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健 張小美
1.航天工程大學 北京 101416;2.防化學院 北京 102205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已經進入了信息化以及科技化時代,科技化時代主要以各種高科技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基礎和前提,我國的教育界也開始積極創新各種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手段,以推動教學信息化,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及利用。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推廣運用的過程中,使得教學手段變得更加豐富,現代化教學手段具有多方面的教學優勢,學校和教師要注重在信息化教育方面進行深入探索研究,在相關網絡信息技術設施建設方面也要提供必要的條件,必須要站在促進學生長遠發展的角度進行分析,從而有效推進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進步。
現代教育技術,主要是以現代教育理論為重要指導和依據,通過信息化技術的優化利用以及配置,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合理推進,將教學環節及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進行了結合[1]。在現代教育技術實際運用的過程中,主要是在相關理論基礎為指導,然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運用,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效對接,通過發揮現代教育技術重要作用和價值,促進教學質效率和質量得以提升。教學設計是現代教育設計運用過程中的最主要環節,教師應該努力確保教學設計的全面性,改變以往簡單灌輸講解的教學模式,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方式彌補弊端,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現代教育技術應該與現代教育理論進行充分結合,作為教師也應該改變單純依靠經驗的方式,要綜合分析教學實踐的整個過程,在深入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合理選擇運用教學方式,確保學生主體的參與性,從而促進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2.1 提高思想重視,開發利用教育資源 在當今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深入開展,廣大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也應該與時俱進,提高對于現代教育技術研究的思想重視,努力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從而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從人才培養的角度分析,對于各個學科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重視對教育資源和現代教學手段的共享運用,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這樣才能為社會提供優秀的人才。為了實現教育信息化,必須要注重對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要在信息化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引下,做好信息化資源建設,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實現信息化產業發展的良好局面,促進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得到更好的應用[2]。教師在對教育資源進行利用的過程中,需要具備相關的能力要求,做好對教學課件的高質量制作,開發網絡課程資源,要形成豐富的媒體數據庫,教師還要注重結合不同學科的實際情況,制作實驗型的課件資源,還要注重各種案例的引入運用,這樣通過精品課件資源的制作,才能夠更好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為當前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改革發展提供重要條件和保障。
2.2 建設網絡化教育平臺,優化課堂教學模式 為了推進教育信息化的有效落實,學校要重視信息技術教育課程開設,對其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等方面應該進行確定,集中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將網絡與平臺資源進行良好的對接,比如通過“校校通”工程的研究,更好地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獨特優勢。在對網絡資源進行開發和探索的過程中,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通過發揮遠程教育的獨特優勢,突破教學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充分合理運用教育資源,促使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養成自主學習探究的良好習慣[3]。廣大教師需要積極進行實踐探索研究,促進信息技術與不同學科之間的整合運用,充分引入運用網絡教育資源,積極進行教學手段和方式上的革新,增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比如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以視頻播放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引入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學習,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達到教育信息化的實際要求。比如,在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在網絡上搜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和視頻,制作豐富趣味的多媒體課件,課堂上為學生播放呈現出來,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學生置身于這樣的模擬情境中,獲得了豐富的學習體驗,學習興趣更高,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對于實現現代化高效課堂有著重要的意義。
2.3 探索共同合作機制,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為了更好地發揮網絡教育平臺的作用,還應該以互聯網為核心,注重探索共同合作機制,不同學校之間也應該進行共同討論,實現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共享,建立協作探究教學改革模式。教師對教學設計進行不斷的優化完善,將其與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設計相結合,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借助網絡資源進行更加高效的學習[4]。另外,教學評價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與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有著密切關系,所以教師還要注重完善教學評價體系,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通過教師點評、學生互評等方式,科學全面認識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現代化教學模式的優化提供重要參考。
綜上所述,在教育事業發展進步的過程中,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逐漸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之間的融合運用,這已經成為當今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選擇,各學校管理者和教師需要真正認識到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價值和作用,通過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運用,革新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信息化學習條件,從而促進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