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琳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計財處
預算是通過審核批準程序,財務部門所作的年度收支計劃安排,它不僅僅是預測,還包括有計劃地處理所有決定單位未來的因素。
預算績效必須符合單位發展戰略,以長期目標為導向,短期目標與之相銜接。預算績效管理作為長期發展戰略推進器,達到合理分配資源分配、達成績效考核目標并使兩者緊密結合的預算系統[1]。
財務內控是指通過制定系列相關制度措施,執行特定合法程序,來達到經濟活動的合規有效進行,進而保證單位資源充分合理利用,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水平[1]。
(一)高職財務內控是高校廉政建設的需要。目前,我國就業市場存在就業難、招工難的錯配,為解決這一矛盾,應進一步加快深化體制改革的步伐,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依法放寬高校辦學靈活性、自主性,加大應用型人才培養。規模的增大及自主性的提高,使得高校的財務環境風險加劇,這就要求學校盡快建立一套規范的內控體系去避免出現貪腐等問題,促進高校廉政建設。
(二)高職財務內控是協調各部門融洽建設的需要。高職內控體系是一個完整復雜的系統,而財務部門則是其該體系建設的核心,關系著學校各個部門能否協調正常運轉,高職財務內控左右著學校內部控制體系是否能夠建設成功。
(三)高職財務內控是提高財務抗風險能力的關鍵因素。目前在高校財務會計報銷、縱橫向科研申報等方面風險隨處可見。通過高職財務內部控制可以很好地保障學校資產的安全,實時監控高校運轉是否正常,降低潛在危險因素,進一步提高高校管理水平。
(一)財務內控意識不強。從業人員內控意識淡薄,沒有深刻領會遵循內控制度的必要性,工作懈怠,造成會計憑證填制不規范、不相容崗位職責劃分不清、往來賬目管理混亂、物資采購管理不善等問題。這樣使高校財務內控制度建設不能有效的開展,同時使得高校財務風險劇增。
(二)預算執行力度不夠。高職院校在運行過程中,常出現實際與預算嚴重脫節的情況。一是因為預算執行不嚴肅,項目突破預算指標時常發生,有時存在一些項目進度緩慢甚至停止,出現資金大量結余。這些現象造成預算計劃缺失,資金不能合理分配與使用。另外沒有建立完善的預算績效評價體系,評價體系過于簡單,不夠具體,不適應高校經濟活動的多樣性、復雜性。
(三)財務內控本身具有局限性。財務內控本身具有局限性,比如難以防止兩人或兩個部門合伙作弊的行為;不能有效防止人為差錯及工作人員理解錯誤、判斷失誤;管理缺失或者越位管理;對一些新產生業務沒有相應的控制措施等情況。
(四)內部審計缺乏有效性。高校專項內部審計負責檢驗財務內控建設的成效。在審計過程中,一方面可以為有效地監督內部控制建設,另一方面也可以對該建設出謀劃策,為完善財務內控建設貢獻力量。目前在多數高職院校,受體制約束,內部審計部門獨立性不夠,導致內部審計效果低下;并且,往往內部審計只局限于事后審計,不能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同時對發現的問題不能及時處理,能拖就拖,極大影響了高校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發展。
(一)樹立正確觀念,強化財務內控意識。相關從業人員要不斷加強業務培訓,深入領會上級部門發布的相關文件精神,提高財務內控意識,能夠深刻認識到該項工作的重要性。首先認識到位,各級領導干部以身作則,嚴格遵守財務內控制度,給本部門員工做好榜樣;另一方面,財務人員在加強專業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也要主動做好財務內控制度的宣傳,讓更多的員工充分了解財務內控制度,認識到其建設的重要性。
(二)完善預算管理體系。高職院校的預算應恪守《預算法》的條款,與學校實際情況相結合,每個預算項目都要有相應的考核目標,監督項目執行過程,確保項目的執行能達到考核目標要求。另外,高職院校應建立健全績效評價體系,強化考核評價有效性,這樣既可以監督項目資金的動向是否良好、項目實施進度是否達成預期目標,另一方面,決策層可依據績效考核結果,對后期預算進行有計劃的調整。同時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可借鑒企業化的預算管理模式,學習其風險預警和防范機制,削弱風險的破壞力 。
(三)強化往來賬款管理。往來賬款條目繁多,也是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各項政策的越來越健全,對收支分類、公務卡、現金的管理,要求更加規范嚴格。高校經濟業務除特殊情況外,不允許現金支付,必須使用公務卡支付或者公對公轉賬。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加強教職工備用金借款、差旅費借款的管理,進一步規范借款業務。一方面,針對陳帳舊賬,應加大催交力度,及時清理遺留問題;另一方面,落實責任追究制度,誰簽字誰負責,對拒不歸還者,簽字者有義務去督促借款人盡快歸還借款。
(四)加強內部審計有效性。高職院校內審部門應切實開展工作,加大吸收外部監督力量,進一步加強與財政、稅務部門合作,加強薄弱環節建設,完善財務內控體系,防范濫用職權、舞弊行為的滋生,真正體現其“一審、二幫、三促進”的作用[3]。同時管理層應制定措施,保障內審的獨立性,充分發揮其監督職能;保障內部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審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