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瀟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學院工商管理
企業信息化就是企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信息資源的深入開發和廣泛利用,實現企業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管理方式的網絡化、決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務運營的電子化,以不斷提高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及決策的效率,進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的過程。
首先,信息環境下企業在各個層面上都開始趨向于現代化管理,無論從整體規劃上來看,還是從戰略發展目標上來看,現代化管理手段已經源源不斷的在企業中應用,企業想要獲得信息資源并且得到相關的利益信息,實現競爭優勢,將信息化技術融合到企業管理中勢在必行。但是目前很多企業在融合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的紐帶,沒有考慮到內部信息化管理和外部信息的有機融合,使得企業在經營運作過程中不僅沒有因為信息化環境而提高工作效率,反而使得員工浪費大量的時間在信息化環境建設上。尤其是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企業內部的信息較少,且整合程度較差,因為強制性的使用信息管理技術,使得信息系統的功能無法得到有效的利用。盲目的購買信息系統,不僅使得企業成本增加,也出現了系統內功能快速貶值的狀態,亟待引起企業管理人員的注意。
其次,目前沒有一個相對統一的標準去規劃,且我國關于信息化管理方面的相關法律并沒有建立健全,企業信息化管理標準缺失。例如:在使用信息技術產品的過程中沒有中文說明,大多以英文說明為主,這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管理效率,也增大了黑客入侵的風險。
信息化建設不但要和企業的管理層面流程與制度相融合和統一,還要讓信息化技術發揮出其自身的功能性。在信息化環境下企業的內部業務和各個層面的管理都或多或少的使用信息技術進行,而有些業務和信息系統的流程相互排斥。流程重組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制定日程表,并且制定優劣勢分析表,在此基礎上決定是否應用信息技術進行該項目的管理。企業的規模大小和發展周期不同,出現的問題也有較大的差異,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主要體現在信息化的應用功能上,對于大型企業來說主要體現在信息化的整合程度上,面對這些問題企業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規劃企業的實際需求,結合企業的行業地位和未來發展方向,咨詢一些信息技術企業,為企業量身制作,從技術、策劃以及文化等方面考慮,結合企業需求,診斷企業需要的信息化管理范圍、階段和力度等。
信息環境下企業管理改革過程中必須結合自身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占有一席之地,在信息化的幫助下實現創新。因為相關的信息化環境建設法律規定尚未成熟,因此政府在這方面應結合不同的企業制定有效的、規范的文件,并且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持,保障企業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構建有效的效益評價方法,應該從企業管理信息化的層面出發,根據企業的目標效益追求,以強化企業核心效益為原則。企業信息化管理必須始終秉承“統一規劃、統一投資、統一標準、統一建設和統一管理”的基本守則,組織專門的部門進行信息化流程開發與設計。例如:在企業評估考核體系信息化管理的構建中,首先要考慮到各個部門員工的特點,在信息化平臺設計的過程中根據每個部門的情況不同設計不同的績效考核標準與學習培訓標準,對于企業銷售人員來說,其考核指標自然不能和普通員工一致,以早九晚五的形式規范銷售人員,這就需要在信息化考核平臺設計時結合銷售人員的特點設計考核指標,得到數據。
對于企業來說信息化相當于“數字”,而企業的認為人數相當于信息化管理中的一項流動的風險,信息環境下企業管理的優勢眾多,但是也要考慮到人為的情緒化思維對信息化系統的影響。為了最大化的規避風險,企業在設計模塊、計劃和步驟時應考慮到這一點,結合企業的自身可能影響因素、市場因素以及技術因素等,規劃和設計企業信息管理改革體系。如果某些因素出現意外變化,或某些環節實施有問題,都有可能導致信息化工程局部或整體的失敗。另外,企業一次性投資過大,而遲遲不能帶來效益的提升,有可能使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甚至帶來破產風險。因此,在制定信息化決策的過程中企業可以和專家團隊以及咨詢機構溝通,得到第三方的幫助,按照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整體規劃、要求、階段、系統、內容、項目等設計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企業的全面改革和升級。
結語:綜上所述,企業在信息化管理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并且合理的規劃和設計,只有這樣才能使得企業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提高競爭力。我們國家的企業大多數都對引進新技術和管理模式非常重視,但是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這是非常不利于企業發展的,因此為了更好的適應信息環境,企業在接受和引用的過程中需要全面的考慮到企業的實際情況和企業內部是否有需求,不能以改革為目標,以引入為指標,而是要以企業需求為目標,以適應度為指標,故而更好地提升我國企業的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