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美霖 金善姬
通化師范學院
諺語是指廣泛流傳于民間的言簡意賅的短語。多數諺語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且一般是經過口頭傳下來的。它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
中韓兩國都有悠久而燦爛的歷史與文化,作為鄰邦、同屬于漢字圈的中韓兩國在長期的交流過程中形成了諸多相似的文化,其中諺語可謂是典型的。
兩國的大部分諺語都呈現相近性的特點,意思相近,道理也十分相似。如:
1.?? ?? ??? ??? ???。(被自己養的狗咬了腳后跟。)與之對應,中國也有類似的諺語“狗咬呂洞賓。”,甚至還有《農夫與蛇》這樣相類似的含義的故事。
2.???? ? ??? ? ???? ?? ???。(一條泥鰍攪渾滿塘水。)同樣與之對應,中國諺語中有“一條魚腥了一鍋湯。”
3.? ?? ??? ???。(牛被偷走后,才開始修補牛棚。)形容出現錯誤應該及時加以改正。同樣與之對應“亡羊補牢。”
在諺語的描寫上具有巧妙地刻畫,更直接的表達了深刻的道理,能使諺語更加生動靈活。
韓國諺語中,如:
1.? ?? ? ?? ????。(追不到雞的狗,望著遠山。)形容無可奈何。
2.??? ?? ?? ??? ???。(做不到的家伙會脫下短褲。)形容猴子撈月,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3.? ??? ?????? ????。(大的堤堰也會被螞蟻沖垮。)形容螞蟻雖小可以潰千里之堤。
中國諺語中也同樣具有細致刻畫的特點,如:1.驢唇不對馬嘴。(形容答非所問或兩不相合。)2.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形容害人的事或物,大家一致痛恨。)3.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形容壞人說不出好話。)
中韓的諺語中,同樣都有與自然有關的諺語,都是人們長期以來對日常生活的準確總結,蘊含著自然界的豐富哲理。韓國諺語中,如:
1.??? ?? ?? ?? ?? ?????。(冬天下很大的雪的話,麥子會豐收。)
2.????? ?? ?? ???? ??。(冬季臘月刮北風,害蟲少。)
3.??? ?? ???。(天氣干旱的時候,下起了甜甜的雨。)
中國諺語中,如:1.一場秋雨一場寒。(形容秋季開始的每一次下雨都預示著天氣越來越冷。)2.瑞雪兆豐年。(適時的冬雪預示著來年是豐收之年。)3.春雨貴如油。(春天的細雨像油一樣可貴,形容春雨寶貴難得。)
韓國有很多與人體器官有關的諺語,使之更為生動,也便于理解。如:
1.?? ??? ??? ??。(放在眼里都不會覺得痛。)形容視為珍寶,十分珍惜。
2.?? ??。(會說不會做,光耍嘴。)形容話說的很漂亮,但沒有實際的行動。
3.?? ?? ??。(用力挺直脖子。)形容輕蔑看人,目中無人的樣子。
中國也有一些和人體器官有關的諺語,也具有生動性這一特點,如:1.人心隔肚皮。(形容人的心思難以猜測。)2.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形容看見也裝作沒看見。比喻對出現的問題容忍遷就,不加干預。)3.刀子嘴豆腐心。(形容說話刻薄、言語犀利,但其實心底柔和、寬厚仁慈。)
中韓兩國與人相關的諺語中,皆從一個平凡細小的觀念出發,表達形象而深刻的道理。韓國諺語中,如:
1.??? ??? ?? ??? ????.
