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欣泉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表示,如果對于民族文化沒有足夠的自信,就沒有辦法實現民族復興,因此要注重提升每一位公民的文化自信,可見文化自信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高職英語是一門公共基礎課,并且具有時間長、覆蓋面廣的特點,因此一定要利用其特點,注重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對于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形成具有積極的作用。
文化自信是一個人對國家傳統文化發自內心的崇尚、尊敬、信任,并對國家文化充滿依賴感,對國家文化的絕對肯定。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于自身文化價值的高度肯定,只有堅定地信任國家傳統文化才能有足夠的勇氣發奮進取。我國對于民族文化始終保持高度自信的態度,因此才能在歷史進程中披沙揀金,將中華文明發揚光大。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存在,既是物質性的也是精神性的,人是文化自信中的主體,人在精神層面的追求造就文化的產生,人的主體精神自信和本質力量自信共同構建了文化自信。人作為主體的實踐活動就是主體功能的發展,文化自信是對人類社會實踐過程能動性作用和主體性特征的凸顯。
作為文化自信的主體,人不僅要對自身民族文化保持客觀審視的態度,對于同時代背景下不同地域的文化也要保持理性的心態,對于優秀的文化要抱有虛心學習的心態。想進一步發展民族文化,就需要將不同的文化緊密聯系,在不同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過程中,文化主體養成了包容性心態,因而文化自信具有了包容性的特征。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會中提出了“文化自信”這一理念,注重強調了要將思想政治工作引入對學生的教育教學中來,確保學生保持高度文化自信。對于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不單單是思想政治教師的工作,每一位教師責無旁貸,然而,如今的高職英語教學中對于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還存在眾多問題。
由于在眾多英語教師大學時期正處于我國人民出國的高潮階段,提倡沉浸式英語教學,對于母語教學不足,導致眾多教師受傳統英語教學模式影響較深。很多英語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活動時,缺乏展示我國傳統文化的意識,對我國傳統文化傳播不夠,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傳統英語教學模式注重西方文化的傳播,輕視我國傳統民族文化,并且當代學生的生活受西方文化影響較深,吃西餐、看歐美大片、在社交平臺與外國友人溝通,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崇洋媚外的心理。很多學生都有“出國夢”,為實現這一夢想將英語考級作為生活中的唯一目標,對于母語文化不夠重視,造成民族文化缺失,導致學生文化自信不夠的現象出現。
如今英語教材中的內容主要都是介紹西方文化,包括西方的日常生活、節日習俗、文化等,對于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介紹少之又少。學生過多接受西方文化,對于西方文化產生好奇心理,就會忽略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有些教材直接將國外名人演講稿、新聞稿等直接“原汁原味”地展現給學生,忽略了其中的政治屬性和文化差異。大學正是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間,過多接受“原味”西方文化會影響學生的成長方向,對學生各方面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需要行為端正、知識淵博,這是作為教師的基本標準,著名教育學家就曾說過“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樣的名言。高職英語教師想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就需要教師不斷充電,提升自身文化素養。教師的文化水平、政治立場對于學生造成的影響很大,因此,想要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教師需要首先成為一位深度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典范。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入我國傳統文化,讓中國文化與英語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幫助學生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提升學生的民族文化意識,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學校要定期為語文教師和英語教師組織文化交流會活動,讓語文教師幫助英語教師提升民族文化素養,共同探討在英語教學中引入民族文化的路徑,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泱泱大國傳承千年的輝煌文明,確保學生的文化自信可以得到高效提升。
如今的高職英語教材中關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內容較少,因此教師要注意選擇輔助教材來傳播我國傳統文化。《英語暢談中國文化》就是一本值得選擇的輔助教材,這本教材中講述了孔子、老子的智慧超群,講述了中國文字的起源、傳統節日的由來、美食文化、手工藝品、民間風俗、京劇等,當然還包含被眾多外國友人推崇的“Chinese 功夫”。通過閱讀這本書籍中的內容,想必學生一定會被我國豐富的民族文化震撼,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并且這本書每一個章節都帶有大量翻譯習題,學生可以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以英文輔助教材宣揚我國民族文化,可以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高效、便捷地引導學生學習中華文化精粹,從而解決英語教材中中國文化缺失的問題,對于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效果顯著。
“西方文化引進來”和“中國文化走出去”是英語教學所承擔的雙重責任,作為一線教師,任重道遠,教師要利用好教材中任何一個可以與中國文化相結合的知識點,通過中國文化的導入幫助學生體會傳統文化魅力,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例如,講授關于西方流行的體育運動時,在講授完教材中的知識點后,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知識延伸,導入中國傳統文化。教師可以為學生宣講中國功夫的起源和發展。中國功夫剛柔并濟、內外兼修,不僅是對體魄的鍛煉,更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體現。通過講解學生感興趣的中國功夫,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以及民族自豪感。通過挖掘教材中可以導入中國文化的知識點,可以將中國文化與英語教學有機結合,在學習英語技能的同時傳播中華文明,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對于提升教學效率總是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高職英語教師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摒棄枯燥的傳統教學模式,舉辦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可以提升學生學習中西文化的效率。教師可以在班級中舉辦一場《我用英語說中國》的演講比賽,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演講主題,學生需要自行搜集自己感興趣的中國傳統文化,并書寫成英語演講稿進行演講比賽。這樣的課堂活動可以有效激發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同時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英語口語能力。教師還可以組織本校學生與外國留學生的交流活動,選擇一個中國傳統節日,例如中秋節時,可以組織學生一起賞月、制作月餅、詩歌朗誦。這樣的交流活動可以為學生創造鍛煉跨文化交際能力,對外宣傳中國文化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并讓中國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
當今社會,科技水平已經達到一定高度,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不再局限于教材,眾多網絡學習平臺和手機APP的出現拓展了學生學習的渠道。作為新時代的英語教師,要善于利用互聯網豐富教學資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信息化教學手段助力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當講到關于西方圣誕節的內容時,教師也可以適時導入我國傳統節日文化,可以利用網絡收集關于中國春節的大量英文資料,并將教學素材錄制成教學視頻,上傳到班級交流群中,供學生在課前觀看。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講述圣誕節與春節的不同之處,加深學生對于中國春節的理解和認識。
總之,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每一位教師責無旁貸,只有讓當代大學生擁有足夠的文化自信才能有效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進程。作為一線教師,高職英語教師需要不斷自我充電,提升自身文化修養,將中國文化與英語教學有機融合,“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文化自信,讓世界認識中華大國傳承千年的輝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