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 懷化職業技術學院
在新時期,對于地方經濟的發展,黨和國家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而在實施該戰略的過程中,高職院校則是與地方經濟發展聯系密切的機構,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方面,高職院校有著一定的優勢,所以高職院校必須提升自身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能力。因此,高職學校則要運用自身的專業優勢與人才優勢,助力鄉村振興,在人才培訓、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科技創新、產教結合等方面,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針對性的服務,為鄉村振興培養高質量的技能型人才。
(一)轉變教育觀念,增強經濟服務意識。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下,若想推動高職院校更好的服務地方經濟的發展,必須從思想上入手,打破人們對職業教育的錯誤認知,實現教育觀念的轉變。首先,政府和社會需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積極對職業教育進行宣傳,增強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認識與重視程度。職業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政府部門需要對其有一個正確、全面的認知,轉變對其的態度,增強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同時,地方的各級政府還需要承擔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性,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制定合理的扶持政策,增強高職院校的經濟服務意識。其次,地方的各級政府還需要借助媒體、網絡的優勢,拓寬宣傳渠道,增強人們對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最后,高職院校需要轉變教育觀念,對教學結構進行調整,對接鄉村振興的需求,在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方面,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服務,同時實現高職院校的轉型升級。
(二)創新培養方式,增強校村合作深度。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過程中,高職院校不僅要為其提供理論知識與技術服務,還需要結合當地的文化背景、地域特色,開設技藝類的課程,才能夠增強對于地方經濟的服務作用。所以,高職院校必須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增強校村合作深度,依據地方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設置相應的課程體系與實訓環節,定向培養技能型人才。同時,為了有效地發揮高職院校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服務作用,則需要結合當地市場的人才需求情況,實施大規模的教學培養。而對于地方極具特色的文化產業,高職院校則需要做好定向與細分的工作,切忌采用大規模的人才培育模式。另外,在校村合作的過程中,則需要增強資源共享的程度,強化產學融合的深度。
(三)借助現代媒體,優化教育培訓方式。在新媒體環境之下,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這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同時對于高職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職教育需要結合鄉村信息化的程度,合理利用高職教育資源,創設服務平臺,提升高職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因此,在今時今日,高職教育面臨著新的發展需求,所以必須借助現代媒體手段,對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優化職業技能培訓模式,探索出多元化的數字學習資源,構建數字化學習空間,為地方群眾提供培訓服務??萍嫉陌l展為人們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在如今的新媒體環境之下,移動學習逐漸地成為人們學習的主要方式,所以高職院校必須掌握這個特征,并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特點,利用媒體技術開發出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更好的滿足不同層次群眾的學習需求,在這種培訓方式下,不僅可以拓展農民教育培訓的范圍,還可以實現農民學習方式的轉變,促使農民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
(四)采取產教結合,助力地方經濟振興。從高職院校的角度來看,高職院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資源優勢,但是在實訓方面存在著一定的欠缺,而采取產教結合的方式,將教學的主陣地面向生產一線,組織教師服務團體,將其派往一線生產中,對地方的特色產業進行扶持,引導其發展成聚集區,打造獨具地方特色的品牌產品。同時,隨著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涌現了很多的新產業,所以高職學校則需要針對這些變化,合理開設對接電子商務、連鎖配送等現代流通業,增強農村品的活力與競爭優勢,助力地方發展規模化的生產模式以及全產業鏈經營,實現力農產品多層次、多環節轉化增值。
(五)統籌教育職能,推動地區經濟發展。高職院校作為職業教育的一種,從其本質上來看,其經濟取向是建立在工具理性和效率的基礎之上,其社會發展取向是指定在公平、正義的基礎之上,所以對于職業教育政策的制定,則需要充分考慮到這兩種取向。從職業教育的層面來看,其是依據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對人的終身發展價值金鼎定位,并將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作為重要的目標。若是單純的從經濟學角度來看職業教育,就很容易忽視了其社會服務功能,尤其是一些高職學校的專業并不被看好,卻具有極強的社會效益。
總而言之,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對于“三農”的建設,國家實施了“鄉村振興戰略”,調動各行各業為三農的發展提供服務。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背景之下,高職院校被賦予了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職責,所以高職院校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在理論、技術等方面為鄉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支撐,實現互利共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