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天 廣東省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一)大數據的概念。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提出:“數據,已經滲透到當今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人們對于海量數據的挖掘和運用,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余浪潮的到來。”大數據就是通過各種渠道,獲取龐大的數據后,對這些具有含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對其中有效的信息加以利用,從而進一步提升企業整體的經營效益。預測是大數據的核心內容,是利用計算機算法處理大數據來預測事情發生的可能性,這里的數據是全部數據,預測的是大體方向。因此,從根本上了解大數據的概念,創新性地發揮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作用,可以讓大數據在企業管理中更好地應用。
(二)大數據的特征。1.數據量大。大數據的起始計量單位是P,由此可見數據量之大。因此迫切需要先進智能的算法、強大的數據存儲平臺和處理平臺等更多智能化的手段來統計和處理海量的數據。
2.多樣性。廣泛的數據來源,決定了大數據形式的多樣性,數據種類和格式的日漸豐富,已沖破了以前數據的結構化限定。
3.高速性。數據跟新聞一樣具有時效性,每時每刻都在產生,誰的速度更快,誰就更有優勢。
4.價值性。隨著社交數據、企業內容、交易與應用數據等新數據源的興起,傳統數據源的局限被打破,企業愈發需要有效的信息以確保其真實性及安全性。這是企業得以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堅實基礎。
(一)財務管理人員觀念落后,大數據意識薄弱。在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中,企業過度重視業務收入及經營利潤等財務指標數據,財務人員在進行財務分析時,往往忽視對大數據的挖掘分析,未能使大數據信息發揮其效用價值。很多財務管理人員只是單純使用財務軟件獲取財務數據,沒有對其中的信息進行篩選,未對財務數據進行深入地研究,未能從單位管理的實際出發,不利于大數據技術在財務管理中有效應用。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大數據意識薄弱,缺乏對大數據的認知,將會嚴重阻礙了企業的快速發展。
(二)財務管理信息化水平不足。大數據時代下,海量的信息對應的信息能力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目前,大多數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較低,無法實現大數據技術助力企業管理邁上新臺階。其中的財務數據信息化處理水平更是不足,大數據技術應用不足,嚴重制約企業財務管理的創新發展。
(三)缺乏財務預警機制。現代財務管理中,初級的業財一體化概念下,許多企業將財務數據簡單共享,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部分成本,但也造成了很大的企業內部控制風險。內控制度建設的不完善、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等因素,未能建立起完善的財務預警機制,會更容易出現財務風險,不利于企業的安全運營。
(一)培養綜合型財務人才,保障財務管理智能化的落實。財務數據的分析與處理,是一項具有很高專業性的工作,這要求財務人員對相關的規范、業務的處理及數據的形成都具有充分的了解,才能為企業決策者提供有效的財務數據以供參考決策。財務管理智能化發展過程中,必定是以人為核心的,負責的財務管理人員不僅需要扎實的財務基礎知識,掌握會計核算技能和企業的業務情況,同時要有較高的信息化素養,對信息化軟件有個全面的認知。但目前,這類綜合型的財務人才還太少,遠遠無法滿足企業經營過程中的需求。針對這樣的局面,企業要不斷加強對現有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培養,還要盡可能地讓財務人員“走出去”,多去信息化應用水平較高的企業學習交流,培養企業自身的綜合型財務人才,使企業財務管理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
(二)建設財務管理信息智能化平臺,保障企業管理水平穩步提升。建設全流程自動化的智能財務核算系統,逐步實現財務基礎工作的自動化,將財務人員從傳統、繁雜的財務基礎核算工作中解脫出來,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財務大數據的分析的處理中去。比如,完善的業財一體化系統中,業務人員通過系統將業務相關數據錄入其中,在報銷環節時,員工只需把相關憑證單據上傳,系統自動歸類審核,通過后自動生成憑證,這樣不僅提高效率,從而減少人為操作所造成的失誤。因此,財務信息智能化平臺的構建,是大數據發展的趨勢,也是企業提高效率、節約成本的有效途徑。
(三)建立完善財務預警機制,保障企業健康平穩發展。對于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問題,企業可采用大數據財務分析,預測并防范未來的風險點,充分利用大數據財務分析的結果,并進一步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完善自身的財務預警機制,優化財務決策的管理過程,保證企業財務管理的質量。
綜上所述,在大時代背景下,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已逐漸被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所淘汰,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發展,即財務管理智能化發展正大顯身手。加強對財務大數據的利用,深入分析和處理財務大數據,將其價值發揮出來,持續地培養綜合型財務人才,完善財務預警機制,保障企業利用大數據預測未來的發展,在決策中搶占先機,從而倒推促進財務管理智能化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