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芳 吳夢璐
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湖州供電公司
伴隨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電力企業工程項目規模不斷拓展,傳統的工程決算審計難以滿足現代化社會的發展需求。但在電力工程的審計工程中,項目施工方案的選擇與調整等處于被動狀態,而如何創新電力工程項目的全過程審計工作,是當前電力工程項目建設的關鍵內容。接下來,本文就此展開具體分析,為電力企業工程項目全過程審計路徑的優化提供有益參考。
首先,提高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電力企業工程項目的投資成本較高,如何科學控制成本尤為重要。在工程項目管理中應用全過程審計,能有效提升工程項目的質量,從而增加電力企業的投資收益。其次,突破傳統工程決算審計的缺陷。傳統的工程決算審計是在工程竣工驗收后開展的,其審計對象主要是工程造價,難以對工程項目進行動態監管,難以及時發現違反企業制度規范的問題。通過在電力企業工程項目管理中應用全過程審計,對立項、招標、竣工及決算等實施動態監督,有效彌補了傳統決算審計中的局限性。最后,降低經營風險[1]。當前,在工程項目管理中并沒有全面應用全過程審計,這造成許多電力企業產生資金浪費、違規投標等問題。通過對項目工程使用全過程審計管理,能對項目工作流程實施規范化處理,有效節省其成本,將企業的經營風險降到最低,從而提高電力企業的整體利益。
全過程審計指的是對工程項目進行全過程的真實性、規范性及合法性的審計活動,其中包括前期階段的審計、工程施工階段的審計及竣工驗收階段的審計等內容。
項目確立后的審計工作,要將該工程項目的投資風險降到最低,提升其經濟效益,為領導階層提供重要參考[2]。首先,在項目審計過程中,要密切監督工程造價,特別是要綜合考慮工程設計的質量及經濟性。其次,在項目招投標過程中,要兼顧工程項目的建設質量和經濟效益,認真核算工程造價,提升數據的精準性。最后,在合同簽訂過程中,要核查內容與招標文件的一致性,同時要嚴格把關資金的支付方式及結算時間。
在項目的具體施工過程中,要對工程造價進行適當調整,確保審計工作手續的完整,并將其作為最終結算的依據。首先,要對建設項目單位方履行合同的情況進行重點審查,看其是否存在違法違規情況。其次,要記錄審計工作中的重點,嚴格監督變更手續,看其是否符合相關要求[3]。最后,要科學監控工程項目的數量及質量,為項目工程的結算提供理論參考。
在工程項目竣工后,要實施相應的結算審計工作,通過梳理前期審計成果,為后續審計工作提供理論參考,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將企業施工成本降到最低。
工程審計在某種意義上需要依托外部審計機構,所以選擇一家專業能力強的審計中介機構在審計工作中至關重要。在審計中介結構的選擇方面,要統籌考慮其審計資質、執業信譽、注冊資本、審計人員等情況[4]。但在許多電力企業中,前期調研工作存在明顯局限,通常只是審查其資質,而忽略了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工作經驗等,從而造成審計中介機構難以做好全過程審計工作,對其審計效率產生不利影響。
通常情況下電力企業工程項目要經過投資、施工、招投標及竣工等階段,因此要科學選擇審計時間接入點。當前,針對全過程審計的介入時間點尚不明確,但理論上認為介入時間越早,審計效果越好[5]。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電力企業為了規避冒進的責任,大多是在項目施工和竣工決算階段實施全過程審計,導致工程項目各個階段的造價難以得到有效控制,直接影響到后續的審計效果。
電力工程項目是系統化的工程,資金投入較大,對專業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從理論層面來看,全過程審計工作要滲透到工程項目的各個環節,但當前電力企業尚沒有科學的全過程審計工作規范,造成各工程項目的差異性。有的企業在審計工作中只重視資金的應用情況,忽略了程序的規范化管理,并沒有將審計作為系統化的工程,缺少具體的審計內容,影響整個審計效果的精確性。
與傳統審計工作相比,工程項目全過程審計是種系統化的動態審計工作,完整的審計規范為其順利開展提供了有益指導。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并沒有找到相應的規范參考,即使在《中國內部審計準則》中也沒有相關規定,電力企業工程項目全過程審計大多依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所以亟需制定相關規范,便于全過程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全過程審計的主要目標在于規范監督、改善管理。審計人員主要是負責工程項目的監督工作,對工程項目的施工流程進行規范化管理,確保整個施工活動的順利開展。工程項目全過程審計牽涉到項目立項到竣工等整個流程,要將其視為系統化的整體,密切關注工程項目的內部控制流程,科學評估其資金運行、經濟效益等情況[6]。
在工程項目的全過程審計工作中,要統籌考慮項目的建設周期、審計資源、建設規模及審計成本等因素,明確具體的審計介入時間。對于不同的工程項目,審計介入時間有差異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審計工作要滲透到項目的整個過程,保證審計工作的持續性。此外,在工程項目審計介入點的制定方面,要統籌考慮工程的業務特點、決算情況等,為后續審計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電力企業工程項目全過程審計工作中,為了提升審計的經濟效益,應建構切實可行的工程項目全過程審計準則規范[7]。同時,電力企業要完善相關制度,對審計程序實施規范化管理,確保審計工作的高效開展,加強相關部門之間的聯系,提升全過程審計工作的質量與效果。
電力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資源有限,造成審計工作中的工作量較大,因此在實際審計工作中會依托社會力量共同審計。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中介機構的專業能力、獨立性等,提升審計工作的效果與質量。在全過程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要合理把握審計中的重點環節,將招投標與竣工決算中的審計風險降到最低,從而提升全過程審計的水平。
綜上所述,市場經濟背景下,我國電力企業的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傳統的審計工作已經難以滿足現代化工作的需求。所以,電力企業要積極創新自身的審計模式,制定科學的制度規范,實施全過程的審計工作,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從而保證電力工程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全過程審計作為系統化的動態審計方式,其將工程審計的重心轉移到工程風險防范與造價控制方面,能有效控制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的風險,及時發現項目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從而提升整個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