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愛芳 河南省鄭州市滎陽市審計局
(一)對內審工作重視程度不夠。部分單位領導對內部審計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為內審只是簡單的財務審計,不能產生經濟效益,沒有開展內部審計的必要,有的甚至把內部審計當成給自己挑毛病、找麻煩的機構,從心理上排斥加強內部審計的觀念。
(二)機構的獨立性差,監控作用難發揮。一是有些單位沒有獨立的內審機構且沒有專職的內審人員,而是和財務人員兩塊牌子一班人馬,二是有些單位雖建立了內部審計機構,但內審人員由紀檢人員或財務人員兼職,導致內審工作流于形式,監控作用不能有效的發揮。
(三)業務水平不強,影響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目前內審人員主要由財務人員或其他人員兼職,具有審計、財務、工程等專業技能背景的專職內審人員有限,專業素質不高,宏觀分析能力較弱,特別是大數據審計思維等能力不足,嚴重影響審計工作水平和審計效率、效果。
(四)內部審計工作規范化程度較低。多數單位對內部審計工作重要性認識不夠,沒有建立相關規章制度,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缺少相關依據,造成內部審計工作操作不規范,影響審計質量。
(一)完善機制,加強領導對內審工作的重視。一是對于未設立內審機構的單位,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文件,督促抓緊設立機構,補充相應人員。二是健全完善內審工作首長負責制。三是落實內審工作與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的要求。四是內審機構負責人固定列席主任辦公會議,賦予內審機構履職盡責權限。
(二)保證單位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一是完善有利于保障內部審計獨立性的體制機制。明確內部審計機構應當在本單位黨組織、主要負責人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問題整改機制,單位主要負責人為問題整改第一責任人。二是糾正內部審計與財務、經營管理崗位混淆問題,確保內部審計與財務管理等不相容職責的相互分離。三是健全內部審計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內部審計工作經費納入單位預算予以保障。
(三)加強內審的制度化建設。一是政府部門結合區域實情, 出臺有關內審規章制度,二是單位內部審計機構應根據《審計法》、《內部審計基本準則》及地方內審相關規章制度, 制定審計管理辦法及操作規程,由單位審定公布后施行,使內審工作質量標準達到審時有方案、審中有記錄、審后有報告、落實有結果、結束有檔案的新高度。
(四)加強內部審計機構建設。對于規模、資金量大的單位,應當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配備符合工作需要的專職內部審計人員。其他部門(單位)根據需要設置內部審計機構,配備專職或者兼職內部審計人員,可通過確定一個內設非財務部門明確職責的方式承擔內部審計工作職責。
(五)配備高素質的內審人員、強化素質教育。一是單位要注重對人才的引進,選拔一些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充實內部審計隊伍。二是加強崗前培訓,聘請資深人員開展講座,對單位內審人員考核等。三是對在崗的內審人員,要為其安排繼續教育。
(六)審計機關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審計機關負責對審計監督范圍內的內部審計機構業務開展情況進行指導監督,一是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的進行分類指導和培訓工作。吸納內部審計人員參與國家審計項目,通過“以審代培”方式提高內部審計人員業務水平。二是對屬于審計機關監督范圍的內部審計機構,要建立內部審計計劃報送、審計成果備案、審計工作報告體系,定期現場檢查,提升指導、監督效果。三是建立完善對內部審計工作的監督評價機制。將有關部門、單位內部審計制度建立健全情況、內部審計工作開展情況以及審計質量和效果作為重點內容,納入審計監督和審計評價范圍。對內部審計制度缺失、工作水平不高的單位增加審計次數,縮短審計周期。對內部審計制度健全、工作水平較高的單位,可以減少審計次數,延長審計周期。
(七)加強合作,促進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資源共享。一是在開展大型審計項目前,讓該單位內部審計先行組織內部審計力量開展內部審計,查摸問題,及時整改,為國家審計有重點地開展審計工作做好鋪墊;國家審計實施過程中,結合內部審計開展情況進行抽審,并對內部審計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指導對接,助力內部審計工作水平提升,同時對內部審計發現的有價值的問題互通想法、做法、思路,借助項目實現資源互用。二是將內部審計人員編入相關審計項目審計組中,關注重點風險領域,共同延伸審查下屬單位及本級部分業務關聯單位的情況。三是全過程運用內部審計信息資源,如在審計調查了解階段,獲取內部審計工作報告,從中挖掘未盡疑點及未落到實處的問題,幫助其解決未盡事宜,在審計實施階段,及時與內部審計人員溝通了解主要事項的業務流程、參與事項的人員角色,實時溝通信息資源,實現成果互享。
(八)審計機關以典型引領示范,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激勵機制。按照有關規定,審計機關可在內審系統組織開展優秀評選活動,對內部審計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并建議政府將內審工作的評選結果作為單位年終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
結語:加強內部審計工作,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對建立健全完善的審計機制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促進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更有效地抵御風險,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們要站在國家治理的角度去拓展內部審計內涵,創新審計方式方法,探索提升內部審計質量的有效路徑,努力推進內部審計工作的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