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凱鴻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成為了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教學目標。教師必須指導學生寫作,提高其語文學習能力,增強其綜合素養。
小學高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寫作基礎和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寫作活動,以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訓練他們的寫作技巧。那么,如何在小學高年級有效開展寫作活動呢,筆者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并總結了教學策略,供廣大同仁參考。
一、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采用靈活的授課方式,就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其寫作熱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寫作,告訴學生寫作的好處,讓學生意識到寫作的重要性。還應指導學生改變碎片化的寫作方式,提高寫作效率。
例如,教學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材中《湯姆·索亞歷險記》時,教師可以借助播放視頻的形式講述主人公湯姆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此外,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水平,推薦課外書。比如,對女生,教師可以推薦《小王子》等名著;對男生,教師可以推薦《西游記》《三國演義》等著作。推薦的書籍范圍不限,可以多種多樣,但要注意,一定得是正能量的、健康的、對學生有益的。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
好的寫作習慣能夠促使學生主動思考,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還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由此可見,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要多進行寫作訓練,改變學生斷章取義的毛病。可以給學生布置寫作任務,安排讀書計劃,讓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讓學生準備一個記錄本,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好詞好句便摘抄下來。讀完整本書還要寫讀后感,這樣的讀寫訓練能夠提高寫作的效率。有了先前閱讀的基礎,學生在寫作時便有了借鑒的范本,可以思考所讀書籍中蘊含的人生哲理,運用其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這樣自己寫作時就不會再抓耳撓腮、胡編亂造了,這對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大有裨益。在學生進行讀寫訓練期間,教師要做好引導和監督工作,對學生不懂的知識點及時解答和講解,監督學生是否按時完成任務,定時檢查完成情況,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寫作教學效率。
例如,教學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少年閏土》時,教師可以詳細介紹作者魯迅的語言風格和寫作特點,引導學生閱讀魯迅的名著,如《朝花夕拾》《野草》等,然后定期檢查,看學生是否摘抄了經典語句,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三、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課外寫作活動
參加課外寫作活動,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不僅能拓寬學生的視野,還能激發其寫作興趣。在參加課外寫作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能逐漸改掉寫作上的缺點,學到更多寫作技巧。教師還要組織討論活動,讓寫得好的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寫作心得、學習方法,讓寫得比較差的學生說一說自己作文的缺點、改進的方向。當然其他同學也可以暢所欲言,把自己認為好的書籍分享給大家,或談自己在寫作時的困惑等。如此,不僅可以讓學生間的關系更融洽,還能讓學生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提高其寫作積極性。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猜書名的游戲活動,教師提取某一名著的經典片段,讓學生猜書籍的名字。對踴躍參加活動的同學,教師要給予獎勵,以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
例如,教學部編版五年級語文教材的課文《草船借箭》時,教師講解完課文內容,可引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然后提取《三國演義》中的經典故事情節,讓學生說出故事的主要人物,考查學生的閱讀情況。這樣的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其課外閱讀的積極性。
總而言之,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定期推薦課外書給學生。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定期檢查學生的寫作情況,督促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寫作計劃,提高學生寫作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