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遼寧芭蕾舞團
芭蕾舞是一種優美的藝術形式,通過舞蹈者的肢體動作對藝術的美感進行展示。對于芭蕾舞蹈來說,在具體形式種類與風格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也因此對于舞蹈者肢體協調性具有較高的要求。對此,則需要能夠在日常訓練當中強化對于平衡與重心的訓練,切實提升自身的舞蹈技術水平。
在芭蕾舞當中,肌肉力可以說是進行舞蹈動作的重要動力,也是對舞蹈當中重心進行控制的重要力量。其作用,即是在具體舞蹈動作當中對身體不同位置的重力進行調節,以此實現對身體重心控制的維持。在訓練課當中,需要能夠將這種對于身體重心控制能力的訓練放在首要的位置,該情況的存在,則需要能夠在訓練當中多練習力量,在離開把桿的動作中訓練力量。這是因為對于把桿訓練來說,僅僅能夠對肌肉某一位置進行訓練,而不是對整體肌肉群的訓練,在長時間開展該種訓練時,則將使肌肉出現局部粗壯以及無益疲勞的情況,這對于芭蕾舞肌肉線條要求存在一定的障礙。對此,則需要在不依賴把桿的情況下開展肌肉力訓練,在脫把訓練當中強化平衡能力訓練,以此使練習者能夠有效提升重心肌肉力的控制能力。
在旋轉中,肌肉力的存在能夠迅速收攏肢體,以此對慣性形成的離心力進行克服,實現對旋轉質量的控制。在此當中,能夠以綜合的方式運用腰、背以及腹部等位置的肌肉力量,需要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開展訓練,保證肌肉在旋轉能力方面都具有較好的駕馭性。在具體訓練當中,練習者往往先做好身體肌肉的訓練,之后進行旋轉。對于該方式來說,雖然能夠訓練出肌肉力,但無法實現對身體重心的控制,在效果方面不好。正確的方式,即是根據身體重心進行肌肉力訓練,在動搖當中掌握平衡、把握舞姿,以此使肌肉群能夠向著伸長的角度發展。
在基礎訓練當中,雙腳尖向外分開90度是最為基礎的動作,能夠以此使體重前落到雙腳的腳跟、拇趾以及小趾這幾個平衡點上。在該動作之下,能夠使人體重心前傾,使人的骨盆區域直立,減小腰椎前凸情況,以此對挺拔的非自然體態進行塑造。在芭蕾舞基礎訓練當中,在追求該體態時,則需要練習外開,而在此當中,則將使重心前傾,并因此對身體的平衡性產生影響,要想對外開時重心前傾情況進行控制,則需要對體內肌肉力量進行依靠,需要以經常性、相當性訓練方式的應用提升控制能力。只有這樣,訓練者的下肢、軀干肌肉則能夠得到充分的調動,在強化腹部、臀部肌肉的情況下形成強力的肌肉夾板,保證訓練者能夠對人體重心以及骨盆形態進行自由的控制,保證軀干與腰部都能夠形成挺拔的姿態。
此外,也需要做好單腳和雙腳半腳尖力量的訓練對控制重心平衡控制,這是因為對于單腳和雙腳地面旋轉以及空轉來說,都需要有足夠的力量來控制重心的平衡來達到技巧的完整性。如可以進行靠墻練習,靠墻站立,立起半腳尖,保證腳后跟至腰部以及后腦勺全部緊貼墻壁,拉長腿部的肌肉線條,塑造向上挺拔的身姿。也可以進行扶把練習,雙手扶把,雙腳六位半腳尖立起準備。慢落,快起,每次都頂到頭。20個一組,可做兩至三組。
在人走路當中,經常左右手臂將跟隨腿做出反方向擺動,如果錯擺或者不擺,則會使其出現重心不穩以及動作不協調的情況。在保證協調的情況下,則能夠在動作優美的情況下,能夠有效地平衡身體重心。在該情況下,如何在芭蕾舞課程當中保持動作的協調性,則成為了具體訓練當中的重點內容:第一,注意起法協調。在舞蹈當中,預備動作是后續動作進行的重要基礎,功能性動作效果也同預備動作的完成情況具有密切的聯系。在實際舞蹈動作當中,如果起法存在不協調的情況,則將在對旋轉阻力增加的情況下對舞姿的平衡性產生影響,不僅無法保持重心受力的均勻性,且會使雙人舞在重力以及力量合一性方面存在不足。對此,即需要在訓練中強化起法的訓練,使其具有協調的特點。第二,用腦跳舞。具體來說,即是在舞蹈當中根據身體重心、音樂節奏以及肌肉力量等藝術,合理判斷分析不同動作環節,使其具有一致、協調的特點。如在旋轉當中,需要應用多大的推力,需要將手腳按照何種路線旋轉等。在這部分動作進行中,都需要舞蹈者能夠瞬間對動作進行判斷,確定收腹、收力以及發力的時間,保證時間、力量與節奏的一致性,保證重心準確,使動作具有流暢準確的特征。在此當中,也需要能夠對動作不同環節進行反復的推敲以及不斷的分析,強化反應能力訓練,在強化舞蹈思考的情況下切實提升動作的協調能力水平,這也正是現階段訓練協調能力、重心的關鍵環節。
在芭蕾舞蹈訓練當中,重心與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兩項因素。在實際訓練中,需要能夠以重心為主導積極做好協調與配合,在科學訓練、反復實踐的情況下使訓練者能夠形成扎實、平衡的基礎,切實提升舞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