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博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引言: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物聯網技術、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等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這對加快我國智慧城市的建設、提升城市的智能化、信息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建設智慧城市,可以方便城市的管理,實現對城市的智能管理、智能控制、智能服務,對城市的數據信息進行智能處理,對發展區域產業經濟具有積極作用。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物聯網等技術運用到城市的發展建設中,將城市的信息數據進行智能匯聚分析處理,從而實現新型的管理模式。智慧城市的建設可以創新城市的管理手段,充分將城市的管理工作與經濟發展相融合,對城市服務、城市交通、城市商業活動、城市安全等方面具有積極的影響,提高城市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促進城市的發展與經濟可以相互協調、共同進步。
區域產業經濟是指在某一特定行政區域內各個產業的發展融合,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我國城市內區域產業經濟的發展得到了明顯的進步和提升,很多以傳統生產為主的產業正在向高新技術產業轉型,呈現出技術化、智能化、規模化的趨勢。
首先,部分城市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沒能根據自身的情況,因地制宜,對智慧城市理念進行深入探究,將其他城市的建設方案照抄,存在盲目跟風的現象。如果建設方案不符合城市自身的發展規律,不僅會阻礙智慧城市建設進程,對城市的商業活動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阻礙區域產業經濟的發展。其次,部分城市在建設智慧城市時保障制度不夠完善,導致與區域產業經濟發展不協調,如部分城市在建設智慧城時沒有將政策透明化,在進行招商時就會存在困難;城市的服務平臺建設不完善,市場資訊信息更新慢,這也會阻礙區域產業經濟發展。
在智慧城市的建設與規劃中,需要充分結合城市自身的發展規律、社會人文環境及歷史因素、地理地形條件、氣候條件、自然資源等,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城市的資源分配,優化產業結構,精確定位城市區域產業經濟發展目標,打造區域產業品牌化,不斷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做好智慧城市的發展與建設頂層規劃,促進智慧城市與區域產業經濟融合發展。
例如在進行智慧城市的建設中,如果城市內園林較多,就可以將園林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載體,以此作為區域產業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如房地產開發企業可以打造園林為主題的小區,旅游行業可以將園林進行升級,打造園林景區,借助智慧城市的品牌效應,推動城市區域產業經濟的發展。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城市的所具備的優勢和轉型需求,重視資源之間的互補,為城市的區域產業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如今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的高速階段,政府應當充分重視科技創新,對傳統型企業進行全面升級優化,促進其向高新技術進行轉型,創新生產技術,增加技術含量;設備作為企業正常運行的基礎性設施,如果設備的自動化程度較低,會導致生產效率較低,因此,企業應當積極引進新型設備,為企業的生產提供基礎性保障。
例如各級政府應該促進科技創新在區域產業經濟發展中的比重,強化科技創新的工作力度,同時最為關鍵的是要將原有的傳統產業進行數字信息化升級,以便于促進城市建設的轉型。還可以對不同的新型技術產業展開調研,爭取可以找到適合當地發展的新型技術,對產業結構進行改善。在技術引進的同時也要提升本區域的科技水平,將新興的科技手段與日常的生產生活和不同類型產品的銷售進行有機結合,在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也可以使智慧城市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相關問題得到充分解決。
智慧城市建設對于城市發展的要求就在于要使城市連接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對關乎城市發展各個方面的行業進行有機融合,這樣就可以使得城市發展節奏加快的同時,使不同行業的發展效率得到提升。
例如各級政府可以從實際情況出發,建設網絡服務平臺。平臺的建設可以從已經完成智慧城市轉型的城市出發,對相關城市展開調研,加強與目標城市的對接和聯絡,在充分對其進行借鑒的基礎上,對本區域智慧城市進行個性化創建。由政府進行牽頭,將各個不同行業進行引入,增強網絡平臺的廣泛性。同時還需要在技術層面對平臺的建設進行考慮,多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的技術手段,來對不同的信息進行有效、穩定的傳達,使得不同行業的資源的融合程度得到更加緊密的增強,對城市的智慧程度進行更好的提升。
結論:綜上所述,為了促進區域產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將其與智慧城市建設相融合,做好智慧城市建設頂層設計,注重科技創新,建設網絡服務平臺,對城市的信息和數據進行匯集分析處理,為區域產業經濟的發展提供數據信息,幫助區域產業經濟可以進行積極轉型,實現區域產業經濟的健康、平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