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威 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
近來,高校大學生遭遇性騷擾事件頻繁出現在熱點新聞中,引起了社會的熱議。2019年12月6日,上海某學院一位女性碩士網絡舉報該院副教授錢某涉嫌性騷擾,9日,該大學經調查通報了對錢某的處理決定,撤銷其高校教師資格及副教授的職稱。①
關于大學生遭遇性騷擾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幾起。近幾年,北京A學院女留學生實名舉報該院副教授余某,自稱遭其性侵犯。北京B學院一名博士生導師自稱與女學生發生不正當關系,以助其順利考博。北京C學院丘某潛規則多位女大學生,還公開炫耀。這是不禁引發我們的思考,高校性騷擾案件為何數見不鮮,高校作為培養高級知識分子的地方為何經常發現此類問題?本文通過研究此社會現象,希望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并對高校提出明確要求,積極探索完善預防和處置性騷擾的制度。
大學生性騷擾,是指高校大學生作為被騷擾者的普通性騷擾。曾經,全國婦聯就此問題采訪了15所高校的大學生,通過數據分析發現,有57%的女生曾經遭受過不同程度的性騷擾。另有學者取樣分析了1200名女大學生的情況,發現有44.3%的女大學生曾不止一次遭遇過性騷擾事件的侵害,超過六成女大學生認為高校性騷擾情況非常嚴重。②
大學生性騷擾事件的發生引發了很多不良影響。首先,對于被騷擾者來說,其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都受到嚴重的危害,更有甚者造成了抑郁癥乃至有輕生的念頭;另一方面,大部分的被騷擾者會覺得此事難以啟齒而選擇逃避現實,為避免進一步受到傷害,往往被迫逃課或者更換研究課題,甚至休學或退學,其受教育權受到嚴重損害。其次,對高校的人文環境造成惡劣影響,同學們會覺得學校沒有安全感,對教師也不再尊重和信任,師生之間正常的交流和教學活動也無法進行。最后,就是對高校大學生價值觀的一種影響,高校作為培養高級知識分子的地方,高校教師承擔著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責任,如果高校教師沒有起到這樣的作用,反而扮演了性騷擾的角色,長此以往,高等教育將會喪失意義,而高校學生的價值觀也會崩塌。
據此,我們探究高校大學生頻繁遭遇性騷擾事件的原因。經調查,大部分社會人士認為大學生性騷擾事件的發生是因為社會風氣不良,社會治安不好,相關法律不完善,所以很多人無所顧忌,也有少部分人認為被騷擾者遭遇性侵害是因為其言行舉止不妥當。筆者認為,發生在高校的性騷擾案件有其特殊性:首先,學生對校園性騷擾缺乏防范心理,很多被騷擾者對教師充滿著崇拜和敬仰的心情,因此未在心中樹立自我防護的意識;其次,教師和學生是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大多數出現性騷擾的情況都是教師威脅學生無法畢業或者教師許諾學生給予保研、獎學金等特殊待遇,學生因不敢反抗或不能反抗而被迫妥協;最后,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下,被騷擾者覺得很丟臉,不敢聲張也不愿聲張,其合法權益在現行法律制度下難以得到維護,從而助長了騷擾者的犯罪心理。因此,為維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促進依法治校的理念,創造和諧穩定的校園環境,消除大學生性騷擾事件的發生,高校建立預防和制止性騷擾的機制非常必要。
縱觀我國現行法律,對性騷擾受害者的保護是遠遠不夠的。目前我國《憲法》《刑法》《民法典》《婦女權益保障法》和《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確有關于性騷擾方面的相關條款,但沒有明確“高校性騷擾”的具體定義、缺乏相應預防條款,尚未明確取證方式,對性騷擾行為人的處置措施也較為缺失,被騷擾者無法在現有情況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另一方面,我國相關法規和地方性規章也對性騷擾問題作出了相應規定?!杜毠趧颖Wo特別規定》第十一條和《上海實施〈中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③都有相應條款明確提出要預防和制止對女性的性騷擾。此外,既然高校大學生作為一方主體,為保護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教育部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2014年9月出臺的《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即著名的“紅七條”)中明確了有關于禁止高校教師對學生實施性騷擾的條文,使相應的案件處理有制度可借鑒。
說到其他國家有關于高校性騷擾問題的法律制度,就必須要提到美國《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的相關規定( Title IX of Education Amendments Act of 1972) :在美國,任何人不得因為性別的原因而無法參與接受聯邦財政援助的任何教育計劃或活動,或被剝奪其福利或遭受歧視。④
該法案在通過后,由美國教育部公民權利辦公室(Office for Civil Rights of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以下簡稱OCR) 負責指導和監督高校予以落實。之后,OCR發布了一系列關于落實第九條的指導性文件,其中最具借鑒意義的就是2001年指引和 2011年的DCL[OCR于2011年4月發布的指引( 即著名的“給親愛的同事的一封信”,Dear Colleague Letter,以下簡稱DCL)。]⑤這兩個指引明確了校園性騷擾概念的同時提供了一些具體實例作為參考,并提出學校在防治校園性騷擾事件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美國大多數高校均出臺了專門防治校園性騷擾的政策,包括進行充分教育、指定專人負責執行相關工作、制定處理性騷擾投訴的法定程序等,使高校性騷擾案件有法可依。
