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東昱
1.河北科技大學 紡織服裝學院;2.河北省紡織服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20年初,一場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令新學期全國高校教育教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1],影響了各高等院校正常的開學授課安排。由于高等院校具有人員聚集的特點,無法按時開展傳統的線下教學。教育部出臺政策要求高等學校采取線上教學的方式,河北科技大學服裝專業教師積極探索線上教學的特點與優勢,立足本學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性,以教師的“教”為主導,以學生的“學”為主體,探索各種技術手段實現遠程教育、線上教學,確保學生“停課不停學”。筆者就服裝結構設計這一服裝專業較為重要且特點鮮明的課程在線上教學遇到的一些問題和思考進行了闡述,并根據課程與線上線下立體式教學的特點,對疫情之后服裝結構設計教學模式的發展給出幾點可行性建議。
“停課不停學”政策指導下,無論是高校教師亦或是大學生們,都只能通過電腦、平板或手機等終端設備來全面代替傳統的教學場景,這對于雙方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體驗和挑戰。在這一新教學形勢下,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自習為輔的模式轉變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課堂上重難點講解和答疑解惑為輔的模式。超星學習通教育平臺、騰訊課堂、釘釘、騰訊會議等線上平臺是目前大多數教師所使用的線上教學平臺。教學具體形式為教師先將需講授的課程提前錄制并上傳至教學平臺,并在平臺上通知學生們在規定時間之前學完課程,學生可在直播課之前將問題反饋給授課教師,教師匯總反饋的問題后,結合課程的重難點在直播課上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并進行作業的布置,在課程結束之后教師可以針對課程中反饋的問題及時調整下一節錄播課的教學內容和講授方法。這種疫情之下教與學相互融合的線上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互動式,交換式的教學理念[2],也為今后的立體化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了一次寶貴的實踐經驗。
服裝結構設計課程是服裝專業最為基礎和重要的一門專業課程,是研究人體、服裝結構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的學科[3],是一門理論知識傳授與上機實踐學習結合緊密的一門課程,教學目的為深化學生的理論水平,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有效地銜接起來[4]。這門課程對教師的制版經驗及授課技巧要求較高,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一般應用傳統的板書形式,即直接在黑板上繪制結構制圖,但很多年輕老師可能在教學時由于手工制版經驗較少,在黑板上繪制結構制圖準確性有些差距,需要借助CAD等工具講授課程,而學生們本身對服裝結構平面到立體的轉化不容易很快理解,在課堂有限時間內看到教師用CAD軟件繪制時可能會更加迷惑,導致在繪制服裝結構圖時較為吃力,而教師在授課時由于課程內容較多,教學任務較為繁重,有時很難兼顧每個同學的學習效果,而一些較為靦腆內向的學生也不愿意在課堂上主動提問,導致一些同學學習效果未達到預期。
服裝結構設計課程在線上教學時有很多優點,首先在課前錄制好的課程視頻以及課程直播視頻學生都可以反復觀看,在學習時間上也可化整為零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鞏固一些難理解的知識點;其次,線上教學相較傳統線下教學,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被動式填鴨教學到主動學習課程-提出疑惑-課上答疑-課后復習鞏固的自主式教學,有效提高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效率,在深化知識體系構建的同時兼顧了學習能力的提升;另外,線上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能體現個性化教學的特點,學生們在學完錄播課程之后,有獨立思考問題的空間和時間,能鍛煉自己獨立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相較于傳統教學中大班課教學具有更好的因材施教特點,學生在歸納問題后可及時向教師反饋,在課堂上教師可針對有代表的重難點問題進行針對性講解,并留出時間進行學生們課堂答疑討論,并鼓勵學生在課下多提問,很多平時性格靦腆內向的學生在線上教學模式中能放下包袱進行提問,在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的同時也在鼓勵和幫助他們更好地樹立自信。
基于前文中對線上線下教學的綜合分析,在今后的服裝結構設計教學中,結合線上線下優勢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一個很好的發展趨勢。教師在正式課堂前錄制配合教材講解的課程,并在課程中留下一些思考性的問題,學生們可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自主學習,并留出時間進行思考;正式課程選擇線下教學,在課程開始前一天進行知識測驗,對錄播課的一些問題進行線上測試,并在測試最后要求學生提出自己在學習中的困難,主要目的為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更好地針對學生們的薄弱點進行備課;正式課程選擇線下授課的形式,教師在課程教學時結合學生反饋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并留出時間給同學們進行自由討論,讓同學們在互相交流講解中相互進步,加深知識牢固性并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打造互動式課堂教學;在課程結束之后,學生可通過線上教學平臺來和教師互動,將在課堂上未提出的問題或對教師講授問題的不同見解與教師交流互動,并鼓勵學生對課程提出基于自己學習體驗的建議,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實現學生和教師的共同成長進步。通過混合式教學模式,能進一步實現個性化教學的目標,提高學生在服裝結構設計課程中的參與度,更好地提高學生們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