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君
小學是學生作文起步階段,學生剛接觸寫作,對于寫作方式和方法并不了解,因此對于他們來說,寫作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傳統作文教學的寫作練習多是為了應付考試,寫作素材大多呆板、老套、沒有新意,學生自然對寫作沒有好感,有的學生甚至會出現抵觸作文的心理。針對現階段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教師應該重新審視教學方法,調整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提高寫作教學效率。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面對呆板的寫作素材會提不起興趣,導致對寫作產生抵觸情緒。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從學生角度出發,讓他們在生活中自主尋找寫作素材,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而且,生活中的素材更生動有趣,能激活學生的靈感,使學生產生更多的想法和寫作思路。在寫作過程中,教師要及時解決學生出現的問題,對其進行引導,讓學生了解寫作的技巧,逐漸掌握寫作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每天進行寫作訓練,從短篇寫作開始,逐漸增加難度,鍛煉學生的語用能力,讓其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一、從生活中提取素材,增加寫作樂趣
在以往的寫作教學中,教師都是直接把寫作素材給學生,這些寫作素材比較死板和老套,甚至很多都過時了,它們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大,不僅不能讓學生積極寫作,甚至還會打擊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所以教師應該重新選擇寫作素材,調整寫作素材的途徑,增強素材的時效性、趣味性。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這樣學生不僅在積累過程中很積極,也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其寫作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收集素材,將自己今天在學校、家中發生的趣事記錄下來。或者在網上查找素材,并在課堂上和同學分享。通過多渠道收集素材以及與同學分享,可以讓學生的寫作素材更多元化,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可見,增強素材的趣味性和改變素材收集途徑,可以促使學生主動收集素材,提高他們的寫作熱情,激發其寫作興趣。
二、評價學生作文,指出優點和不足
學生認識到自己作文中的優點和錯誤,才有前進的方向。在傳統的寫作教學中,教師不重視對學生作文的評價,導致學生不清楚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沒辦法修改。因此,教師應及時評價學生的作文,肯定優點;指出不足,給出改進意見,指明改進方向,從而實現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學生將作文上交后,教師應及時評價,然后選出比較典型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針對學生的不足,教師可以提出意見和建議,讓學生修改作文。教師還要對認真、寫得比較好的學生提出表揚,向其他學生展示其作品,鼓勵大家向他們學習,激起學生的競爭意識,形成百花齊放的競爭態勢。
三、每天布置寫作任務,培養學生寫作習慣
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先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但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缺乏耐心,很容易偷懶,教師不明確布置寫作任務的話,學生是不會自主寫作的,所以,每天布置寫作任務非常重要。在布置寫作任務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能力制定標準,讓學生找到寫作方向。日復一日的寫作可以讓學生逐漸發現寫作的樂趣,并且養成寫作習慣,能為其日后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寫作任務:對于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可以讓其自己選擇素材寫作;而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可以讓其每天寫一篇微作文,用微作文的形式記錄生活經歷和成長感悟,為日后寫作積累素材。根據不同學生的能力制定不同的寫作任務,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完成任務,使其寫作水平得到最大提升,增強其寫作自信。教師還應監督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及時調整寫作標準,保證寫作質量。
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應以學生為本,從最基礎的寫作素材入手,改變素材生硬、老套的現象,讓學生在生活中提取素材,從而提高學生運用素材的積極性。并且在教學中,教師還應及時評價學生的寫作情況,指出優點和不足,讓學生明確改進方向。對于部分學生偷懶的現象,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布置符合學生能力的寫作任務,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為其寫作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