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竹 瑞華會計師事務所江西分所
自七十年代末改革開放實施以來,國家開始大力實行招商引資,讓沿海地區的企業迅速崛起。企業的發展對國家經濟的發展帶來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讓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讓我國的經濟在變幻莫測的世界經濟環境中,仍然能夠保持著中高速和高質量的發展[1]。企業的數量猶如雨后春筍一般飛速增長,同時也增加了會計工作的難度和復雜性。各種企業有方式各異的財務管理模式,注冊會計師所面臨的審計風險也層出不窮,為此規避分險,促使企業健康發展成了當前研究的主要議題。界定。 該模式在運行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審計工作效率,節約成本,企業會主動省略一些自認為無關緊要的工作流程,簡化審計流程, 這也會造成風險出現的概率升高。在審計工作技術上,注冊會計師們應用最多的工作形式還是傳統的抽樣法,樣本的選擇以經驗為主,缺少科學的選擇方法,造成審計的結果和總體實際結果相差過大,從而造成風險。
(一)企業經營發展原因。由于社會經濟復雜多變,同時在新時代企業的經營模式,和經濟體制也出現多樣化的趨勢,從而導致企業的業務經營和管理變得越來越復雜,最終在審計業務中出現風險的概率大大提高。有的企業為了壟斷資源,為了在市場經濟中站穩腳跟,會不擇手段惡意修改財務賬單。企業為了將風險責任轉移,會有意設置陷阱讓注冊會計套入陷阱之中,從而導致注冊會計師的審計風險大大提高。
(二)注冊會計師自身原因。注冊會計師這門職業是一門高回報,同時也是一門高風險的行業,對從事該行業的會計師要求非常高, 不僅僅在會計、金融、統計等專業素養要有所要求,還在職業道德上進行了界定。我國選拔注冊會計師人才的方式,主要是通過每年注冊會計資格考試來進行,當考試通過后便可以永遠從事該行業,這種選拔方式與發達國家相比,在道德素養、實踐能力的考察上顯得有些不足,造成很多注冊會計師出現高分低能、道德底下、忽視分險等現象。
(三)審計模式的缺陷。當前審計模式主要停留在賬項基礎,以及控制基礎二者相結合 的審計模式中,關于和風險相關的審計還是處于試用的階段。審計行業對如何辨別分險、分析風險以及規避風險沒有明確的
(一)業務接納過程的分險降低研究。會計事務所在和企業簽訂工作合同 時,對企業的經營發展要有一個深度的了解,主要包括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企業管理人員和客戶的誠信度,這是規避審計風險的第一步[2]。首先要對被審單位的道德素養進行審核,主要是針對企業的管理人員素質和人格進行審查,一般管理人員講誠信,做事踏實,遵紀守法的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遇到 的風險系數較低,在財務管理中可以做到實事求是,遵守財務管理道德 ,依照審計準則 辦事。其次會計事務所對企業了解后,要反思自己是否能夠勝任該企業的審計工作,是否有充足的時間和人力資源來處理審計業務。因為在承接業務的過程中,相當于市場經濟中的買方和賣方,一旦業務合同簽訂,便不能夠更改,因此會計事務所的自省過程非常關鍵。
(二)審計工作計劃中的風險降低研究。在會計事務所接下企業的審計任務 后,需要對總體的審計任務,和分階段細致的審計業務詳細的進行制定和研究 ,預測每一個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分險,并將分險降至最低。主要包括:與企業溝通審計工作的范圍和特點,工作所需要花費的時間,需要調動的資源;在細致的制定審計計劃時 ,要明確好每一階段審計步驟的順序和特點,根據以往經驗對可能出現的分險進行評估測試,以達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雖然計劃制定了,但并不代表是最完善的,在工作過程中,要根據環境的復雜性和多邊形 對計劃進行修訂,目的可以讓審計工作按照原計劃程序順利進行,同時又不會因為企業環境的突變,而影響審計工作。
(三)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的風險降低研究。在審計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風險的規避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①通過審計流程來規避分險,審計流程有內容和方法,內容是指財務報告內容 ,方法是指統計、分析、判斷、函數圖像處理等等。要求注冊會計師在審查企業的財務報表,對每一個財務收支的來源進行準確的分析;②結合審計證據來控制風險,審計證據是注冊會計師在開展審計工作時 ,最終得出審計結論時,所采納的理論和意見,證據是結論的支撐,在對風險進行評估的過程中,注冊會計師必須要尋找合適的證據,對財務報表中的錯誤進行挖掘和分析。在控制風險的過程中,證據也是非常重要,如何控制、規避風險都必須要依靠證據的支撐;③通過檢查財務管理工作記錄在發現風險,注冊會計師可以審查近些年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記錄手冊,詳細的審查每一個 資金流動記錄,對有疑問的賬單進行標注,以責任制的方式,追查問題的根源,以防止在今后的財務工作中出現相類似的錯誤,從而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
注冊會計師的日常審計工作中所遇到的風險是多種多樣的,要求會計師在工作的過程中,保持冷靜的頭腦,靈活運用會計學、審計學知識和風險評估方法,對風險進行預測和評估,探索最有效的風險規避方法,讓審計工作能夠長效平穩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