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英 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財政局
目前,由于我國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忽視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導致我國財政支出利用率顯著下降,同時,稅收結構出現不科學、不合理問題,導致我國財政支出與收入結構出現不平衡發展的趨勢。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科學分析環境保護財稅政策和經濟增長之間的相關性是相關業內人士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經濟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一個主題。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迫切感到進一步發展經濟的需要,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面臨著更艱巨的發展任務,因而也有更迫切的經濟發展要求。所謂經濟發展是指經濟的整體演進,是一個內涵非常豐富的概念。①提高經濟增長的幅度。經濟增長主要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時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商品和勞務相關的產出增長率。經濟增長一般可用GDP總量或人均GDP來衡量。②優化經濟結構。經濟結構主要包含三大組成部分。一是產業結構,二是地區結構,三是收入分配結構。⑧確保經濟的穩定性。通過利用通貨膨脹率可以實現對經濟是否穩定這一問題的精確判斷和衡量,因此,要想實現經濟的穩定性,相關人員必須采用科學控制通貨膨脹率的方式,以達到維持經濟水平一直處于平衡的狀態。④實現充分就業。充分就業不僅是國家宏觀調控的目標之一,也是保持社會穩定的必要條件之一。實現充分就業就是要將失業率維持在一定比例。⑤保護生態環境,維持生態平衡。這一內涵是隨著可持續發展概念的出現而逐步受到人們的重視?,F在已被人們認可為政府五大宏觀調控目標之一。此外,醫療衛生與科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口問題的處理等也都構成了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內涵。
我國作為一個處于市場經濟初級階段的發展中國家,面臨著非常緊迫的經濟發展任務。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關部門需要重視對多種經濟技術和手段的科學應用,以達到促進我國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從前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稅收無疑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種經濟調控手段,它在發展中國家謀求經濟發展的過程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①發展中國家只有提高經濟增長的持續性,才能促使經濟水平的快速提高。對于稅收而言,它對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穩定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通常情況下,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資金,二是勞動,三是技術,因此,而稅收與這些因素存在很大的關系,因而恰當的稅收政策會對經濟增長產生相應的積極影響。②發展中國家要實現產業結構的進一步修正、優化和完善,除了需要重視對工業部門的改革和創新外,還要重視對工業部門相關結構的不斷完善和優化,稅收政策在這一過程中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根據發展經濟學理論,在一國資源供應量一定的條件下,通過產業結構變化、優化資源配置可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推動經濟增長的內在力量。引起或影響產業結構變化的外因除了國內外市場需求變化和市場要素供應變化的誘導作用外,政府的產業政策及其配套的財政稅收政策則是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在推動一國產業結構形成、發展和優化的過程中,稅收政策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長期面臨著巨大的財政赤字和嚴重的通貨膨脹對國家經濟穩定增長所帶來的困擾。通貨膨脹往往是經濟發展的大敵,現代經濟學理論認為在通貨膨脹的形成和傳播過程中,政府財政及其與之密切相關的稅收制度和稅收政策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發展中國家要想提高自身經濟發展水平,必須要有效地運用稅收手段來防治通貨膨脹。
通常情況下,我國經濟的發展水平直接決定了我國財政稅收水平和能力。同時,影響我國財政稅收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征管力度,二是納稅意識,三是有關財政稅收的收入情況。因此,財稅政策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直接性的關系。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除了財稅政策外,與國債發行情況、財政支出情況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關系。
GDP(中文全稱為“國內生產總值”)主要是指按國家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常被公認為是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因此,GDP與財政稅收之間存在著很大的關系,如果我國GDP不斷增長,那么說明我國財政稅收能力也在不斷增強。通常情況下,GDP主要從價值構成元素、實際收入情況、金錢使用去向等角度出發,在充分利用GDP相關核算方法的基礎上,對GDP與財政稅收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生產法GDP主要是指各個國民經濟相關部門的總產出之和。因此,生產法GDP值的大小直接決定了我國國民經濟整體發展水平;支出法GDP主要是從全社會公民的整體經濟水平這一方面入手,通過不斷累加各種貨物和相關服務所消耗的金額,然后去掉進口商品自身的成本而得出的最終值。而支出法GDP與我國國民經濟整體發展水平同樣存在著很大的關系。收入法GDP主要是指通過對相關產品的生產和加工,將產品出售后所獲得的收入進行累計而得出的最終值。它主要由以下三大核心部分組成,一是勞動者報酬,二是固定支出折舊,三是營業利潤。
