簡陋、可操作性低、實用性低,市民垃圾分類意識薄弱且分類知識欠缺等多方面的問題。對比日本這四十多年來在垃圾分類宣傳工作方面的發展歷史和現狀,可以看出要想真正做好垃圾分類宣傳工作,離不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政策頒布、切實實施以及社會各界及民眾的共同支持與配合,還有各方面的宣傳技術、形式等的創新加持等等。因此,杭州如果想要切實提高垃圾分類宣傳方面的成效,不僅要注重智能科技與分類宣傳的巧妙結合,也需要進行更全面長久的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同時也需要政府加大宣傳資金方面的投入,以鼓勵更新穎有效的宣傳方式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