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第三實驗小學 河北 唐山 063600
生活與數學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數學知識抽象、邏輯性很強,學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師應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在熟知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的真相。生活化同時也是一種教學方式,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生活閱歷講數學知識,尋找與生活有關的數學素材,并創設生活與教材內容有關的情境等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以此,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傳統的教學把學生束縛在教材與重復的訓練中,教學模式單一,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脫節,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更不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新課改、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把生活化融入課堂教學中,在生活中找數學材料、數學方法、數學思想等;把學習知識與培養能力結合起來。這就要求教師多觀察、多思考。
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認為要把數學生活化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認真備課。上好課的前提是備課,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深入解讀數學課標,深挖掘教材,根據學情研讀教材,抓重點,突破難點。借鑒其他教師的經驗,精心制作課件、教具;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教學情境,采用多種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在合作中主動探究、創新,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能處理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偶發事件;布置作業。教師的設計課外作業要新穎、有趣味性、難度要適宜,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權利,針對學生的心理需求及能力水平,教師設計得作業要分層,使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教師要盡量設計一些學生動手的作業,讓學生動手量一量自己臥室的長、寬、高;從家到學生走多少分鐘等,學生在鞏固知識的同時,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能力。
數學程準中明確指出: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應當感到有趣、愉悅,積極主動的探索數學知識的奧秘,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生活化教學、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方式。教師應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引導他們進行觀察、實驗、推理、分析、比較、驗證等。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通過體驗、探索,掌握數學知識并進行,內化。教師應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讓他們在動手過程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小學生愛玩。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玩”中學習。如“相遇問題”,讓學生通過表演理解相遇問題、背向而行、追擊問題等,他們通過體驗,強化學生對行程問題的理解。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課件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教師可通過圖片、動畫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中有效性。
數學課程具有很強的工具性,數學課程具有抽象性、邏輯性、科學性,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語言要準確、嚴謹。而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要生動形象,并有趣味性;教師要用生活化的語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把有些數學知識創成兒歌讓學生記憶,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之一,課堂提問在教學中有重要的作用,有激活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氛圍、引導學生思考等。所以,教師提問時要考慮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學生本人的生活經驗;二是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教師可綜合考慮這些因素,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問題情境,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引導他們學習知識。問題情境是一種方式,而知識與能力是數學教學的目的。問題情境地創設,避免牽強附會,不能與教學內容相脫離,要有深度、有價值,要循序漸進。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在導入環節中如果用學生熟知的生活場景導入,并以多種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會產生好奇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會主動探究,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數學知識與生活有密切的聯系,因此,數學教師要把生活與數學知識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從中得出數學方法、數學思想、數學規律等,從而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設計“生活化”情境時應注意的問題:學生已有的知識,情境得創設目標要明確,創設地生活情境內容要“精”“簡”“新”。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創設生活化情境應遵循以下原則:體現數學課程的本質。教師可以用生活中的實例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定理;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創設得情境中提取數學知識。通過生活化情境引發學生思考或讓學生總結出數學規律等;要明確教學目標,要做到生活化情境與教材知識相滲透,情景地創設要合理性。
有的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仍不能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拓展與延伸。教師應將作業與生活聯系起來,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學習了“時、分、秒”后,教師布置地作業:讓學生記錄自己從家到學校用多長時間;記錄自己每晚睡覺的時間,第二天起床的時間,算算共睡了幾個小時;記錄自己運動一分鐘,心跳的次數與呼吸頻率。教師把生活與數學知識聯系起來,提升學生了運用數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