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云露/溫州大學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和幫助。小學教育互聯網技術的運用更是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在過去的小學教育工作中,大多是采用言傳身教的模式,“互聯網+”新時代背景下的學生更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互聯網技術則讓孩子們的學習不僅止于黑板,運用互聯網讓孩子更加深入的感受到大千世界的魅力;加強了學校和家庭的合作關系,鍛煉了學生的多元表現力,在信息技術的烘托下,課堂的氛圍變得輕松又愉快,孩子們也能夠勇敢的展現自己,鍛煉自身的語言表達、動手操作、藝術感知等多方能力。
信息技術將原本抽象的教學內容化為具體可感、生動形象的情境,利用視覺以及聽見結合更好的幫助兒童理解和掌握。由于多媒體具有圖文并茂、視聽結合、生動形象等特點,能夠快速讓兒童產生共鳴。以小學一年級上冊美術人教版第三課《彩線連彩點》為例。課前,教師先讓學生欣賞梯田的美麗照片,讓學生在美麗的梯田照片中對“線”有了直觀的認識,對教師后面再去講解“點”和“線”的基礎知識就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感受了。
從以上這個教學案例中,我們發現利用多媒體技術突破各種限制的特點,真實地展示了各種現象,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豐富了兒童的生活知識,讓兒童在活動過程中感到新奇與直觀,促進兒童主動學習、探究世界的興趣。
興趣是孩子們們學習最好的教師。由于小學低段年齡比較小,各方面的能力還不是很強。多媒體課件色彩鮮艷、畫面生動有趣、動靜結合的畫面和悅耳的音樂,很容易吸引幼兒提高學習興趣,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在小學美術一年級上冊人教版第五課《五彩的煙花》活動中,孩子們對于“煙花是怎么發明的”這個問題十分感興趣,這時候就發揮課件的作用了,讓孩子們通過多媒體視頻的情境導入,身臨其境的了解了古代中國煙花從煉丹藥→炸藥→煙花最后被發明的整個過程。
孩子也可以根據自己想知道、還想知道的求知欲望,點擊畫面分段詳細進行欣賞。這遠比傳統的教師運用講授法更能幫助孩子獲取直接經驗。課件通過形象生動、直觀易懂的畫面,悅耳動聽、富有情趣的解說,充分調動兒童視聽等各個感官,快速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加深了兒童對事物的了解,培養兒童良好的注意力,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從而促進兒童全面發展,也幫助的教育工作的開展。
生活在一個信息化高度發展的社會,傳統的教學模式正在被顛覆,取而代之的是新興的現代教學方式,信息的實現逐漸成為當代人才須具備的素養之一,在這種素養中,小學教育作為基礎教育對終身教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基礎教育要想提高兒童的社會化水平,就要通過多媒體教學各種視聽功能,通過視覺和聽覺的影響,使兒童耳濡目染,其素養潛滋暗長,這對兒童的終生發展和全面發展的意義重大。
當前的教育新形式下,教師已不再是傳遞信息的工具,而是需要掌握更高層次的教育教學能力,掌握現代教育技術、鉆研以及反思教學的各個環節,適應優質教育的需要。
“之江匯”教育廣場app、“名師課堂”app等等手機軟件的出現為學校、老師、學生、家長構筑了一個以學習為核心,以校園、班級文化建設為紐帶,以教學資源共享為驅動的管理、學習、交流、分享的網絡平臺。特別是“之江匯”教育廣場這個app集開放、專注、融合、智慧為一體,體現了資源自主、專業的特點。比較常見的資源有名師網絡工作室、學科資源基地校、網絡學習空間等應用。比如:名師工作室是通過“線上+線下”的模式,以名師引領、同伴互助,開展話題研討、學科研討、教改探索和教學磨練,形成開放協作的網絡研修共同體。這里是我們教師的知識海洋,我們徜徉在這里汲取營養。


圖1
微信是現在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率很高的一款通訊軟件,微信的操作難度較低,步驟也比較簡單,是教師和家長都比較容易接受。和傳統的教師與家長面對面的溝通方式,微信平臺具有很大優勢。
1、個別交流不受限
微信平臺不收場地、時間的影響,教師家長的交流不僅僅局限與學生來校、離校短暫時間。同時,微信軟件中快速回復功能使教師與家長溝通效率得到提升。
2、群組交流多元化
在微信的實際應用中,教師和家長經常以班級為單位建立一個班級群,并在群組中運用文字、圖像、動畫以及短視頻等方式分享學生活動剪影、及時交流學生情況等等實現多元化交流。
3、雙向教學更深入
家校共育模式是一個雙向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和家長以不同的方式在微信平臺中進行交流,包括多文本格式,對實現家校之間的溝通起到了多元化的作用。在不同的功能中,這樣的特點可以解決家校在信息傳輸上的不公開、不透明、不流通等問題,有利地實現了教師與家長的無障礙溝通。
不同的微信功能在家校共育的教學模式中起到了建設性的作用,根據不同的教育需求,靈活選擇微信不同的功能使其發揮溝通交流作用,讓家校共育的教學模式,在充分利用微信app中得到發展。這種應用方式使教師和家長之間建立起了互相溝通網絡,不僅使家校溝通變得便捷有效,也在師生互動上創造了有利條件,例如家長和教師可以在微信app上發布、共享、搜尋一些信息[1]。
新媒體的宣傳形式多樣,我們可以采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各種形式相互結合的方式來宣傳表達的內容,呈現內容的多樣化更能吸引家長和幼兒的注意。
總而言之,在教學改革中運用移動互聯網教學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是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中未來最大的趨勢就是小學教育實現信息化發展,為了能有效的促進小學各科教育的發展,教師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結合時代的優勢。此外,在互聯網+教育模式下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要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知識和素養,掌握運用信息技術的相關技能,使自己的教學素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時也要關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觀念的更新,選擇適合學生發展并可終身必備的知識與技能,注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充分利用新媒體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注意和興趣,使他們能夠形成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才能使“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教學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