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 丹東市委黨校
引言: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帶來,共享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網約車作為共享經濟的產物,與傳統出租車具有本質的不同。一方面,網約車徹底改變了傳統出租車的運營模式,另一方面由于網約車屬于新興經濟,所以我國現行法律對其缺乏規制。針對網約車在方便出行的同時又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有必要結合網約車市場發展情況,制定合理的經濟法規制方案,對網約車進行有效規制,從而更好的促進網約車行業發展。
在查閱部分城市網約車細則后,筆者發現對網約車的準入規制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對車主戶籍的限制。通過對各城市網約車細則進行總結歸納,發現部分城市對網約車戶籍具有嚴格的要求,車主必須具有本地戶籍才能提出申請,如北京、天津等城市。有些城市雖然放寬了對車主戶籍的要求,但是要求車主必須取得本地的居住證,如杭州、貴陽、深圳等。在《網約車暫行辦法》中對于車主,只做了較低限度的一些規定,并未對車主的居住證或戶籍做出規定,所以可以說部分城市網約車細則嚴重違背了《網約車暫行辦法》的要求。網約車作為具有一定公益性質的出行方式,其準入門檻不應設置過高;二是對車輛性能的限制,大部分城市都對網約車的性能作出了嚴格的限制,如排量及對軸距等。當前網約車主要以網站平臺的形式,對閑散車輛進行整合,使司機可以利用閑散時間掙錢。但是如果對網約車的車輛做出過多限制,會使許多不符合規定的私家車退出網約車市場。
一方面是共享平臺的算法問題。算法具體是指平臺的評判機制,這套評判機制對所有用戶都有效,可以為用戶匹配到最符合自身需求的服務。但是,在網約車平臺中,極易出現大數據殺熟現象,如不同消費習慣的用戶支付的價格不同,老用戶支付的價格明顯高于新用戶等;另一方面是社會風險的控制問題。網約車平臺掌握了大量的用戶信息,這些信息如果脫敏不到位,極易造成信息泄露,甚至被非法分子利用。另外,網約車與傳統約車有很多的不同,它將約車對象由熟人擴大到陌生人,用戶通過約車平臺進行約車,只有很小的幾率匹配到熟人,通常以陌生人居多,而這也為用戶的人身安全及隱私泄露造成風險。
網約車在方便人們出行、減少人們出行成本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創新性,而且其作為共享經濟的重要構成部分,可以對社會閑散資源進行整合,對于這樣的新興產業,國家可以適當放寬市場準入要求,建立激勵性市場準入制度。一方面,可以適當放寬對車主戶籍的限制。當前各地市的網約車細則中,對于車主戶籍都有一定的限制,但是筆者認為不必在車主居住證和戶籍方面多做計較,這樣不僅可以方便網約車車主審核,而且可以增加網約車車主注冊人數。另一方面,對于車輛的排量、對軸距等性能也無需太過計較,而是要從乘客的安全角度,對網約車加強日常監控及年終審查。網約車發展必須脫離計劃經濟考量,根據可競爭市場理論,由市場需求自行調節,如果對其強加控制必然會適得其反。
網約車平臺屬于P2P共享平臺,所以在實際運行中極易發生風險。為了保障消費者安全,必須完善信息披露和消費者保護制度,對于存在的大數據殺熟問題,政府部門必須對其加強監管,這樣不僅可以保護消費者權益,而且可以促進網約車平臺良性競爭。一方面,網約車平臺必須及時告知消費者預約車輛的情況、網約車支付方式及計價標準以及駕駛員個人駕駛情況,并認真做好相關信息的審查,確保披露的信息真實、有效、充分,對于提供信息不實的司機,要對其進行一定的處罰,必要時可以對其進行封號處理。對于軟件中強制關聯消費的問題,網約車平臺要給予技術解除;對于高峰時段不合理加價問題,網約車平臺可以引入政府彈性定價,將政府指導價與市場定價有機結合,允許網約車在高峰時段進行適當加價,但是加價的計費標準及原因必須提前告知消費者,從而充分尊重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避免出現因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而產生的殺熟現象。另一方面網約車平臺必須對消費者信息加強保護,在信息防護方面做好技術支持,施行數據庫分級限權管理,從而最大限度避免消費者個人信息泄漏。法律在保護消費者方面往往是被動的,所以網約車平臺必須加強行業自律,主動采取相關措施,保障消費者信息安全。
綜上所述,網約車是共享經濟的產物,不僅豐富了出行方式,而且緩解了交通壓力,滿足了人們出行需要。但是,網約車由于是一種新興經濟,所以我國現行法律對其缺乏規制。因此,必須結合網約車發展現狀,制定合理的經濟法規制方案,對網約車進行有效規制,從而更好的促進網約車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