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柯橋區職業教育中心 浙江 紹興 312080
2007年初,浙江省中等職業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正式啟動,開始了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構建“核心課程+教學項目”的專業課程改革。2014年省教育廳決定在全省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啟動了第二輪選擇性課程改革和現代學徒制的試點。經過幾年的改革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但也存在著以下問題:
1.實訓工位不足。經過10年的教學改革,目前中職學校汽修專業的實訓設備品種有了較大的完善,主流的汽車和實訓設備儀器都已具備,但實訓設備的數量還不能完全滿足汽修專業教學的需要,而實訓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既定的工位數量、設備數量等因素制約,導致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能有效被激發。實訓教學中存在實訓硬件資源利用率低、實訓項目單一、學生參與度不足等問題。
2.專業課教師緊缺。職業學校的發展主要依托專業的發展,專業的發展又主要依靠專業教師。近幾年國家對職業教育日益重視,職業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汽修專業的招生形式很是喜人,就讀的學生一年比一年多,汽修專業專任教師數量的增加卻沒有跟上;另一方面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許多專業課程進行小班化教學,所以專業師資緊缺的問題一年比一年突出,專業師資緊缺已經成為制約中職學校辦學的最大瓶頸。
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地方企業的生產、服務和管理崗位培養實用人才。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他們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而實訓教學是將業務實訓貫穿于教學始終的一種教學方法,實訓基地是培養中職人才的必要場所。校內實訓對于中職教育的重要性在近幾年越來越被重視。實訓基地準備充足的實訓工位和安排合理數量的實訓指導都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教學質量提示和學生技能水平的提高。但是受政策制度、財政撥款、實訓場地等影響,短期內實訓的工位和專業老師不能滿足實訓教學的需要。因此,在目前所具備的實訓設備和師資配備條件下,如何突破原有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創新課堂組織形式,使之更適應當前形勢的要求,提高學校教學質量,保證實訓教學順利開展,提升學生技能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職汽修專業實訓教學組織形式的優化是對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創新,針對目前汽修專業實訓工位不足和專業教師缺乏,且短期內又無法補足的情況,借鑒復式教學多課頭同時教學的特點,優化實訓教學的組織形式,探索能解決這些問題的教學組織形式。實訓教學組織形式的優化主要從以下三方面開展:
前期進行企業調研,對不同崗位的技能操作進行統計,整理出各崗位所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能,根據調研結果優化技能實踐課程的設置。針對就業班的特點,著重技能的訓練增加實踐課程的課時,學生的操作機會增多,促進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調動全體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學有所得,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了實訓操作的水平,真正做到了教育“面向人人”的根本宗旨。
學校汽車實訓中心可用于的整車只有2輛,而班級人數都在40人以上,按5人/小組需要1個工位的配置,整車的數量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優化后的實訓教學,一次課同時開設3個不同位置的實訓項目,每輛車開設6個工位,2輛車可以同時開設12個工位,很好地解決了工位數量的問題。例如:汽車近光燈電路的檢測項目可在汽車前部左右兩側開展教學實訓,汽車制動燈電路的檢測項目可在汽車后側左右兩側開展教學實訓,汽車閱讀燈電路的檢測項目可在汽車中部左右兩側開展教學實訓,三個項目同時進行實訓教學,當分組項目完成后交叉互換,使得2輛車的前后左右都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滿足了一個班所有學生的實訓操作需求。
一堂實訓課多個實訓項目同時開展,改善了教師自身實訓教學能力,要求教師有過硬實踐操作能力,更應對實訓項目中不同子項目所要掌握的技能知識點有全面清晰的把握。實訓教學過程的評價,不僅要將多門課程知識融合進實訓項目中,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又要組織有效的監督反饋,教師巡視指導結合同學互評,即時反饋強化操作過程的評價,可以有效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
本課題“中職汽修專業實訓教學組織形式優化的研究與實踐”,受啟于復式教學,優化實訓教學過程的組織、教學時間的分配和教學秩序的管理、專業教師能力的提升、直接教學和學生自主實訓交替進行等環節。幾個不同實訓區域的實訓項目同時開展,既增加學生動手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工位、設備利用率,有效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實訓課程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