財稅政策與GDP之間存在著非常高的相關性,兩者之間在增長的過程中并不完全同步,僅僅是具有相同、一致的增長趨勢,在增長速度方面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GDP作為衡量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重要指標,僅僅能衡量部分經濟發展情況。同時,GDP作為數目最大的稅源,僅僅能反映出部分稅源。在核算范圍之外的稅收情況,其增長速度是否能夠與GDP的增長速度相同步,相一致,需要相關部門全面掌控GDP與經濟指標之間的關系。
要想保證我國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充分發揮和利用生態稅收相關政策的應用優勢和應用價值,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生態與經濟的和諧發展,為人們提供源源不斷的自然資源,使得人們在與自然和平相處的同時,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隨著我國農業文明的不斷建設和發展,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共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如果人類為了追求經濟的發展的同時,沒有重視對環境保護,而是隨意浪費自然資源,破壞大自然,造成大自然的嚴重污染,那么,大自然遲早會對人們的所作所為進行嚴厲的懲罰,使人類的生存環境質量嚴重下降。如:自然資源枯竭,稀有動物滅絕,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和污染等等一系列問題。因此,人類在發展的經濟的同時,必須建立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主要是指盡可能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率和可再生性,確保自然資源能夠被循環利用,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生態失衡,自然資源的枯竭而嚴重影響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只有保證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才能使自然資源可重復利用率達到最大化。
“生態稅收”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是將稅收理論與生態環境經濟學進行有效結合而形成的,通過充分發揮稅收手段的優勢,實現對生態環境問題的有效解決,以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為了實現以上目標,首先,相關部門需要采用征稅的方式,不斷地約束和規范納稅人的行為,使得稅收與生態發展進行有效融合,并引導稅收人充分認識到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生態稅收與經濟增長兩者之間存在著很大的關系。首先,通過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在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效果的同時,還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環境保護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相關部門要重視對環境政策的制定以及生態環境的保護,以促使環境與經濟的和諧發展。其次,科學地利用生態稅收政策有利于衍生出新穎的工作崗位,有利于提高人們的就業率,解決人們的失業問題。例如:重視對社會保障體系的制定和完善;重視第三產業的扶持力度;重視對私營企業和個體企業的快速發展;實現生態稅收的體制化和制度化,為就業者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和工作計劃。
為了最大限度地促進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增長,實現我國生態環境的全面保護,現提出一系列改革建議。首先,在環境保護的背景下,為了不斷提高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支出比重,促使財稅政策的有效改革和創新,相關部門比須加大對環境保護方面的支出投資力度,確保環境問題的有效解決。例如:重視對高秸稈的重復使用,提高高秸稈可重復利用率;重視對環境保護相關知識和技術的學習,提高環境保護相關技術的應用能力[8],以達到減少環境污染的目的。其次,在對財稅政策進行改革和創新的過程中,還要種畜場對資源稅相關范圍的進一步拓展和豐富,從而起到進一步提高資源稅收力度的作用。同時,還要重視對環境保護相關財稅政策的利用。最后,由于人力資源的完善在促進我國經濟水平快速提高方面體現出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因此,相關部門還要不斷修正、優化和完善人力資源與經濟發展的相關機制體系,同時,不斷提高就業支出力度,不斷創新出新的工作崗位,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這樣一來,不僅有利于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快速發展的有效統一,還為促進我國自然資源的科學利用和開發,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提高地方稅制的健全性和完善性等方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環境保護下,加強對財稅政策的改革和發展,在促進生態環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高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構建穩定和和諧的社會等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因此,相關業內人士必須要樹立與時俱進的觀念,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實現財稅政策的科學改革和創新,以達到促進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