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絨翁姆 西藏大學
金融在推動藏區經濟發展,打好藏區的扶貧攻堅工作發揮積極的作用,與東部沿海相比,長期以來藏區經濟發展緩慢,且由于產業結構的不完善,導致經濟發展的水平低,如何提升藏區經濟的發展水平與調整產業結構,需要發揮鄉村金融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藏區經濟得到快速的增長,從經濟發展規模上看,總體不斷的增長,人均收入水平不斷提升,產業發展的規模不斷壯大,貧困人口的數量大幅度減少。但是從藏區經濟發展的總體情況上看,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藏區生產基礎薄弱,農牧區貧困問題亟需解決。藏區多數位于我國的青藏高原地區,海拔高,生態環境脆弱,且極易遭受自然災害,藏區經濟主要是以農牧業為主,而農業受地理環境因素的影響大,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下農牧業的發展存在單位面積產出低的問題。同時,藏區的自然環境基礎薄弱,農牧業依然存在靠天養畜的情況,且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導致藏區的經濟發展基礎十分薄弱,在藏區的農牧民中依然存在豐年脫貧、災年返貧的問題。
(二)藏區的基礎設施發展滯后,限制城鎮化水平。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藏區的基礎設施得到一定的發展,但是同時依然存在交通不便、信息不靈的問題,同時藏區地區地廣人稀,交通設施投入大,單位里程產出的效益低,導致藏區的基礎設施投入不足,限制城鎮化的發展水平,不利于民眾生活水平的提升。
(三)藏區缺乏穩定的支柱產業,旅游產業開發不足。目前藏區依然是以農牧業為主,而非農牧業,特別是旅游產業的收入比重依然比較低,產業結構上以初級農牧產品為主,深加工不足,產品的附加值不高。由于缺乏穩定的支柱性產業,難以有效的拉動藏區的就業問題的借鑒,自我發展的能力弱,存在輸血型的經濟發展依賴問題。同時,生態環境的脆弱性使得旅游產業的開發上難度大,為保護藏區的自然生態,大量的自然資源無法開發成為旅游景區,無法發揮第三產業的作用。
(一)社會信用環境體系有待完善。從總體上看,藏區經濟的發展環境在不斷的完善,但是同時存在不少問題,藏區經濟的發展主體中以中小企業為主,而這類企業的信用意識較為薄弱,整體的信用環境不強,而鄉村金融在面對風險性極高的中小企業時,會出現慎貸、惜貸的心理,一定程度上影響鄉村金融支持藏區產業。同時缺乏規范的信用擔保服務中介體系,如以西藏為例,全區一共有12家比較規范的擔保公司,而建立銀擔關系的只有6家,擔保余額少,覆蓋面狹窄,銀擔合作不深入,限制鄉村金融支持藏區經濟的積極性。
(二)政府優惠政策落實與協調的力度不足。藏區經濟的發展上出現政府優惠政策落實難的問題,項目的行政許可程序慢,而項目需求的資金急,二者存在矛盾,貸款難以及時到位,限制產業的發展。同時,長期以來藏區經濟的發展主要是靠輸血,靠投資,一定程度上限制地方財政的政策效應。
(一)鼓勵村鎮銀行等鄉村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支持藏區經濟。鄉村金融中村鎮銀行占據主體,藏區經濟的基礎設施薄弱,限制藏區經濟的發展,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且資本的回收周期長、收益低,難以吸引社會資本。因此,需要鼓勵村鎮銀行等鄉村金融機構在資源配置等方面采取特殊的政策,加大對藏區的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以及薄弱的基礎環節的支持力度,引入PPP模式的推動藏區的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發展。
(二)延伸鄉村金融的服務網點,促進產業發展。鄉村金融是藏區經濟發展的核心,藏區經濟的發展需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通過延伸鄉村金融的服務網點,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便利性。同時,發展普惠性金融,對于符合條件的社會資本,支持設立小微型的金融機構,扶持鄉村項目。加大鄉村金融與地方特色產業的合作,如為小微企業、生態環保企業等提供金融支持,為農牧民提供更加多元的金融服務,滿足其生產與生活的融資需求。
(三)政府引導與鼓勵鄉村金融加大藏區經濟發展扶持力度。解決藏區經濟發展的金融難題,需要政府部門通過制定優惠的政策,引導鄉村金融中的金融機構增加對藏區經濟主體的信貸支持,從金融總量上加大對藏區經濟的金融供給,滿足藏區經濟主體的融資需求。如政府通過鼓勵鄉村金融機構開展“進村入企”的送基層的金融服務活動,由政府部門牽頭方式為當地的經濟主體與金融機構之間牽線搭橋。
同時,政府部門還應當加大對藏區經濟的扶貧貼息信貸力度,對于鄉村金融機構扶持藏區的扶貧項目或者產業的,通過財政貼息的辦法進行補貼,并出臺相關的信貸擔保政策,切實解決鄉村金融機構的信貸問題,推動藏區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