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秋莉
在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中,引入“讀寫繪”模式,讓學生邊讀、邊講、邊畫,將讀寫與繪畫結合,既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讀寫繪”模式是融合讀書、講故事、繪畫表達、寫作等于一體的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讀為基礎,寫與繪的銜接便于激活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寫話能力;讀是輸入,閱讀不同文本,汲取營養,為后續的寫與繪做鋪墊。寫是輸出,將閱讀后的想法、情感表達出來;通過繪畫的方式對繪本進行創編、改編、續寫,能激發學生寫話興趣,讓寫話課堂有趣、高效。
一、整合閱讀資源,促進學生語言積累
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喜歡閱讀圖文并茂的文本。教師在整合閱讀素材時要結合學情,制定閱讀順序。如一些精美的繪本,文字簡練,畫面生動,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閱讀。同時,要考慮篇幅與學生的接受能力,力求將不同的繪本進行多樣化的組合,以達到不同的閱讀目標。如《春姑娘》《小星星睡覺》《牽牛花》《十二生肖歌》等朗朗上口的詩詞與兒歌,能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詩意美,可以將之整合,讓學生閱讀。閱讀繪本《和甘伯伯去游河》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繪本上的圖畫,帶領學生讀圖,思考人物的表情、動作,猜測甘伯伯和小動物們說了什么?讀《好餓好餓的毛毛蟲》時,可以因勢利導:“毛毛蟲要想蛻變成蝴蝶,需要吃很多東西。小朋友想要做合格的小學生,需要讀好多好多書,認好多好多字,講好多好多故事。”如此,將繪本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結合起來,對學生的成長大有裨益。筆者在講讀《奇妙的平安夜》時,有趣的故事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讀到迪迪和米迪的外貌時,我鼓勵學生邊聽邊畫,將人物形象畫出來。讀到有錢人家過圣誕節時,鼓勵學生描繪圣誕節的歡樂景象。總體而言,選擇低年級學生的閱讀素材時,要堅持圖文并茂的原則,這樣的繪本更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繪本《我爸爸》的封面是一個肥頭大耳的男人,穿著睡衣,做著鬼臉,能讓孩子們想到自己的爸爸。《猜猜我有多愛你》《逃家小兔》《雞蛋哥哥》《螞蟻和西瓜》等繪本,故事性都很強。讀這些書籍,能激發學生的寫話欲望。如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中有一段話:“爺爺拿起剪刀,咯吱咯吱地剪,用針飛快地縫進縫出,這塊布料還夠做……”能做什么被省略了,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這塊布料還能做什么,鍛煉學生聯系生活進行想象的能力。
二、抓住閱讀與寫話的契合點,增進學生語言體驗
在“讀寫繪”模式下,將閱讀與寫話結合,讓學生從讀書、繪畫中感受到快樂,領悟語言的獨特魅力。可以在午間組織讀故事活動,讓學生輪流講故事。故事內容以學生熟悉的繪本或者家長精心準備的讀物為主,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在分享中鍛煉講述能力。將“讀圖”與“寫話”結合,通過畫面激活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自由表達。讓學生觀察繪本中的圖畫,想象其內容,再用自己的話將圖畫內容寫出來。針對繪本中有特色的詞匯、句子或段落,鼓勵學生仿寫,可以仿寫一句話,也可以仿寫一段話,還可以仿寫一個故事。針對繪本中的“空白”處,可以讓學生“擴寫”,對故事情節進行想象、創造,以豐富學生的讀寫體驗。故事的結尾可能是新故事的開端,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續寫,讓學生對結局進行二度創作,鍛煉其語用能力。在“讀寫繪”教學模式下,教師還可以結合閱讀內容,向學生傳授寫話技巧。如寫一件事時,要注意時間、地點、人物、經過、結果,人物語言要符合其性格和身份,用詞要凝練等。
三、讀、寫、繪聯動,培養學生寫話能力
讀、寫、繪聯動,要從多個角度拓展學習空間,培養學生的寫話能力。第一,從圖畫入手,給學生創設寫話空間。在閱讀圖畫時,圖畫內容直觀、形象、生動,要指導學生多讀圖畫,觀察圖畫的內容,發現趣味寫話點。如《再游一次》講述了熊寶寶跟著媽媽來到奇異的冰雪世界的故事。我們可以圍繞“冰雪世界”這個主題,讓學生動手,畫出自己腦海中的冰雪世界。第二,從文字內容入手,讓學生模仿、想象和創作。如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只有寥寥幾個字,卻將母雞的六次“劫難”呈現出來。可以讓學生結合繪本,發揮想象力,將母雞的六次“劫難”寫出來,要重點寫母雞蘿絲與狐貍的對話以及母雞的心理活動。第三,從寫作手法入手,讓學生借鑒和仿寫。在低年級的讀物中,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夸張等。這些修辭句形象生動,為學生仿寫提供了范本。如繪本《我爸爸》中有這樣的句式:“我爸爸像……一樣”,可以讓學生借鑒該句式進行寫話訓練。在寫話方式上,有記敘、抒情、描寫、說明等。可鼓勵學生采用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景物描寫等手法,實現以讀促寫。
總之,讀寫繪模式下,要做好教學計劃,契合學生寫話實際,選取適當讀物,優化讀寫繪教學模式,為寫話教學探索有益的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