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春
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由于學生缺少體驗,積累的素材不夠,導致寫作時不知從何處下筆,文章也缺少真情實感。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學會變通,運用體驗教學法,豐富學生的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寫作,寫出內容更加豐富的作文。
作文可以說是讓語文教師最頭疼的教學內容,怎樣讓學生寫好作文是語文教師一直嘗試攻克的難題。經過不斷的探索,筆者發現,體驗教學法是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顧名思義,體驗教學就是讓學生在體驗后經過思考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教學能夠加深學生對事物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從而提升文章質量。接下來,本文將從三個方面談一談如何進行體驗教學。
一、理論結合實踐,積累寫作素材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知道作文的理論知識對于語文基礎較差的小學生來說不太好理解,很多學生在聽完理論講解后還是沒有辦法寫好作文。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開展實踐活動,將實踐活動與理論相結合,使學生在真實的體驗中學習知識,從而寫出更有感染力的文章。
例如,四年級有一篇作文要求學生寫游覽過的地方。很多學生面對這樣的題目是沒有明確的寫作方向的,也想不起來自己到底游覽過哪些地方,想不出那些地方的特點。于是筆者把這次寫作課放在春游后,先組織學生春游,接著在春游后的最近一次寫作課上布置這個寫作任務,告訴學生寫作重點。有了親身體驗,學生能將春游中觀察到的人、事、物、景記錄下來,并抓住特點,準確地寫進作文中。這樣學生就能寫出生動活潑的作文。
例如,指導學生寫作“那一刻,我長大了”時,小組合作探討是我慣用的教學技巧,我先拋出問題——“有沒有哪件事讓你突然覺得自己長大了?”讓學生交流探討。通過交流,學生能回憶起很多感人的瞬間。討論后,我隨機提問,并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讓學生明確寫作方向。
二、增加閱讀體驗,積累寫作方法
無論處于哪個學習階段,閱讀都很重要,它能夠幫助學生積累好詞好句,讓語言更有內涵和文采。同時,通過閱讀,學生還能開拓眼界,對文章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例如,在《天窗》這篇文章中,作者透過天窗看星與云,從而展開對其數量與形態的聯想,又透過黑影聯想到與黑影相關的蝙蝠、夜鶯與貓頭鷹,都是在閱讀中拓展思維的體現。講解到這里,我提問學生,以提問帶動聯想,讓學生仔細觀察我在多媒體上展示的動畫,并對動畫中一彎高掛的新月和滑過的流星進行聯想,說出自己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最后讓他們仿照《天窗》寫作。通過類似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對問題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閱讀與寫作可謂互相成就,互相推進,教師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提高寫作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積累素材的能力,讓學生自主學習。
三、開展情景教學,發散寫作思維
面對一些比較有特點的文題時,教師可以創設適當的情境,改變刻板的教學方式,豐富課堂形式,讓教學內容變得更有趣。在情境體驗中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結合情境寫作,學生再面對此類題目時就不會無所適從了。
例如,指導寫作“神奇的探險之旅”時,我組織了角色扮演活動,學生紛紛舉手報名,想要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學生選完角色,我在多媒體上展示場景、裝備和險情,然后問學生想要去哪個場景探險,須帶上哪些裝備,遇到險情該怎么做。活動效果非常好,學生不僅能結合我在多媒體上展示的內容說出完整的故事,還自己想出了一些場景和險情,使課堂氛圍非常活躍。愉快的交流后,學生意猶未盡,我抓住時機讓他們寫一寫自己的探險經歷,結果學生交上來的作文質量很高。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在情境中提升感悟和理解能力,使寫作內容更細致、具體。比如,寫此次作文,學生能把遇到的困境和求生方法寫得非常具體,有些學生還加入了情感變化和心理描寫。
綜上所述,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應用體驗教學法,能讓作文課堂豐富多彩,讓教師的指導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增強教師的自信心。并且,還能讓學生體會到寫作其實沒有那么難,只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認真積累,總結寫作方法,肯定能寫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