(船夫多的話,船就要開到山上了。)形容指揮者一多,意思就不能很好的傳達,會出現糾紛及分歧。
2.??? ??? ??? ???, ????? ??? ???。(人死了留下名字,老虎死了留下皮毛。)形容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做好事,死后名垂千古。
3.??? ?? ?? ??? ??? ?? ???。(人的舌頭雖然沒有骨頭,但是卻可以毀掉人的骨頭。)形容人的話語有很大的力量,人言可畏。
中國諺語同樣呈現這一特征,如:1.宰相肚里能撐船。(形容一個人寬宏大量,大人有大量的意思。)2.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形容用卑劣的想法去推測正派人的心思。)3.丑媳婦總得見公婆。(形容隱藏不住,總要露相。)
夸張是為了達到某種表達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故意擴大或縮小的一種修辭方法。可以有效增強表達效果。
a.夸大夸張:把事物特征往大的方面說。
在韓國諺語中,如:
1.?? ? ?? ??? ??。(豬被掐住脖子的聲音。) 用豬被掐住喉嚨的聲音夸大發聲之難聽程度。
2.? ? ??? ?? ?? ???。(良言一句值千金。)夸大的手法形容良言的重要性。
3.? ?? ???。(自己的鼻子三尺長。)夸大三尺之長。形容自身自顧不暇。“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在中國諺語中,如:
1.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用夸大的手法“山倒”和“抽絲”,形容病來時像山崩裂一樣迅速而猛烈之強和病去像從蠶繭里抽絲一樣難的特點。)2.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夸大千里距離之遠。)
b.縮小夸張:在抓住事物特征的基礎上,把事物特征往小的方面說。
在韓國諺語中,如:
1.???? ? ?? ???。(打閃電的時候就可以炒豆子吃。)用打閃電的時間來形容炒豆子時間之短。
2.??? ???。(躺著吃糕。)用躺著的姿勢就可以吃到糕,形容很容易做到某事。
3.??? ?? ?? ???。
(掏出跳蚤的肝來吃。) 用跳蚤的肝來形容東西之小。
在中國諺語中,如:
不費吹灰之力。(用吹灰的力量形容力量之小,很容易達到目標。)
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用和本體有關某種相似之處的喻體來說明本體。運用比喻可以對某事物的特征進行描繪和渲染,以此引發讀者的聯想和想象,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幫助人們深入理解。
a.明喻:句子當中有本體、喻體,且有“似、像、如”等比喻詞出現。
在韓國諺語中,如:
?? ??? ??? ??。(看黃金就像石頭。)本體:黃金;喻體:石頭;比喻詞:-? ??
在中國諺語中,如: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本體:光陰、日月;喻體:箭、梭;比喻詞:似、如。
b.暗喻:暗喻也稱作“隱喻”,指本體和喻體皆在句中出現,但用“是、為”等作為比喻詞。
在韓國諺語,如:
1.??? ??? ????。(健康是最重要的財產。)本體:健康;喻體:財產。
2.??? ??? ????。(人生是一種實驗。)本體:人生;喻體:實驗。
在中國諺語中,如:
一寸光陰一寸金。本體:光陰;喻體:金。
c.借喻:是以喻體來代替本體,本體不出現,句中有喻體和比喻詞,比喻詞有時可以省略。
在韓國諺語中,如:
? ?? ?? ??.
(像雨打的公雞一樣。)喻體:雨打的公雞;比喻詞:??。
在中國諺語中,如:
像霜打的茄子一樣。喻體:霜打過的茄子;比喻詞:像。
對偶是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堆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或者相近或者意思相同的修辭方法。
a.正對對偶:上下兩句表達的意思是同類的或相近的,是互為補充的。
在韓國諺語中,如:
1.????? ??? ?? ???????? ??。(人有臉,樹有皮。)
2.?? ??? ????, ??? ??? ?????。(公公疼兒媳,丈母娘疼女婿。)
3.? ?? ?? ?? ? ?? ?? ???。(白天說話有鳥能聽到,晚上說話有老鼠能聽到。)
在中國諺語中,如:1.種瓜得瓜,種豆得豆。2.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b.反對對偶:上下兩句表達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對的,有時是指同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
韓國諺語中,如:
1.??? ?? ?? ???.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2.?? ???, ?? ??.
(公是公,私是私。)
中國諺語中,如:
1.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c.流水對偶:流水對偶又稱“串對對偶”,即“相串成對”,上下兩句的意思也是緊密連貫的。
韓國諺語中,如:
??? ??? ???? ??.
(上游的水清了,下游的水才能清。)指身份、地位、輩分高的人應該作出榜樣,下面的人才能行為端正。
中國諺語中,如:
前不著村,后不著店。
(四) 擬人修辭方法
賦予事物以人的特征,將本來不具備人的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
韓國諺語中,如:
1.? ?? ?? ? ? ??。(沒有腳的話語傳千里。)2.?? ????? ??? ????。(越熟的稻穗越低下頭。)
中國諺語中,如:1.六月蓋被,有谷無米。2.人在屋里熱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
漢語和韓國語二者的關系十分密切,對中韓兩國的諺語研究也有很大的意義和價值,有利于在學習中感受二者文化異同。本文對諺語的例舉能力有限,盡可能從多角度出發進行對比,通過此次研究,查閱了很多韓國以及中國的諺語,在積累中學習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