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蕓/河北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新課標提出:“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的綜合性、活動型學科課程。”[1]
而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是基于這一理念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新的課堂模式。這種新的課堂模式是指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掌握學生的基本學情的基礎下,制定教學目標,根據思想政治課程內容整合各種教學資源,通過一系列活動的形式體現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分階段理解,并透過知識的內容看到其背后蘊含的價值觀念,從而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的一種課堂教學實踐。
受傳統教學觀念和應試教育的束縛,教師對開展活動型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認識時有偏差。緣由在于,第一,部分教師不愿意開展開展活動型課堂,認為學生只會玩樂,得到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第二部分教師是為了活動而開展活動,設計的活動缺乏深刻的內涵。第三,部分教師受到知識素養、能力素養等方面的限制,活動型課堂實施能力欠缺,所設計的活動偏離學生,難以激發學生的參與性。
在高中思想政治活動課堂的實操中,學生因為各方面的原因,導致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程度有所區別,部分學生參與活動型課堂的意愿及能力有所欠佳。第一,學生個體發展存在差異。一方面,有的學生理解領悟的能力稍遜一籌,從而不能夠很好的參與到課堂中。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中,相比于性格開朗的學生來說,性格較為內向靦腆的學生在參與活動中不善于或是不愿表達觀點、展現自我,與同學間的合作交流也較少,因此參與課程的能力欠佳。第二,學生受制于固化的思維模式和學習習慣,在課堂中過于依賴教師,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性、批判性、創造性。第三,由于教師對于活動設計考慮的不足,造成活動內容陳舊,難以抓住學生眼球,引發學生興趣。
第一,當前的教師評價方式需要進一步完善。教師的評價往往是只注重于對學生在活動中得出的結論,卻忽視了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具體表現,沒有關注到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是如何分析問題、交流合作的等等,這大大的降低了學生參與課堂的活躍度,同時,僅僅只是側重于對學生得出的結果進行“很好”、“不錯”的評價,不能真正使學生獲得成就感。第二,當前的評價主體較為單一,主要是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的評價較少,不利于學生對自我的表現進行全面的認識。
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是一種新的課堂理念,也是一種新的課堂模式和課堂實踐,但部分教師對新教學理念認識不準確、不深入,在其實施過程中導致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的實效性不高。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要求教師要:
1、轉變以往教學觀念
高中思想政治課活動教學法運用頻率低,效果得不到保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對于高中思想政治課活動型課堂的認識存在偏差。因此,教師必須轉變以往陳舊的教學觀念,由“填鴨式”教學到活動中導學型教學轉變。
2、落實學生主體地位,掌握學生基本學情
一方面,教師要堅持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教師要“因人而異”,即以學生的基本學情作為基點,依據學生現存的問題和學習情況,合理的開展教學活動,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3、不斷學習與反思
我國教育理念的發展和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實施加快,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角色也被賦予新的期待與要求并發生了新的轉變。教師角色的轉換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交往者與合作者、終身學習者、教育教學行為的研究者以及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2]因此,要適應這種角色的轉變,教師必須不斷學習與反思。首先,教師通過閱讀大量關于思想政治方面的專業書,充實自己,提升專業知識素養。其次,教師要經常參加一些教學活動的研討,吸取優秀教師的經驗,使自己獲得成長。最后,教師要時刻進行反思。著名教育家葉瀾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3]因此我們要在實踐中時刻認真反思,從而獲得進步。
1、轉變學習觀念,正確認識活動型課堂
提高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主動性的首要條件是轉變其傳統的學習觀念,糾正對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的認知偏差,正確認識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改變“過分依賴教師”,“認為課堂就是教師單方面灌輸”的思想。
2、創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塑造學習自信
羅杰斯的創造觀認為,創造潛能的發揮不僅受文化教育和環境因素的影響,而且需要心理安全與心理自由。凡能實現和保障學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環境就是適宜創新能力發展和表現的環境。[4]這對于學生來說,就是只有在融洽的課堂氛圍中,心理感受到安全自由,他們才更愿意主動嘗試,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可見,良好的課堂氛圍影響著學生投身參與課堂的程度。
3、發揮主體作用,踴躍參與課堂活動
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等形式為主,學生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積極融入課堂學習中。第一,不斷學習,夯實自身的基礎知識。第二,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從“要我學習”、“要我聽課”“ 要我參與”向“我要學習”、“我要聽課”、“我要參與”轉變。第三,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踴躍參與課堂討論。
1、進行及時評價
在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中,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行為和表現要即時評價。一方面,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贊揚和肯定,從而對學生產生正向的激勵作用,使學生增加良性認知或行為,促使學生態度更加積極,繼續朝著更高層次發展,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另一方面,在活動過程中,當學生在活動中表現的效果并不理想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及時引導。
2、進行針對性評價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就每個學生所展現的個體差異,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評價。一方面,教師要靈活運用評價標準,避免用統一標準去評價所有學生,真正做到“尊重每個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另一方面,教師要防止采用千篇一律的、模糊不具體的評價,例如對學生進行贊美性評價時,要具體細化到哪里表現出色,而并非是簡單的“很好”“不錯”。
3、采用多元主體評價
當前的評價方式主要是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較少,不利于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綜合的評價,因此要采用多主體來參與評價。一方面,可以通過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生生互評、教師評價等多方評價,最后得出綜合結果。但應注意教師仍然是評價的主體之一,起到主導作用,
新課程改革使得活動型課堂漸漸走入思想政治課程中,它真正落實了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課程的課程定位,提高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實效,也極大的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展。但是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在實施過程中會遇上各種各樣的問題,實際實施的效果難免沒有理想中的好。為了使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實施的更好,更加貫徹落實新課標中的要求,我們應該在立足于時代發展的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使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得到更大的推廣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