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炎書 沈陽城市建設學院
慕課依一詞最早起源于加拿大,英文全稱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直譯為大規模的、開放的、在線課程。慕課是一種新型的在線課程的開發模式,在連通主義理論和網絡化學習的基礎上,利用某一個共同的話題或目標,將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課者與學習者聯系起來,因其開放性、社會性以及大規模等優勢,廣受國內外教育行業的青睞。比如國外的麻省理工、斯坦福、哈弗以及耶律大學等,再比如國內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紛紛推出獨具特色的慕課課程,為開放教育的完善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生機。
翻轉課堂起源于美國,全稱Flipped classroom,其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不同,翻轉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角色重心,這是傳統教學的完善與改進。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實現“先學后教”,從而加速知識的內化與吸收過程。同時,對于零散知識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講解,在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落實基礎、鞏固所學知識。
(一)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翻轉課堂的教學質量,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根本前提。學生需要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開展課堂交流,通過“先學后教”的模式,加速知識內化的過程。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方式,可以有效融合線上資源與線下資源。利用線上資源的多元化、多樣化優勢,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而線下的問題討論以及知識講授,有助于所學知識的吸收與鞏固,進而“入耳”、“入腦”、“入心”。
(二)翻轉、提升師生角色重心。翻轉課堂與視頻教學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即知識吸收的過程。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新型混合式教學對教學方式的要求更為嚴格,教師不再是課堂上的講授者,更多充當的是引導者、監控者與鼓勵著的角色;而學生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究,成為學習過程的主導者。混合式慕課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有效翻轉了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重心,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此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師的綜合素質,促進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優化與升級,為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三)重組、優化教學資源。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呈多樣化發展趨勢。作為教育技術發展的代表性產物,慕課實現了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高度融合,其開放性的學習模式,實現了校內、國內乃至國外教學資源的整合與重組,為學習資源的獲取與使用提供了更多選擇。大學英語教師可以根據慕課資源的實際需求,及時調整課程結構以及教學內容,實現“低重心,分層次”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
(一)教學準備階段。教學準備涉及教學目標制定、教學內容規劃以及教學環節設計等,該階段應根據學校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置。教師在課前,應對學生的英語水平進行全方位的調查與分析,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活動安排,并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開展授課視頻創作,英語語法知識、應用技巧、跨文化差異等進行重點講解。同時,要堅持“理論結合實際”的原則,將英語學習目標定位于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與提升之上。
(二)過程實施階段。在混合式教學的學習階段,線上資源的優化與整合尤為重要。英語教師應基于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學習特點,科學規劃混合式慕課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的學習內容,對每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深入挖掘,并通過思考問題等方式,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語言學習的重點在于聽說讀寫,就國內大學英語教學而言,由于缺少母語環境,英語聽說一直是短板。
(三)效果評價階段。由于慕課課堂學習環境比較自由,對于自控力較差的學生,集中注意力是個較大的挑戰。因此,慕課的學習效果應以教師監督評價為支撐,采用多元評價的方式,實行形成性與終結性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進行多級指標考核,提高形成性評價比重,將線上與線下課程統一納入綜合評定范疇,包括線上的出勤率、互動積極性、課堂檢測、小組協作、日常表現等。同時,總結性評價也要區別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期末考試,也應與線上隨堂測驗相掛鉤,全方位對學生進行綜合考評,尊重并理解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因材施教,采取有效措施,發揮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的主體作用。
混合式慕課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的應用,為大學英語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豐富英語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加強師生溝通,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尤其是在大數據時代,混合式慕課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在混合式的新型教學模式下,教學視頻設計應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發揮輔導者、鼓勵者、評價者的作用,側重于語言應用教學,全面提升學生利用英語交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要在教學準備階段與過程實施階段建立緊密的邏輯關系,有效整合校內外、國內外的慕課資源,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