此外,國外很多大學都制定了防治校園性騷擾制度,致力于營造一個免受騷擾、和諧穩定的校園環境。有些國家和地區還專門作出相關規定,分別從明確高校性騷擾的概念及表現形式、明確防治高校性騷擾的責任主體、設立受理相關事件的機構及處置流程、規定具體懲罰措施和對被騷擾者的幫助措施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例如芬蘭奧盧大學在制度中明確禁止性騷擾及性別歧視行為;中國臺灣地區施行的《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防治準則》,讓校園性騷擾事件有了更具體的處理依據;臺灣高雄師范大學明確規定了校園安全的相關要素;美國密歇根大學《性騷擾政策及標準執行指南》規定了大學生遭受性騷擾之后具體的申訴流程;香港中文大學《防止性騷擾政策》設立了“性騷擾調停 /投訴小組”,并規定了具體的懲戒制度。⑥
由此可見,高校對校園性騷擾問題的處理勢在必得,更是國際社會的大勢所趨,我國高校也應該響應這種形勢,建立預防和處置性騷擾的機制,預防校園性騷擾行為的發生。
目前我國還沒有一所高校有關于校園性騷擾問題的防治機制,使得相應案件發生后無法處理,也助長了性騷擾行為人的傷害行為。為推動高校防治性騷擾機制的建立,特提出如下建議。
前文提到,目前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完善,所以當務之急就是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使得案件的處理有法可依。近幾年兩會,代表們對于校園性騷擾事件都特別關注,紛紛提出議案及建議,指出應從完善相關法律,加強教育培訓等方面出發,建立事前預防、事中響應、事后救助的全套工作機制。⑦因此筆者建議,要修改我國《教師法》和《教師資格條例》,給廣大教師鳴響警鐘,確認違法界限,從源頭上遏制高校性騷擾事件的發生。另外,建議教育部正視相關問題,表明防治決心,出臺一部專門的法規,明確禁止高校性騷擾事件并規定對性騷擾行為人的嚴厲處罰措施。
1.完善相關制度。高校要盡快制定有關預防和處置性騷擾問題的具體制度,并在師德評價體系中明確規定具有直接管理關系的師生之間不得發生戀愛關系。與此同時,必須完善師德建設,明確要求教師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局面,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
2.加強宣傳教育。防治大學生性騷擾問題,預防為主,所以需要大力加強宣傳教育。高校要通過各種線上線下措施宣傳相關知識及規定,同時加強普法宣傳,對學校的教職員工和學生開展反性騷擾的培訓,并在學校課程中加入預防和制止性騷擾知識的內容,同時鼓勵工會、教代會、學生會及相關社團組織開展相關宣傳教育活動。
3.營造安全環境。安全的校園環境是學生能夠安心學習的基本保障,因此學校一方面要在公共區域加裝攝像頭,防止校園死角,避免師生單獨接觸,另一方面應加強校園巡邏,24小時不間斷對學校環境進行檢查,查找具有潛在危險的薄弱環節,降低高校性騷擾行為發生的可能性。
4.明確處理機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完全被制止,因此難免在采取以上措施后仍有大學生性騷擾事件發生,因此各高校都要明確一個處理機構來專門接受投訴和處理相關問題,免得受害者無處申冤。筆者建議,高??梢詫iT設立“校園安全委員會”,或者是將該職責交給專門處理教師違紀違規的紀檢監察部門。與此同時,高校還應提供投訴渠道,例如書記校長信箱、校領導接待日等,使被騷擾者能夠及時投訴維護其權益。
5.明確懲罰措施。高校應當正視相關問題,秉承著對性騷擾行為者不放任、不遮掩的態度,采取公開公正的方式,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和學校的相關制度,視情節的輕重,明確具體的懲罰措施,給予騷擾者較為嚴厲的處分手段,使其心存畏懼,并配合相關主管部門追究其刑事責任。
6.幫助被騷擾者。前文提到,性騷擾事件對被騷擾者的身心造成嚴重傷害,同時也會影響受害人的正常學習和生活。因此,高校要采取一切措施消除影響,包括但不限于心理輔導、法律援助、學業指導和經濟資助等,使其在維護權益的同時能夠正常進行學習、生活。
歷來,高等學校都承擔著立德樹人、引領社會文化的重要任務。因此,杜絕性騷擾事件,營造安全、平等、和諧的校園環境,是教育行政部門和高等學校的基本職責。希望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不斷完善大學生性騷擾預防和處置機制,還學校一個風清氣正的環境。
注釋:
①上海財大一副教授被指性騷擾女生校方稱已展開調查http://news.china.com.cn/2019-12/07/content_75487314.htm.2019-12-7.
②中國青年報.李林.如何斬斷校園性騷擾之手.http://paper.cnwomen.com.cn/.2014-11-24.
③上海地方性法規首次對性騷擾形式作出界定. https://www.lawtime.cn/info/sifakaoshi/zhongdianfatiao/xingzhengfatiao/2011091156291.html.2011-9-11.
④《1972 年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 Title IX of the Educational Amendments of 1972) 禁止對聯邦財政資金接受者進行性別歧視。詳情請參見 https: / /www. justice. gov /crt /how-file-complaint。原文為:No person in the United States shall,on the basis of sex,be excluded from participation in,be denied the benefits of,or be subjected to discrimination under any education program or activity receiving federal financial assistance.
⑤劉春玲.美國防治高校性騷擾的制度與實踐——第九條下高校的主要義務[J].婦女研究論叢.2018(1):111-120.
⑥張永英.關于高校建立預防和制止性騷擾機制的探討[J].婦女論叢.2014(6)70-71.
⑦王俊.從道德審判走向法治化:對大學校園學術性騷擾的審思[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7(09):158-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