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江林/貴州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使得建筑工程項目數量與日俱增,這就給職業院校建筑裝飾專業的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就業前景也呈現出利好態勢。在這一背景之下,許多職業院校在夯實學生的專業基礎的同時,將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引入到專業實訓課堂,旨在為建筑裝飾工程領域培養出“德、能、技兼備”的專業人才。
職業院校作為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搖籃,在教育領域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社會各領域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量逐年遞增,各類職業院校也如同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為了提高就業率,提升市場競爭力,這些職業院校往往將關注焦點集中在專業課上面,忽略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在步入工作崗位后,由于職業道德素養缺失,對個人未來發展產生諸多負面影響。而課程思政理念在專業實訓課中的應用,既秉承了“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宗旨,同時也使學生在專業實訓課當中逐漸形成了正確的價值觀,進而在社會實踐崗位上將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愛崗敬業意識、助人為樂意識,為個人職業生涯取得輝煌成就打下了堅實基礎。
目前,社會各行各業亟需專業技術水平高、個人職業素養高、創造創新能力強的綜合型人才,尤其在近年來,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逐漸成為各大用人企業的經營理念與發展宗旨,而多數職業院校在專業實訓課當中,只注重專業技術的講授,不能從學生的思想層面、精神層面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如果將課程思政與專業實訓課相結合,以培養學生的安全規范操作意識、團隊合作意識、創造創新意識為出發點,既能扭轉學生錯誤的個人價值觀,引領學生在社會實踐當中發揮正能量,同時,也能夠規范學生的個人行為,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進而受到企業領導的賞識以及企業員工的尊重[1]。
與普通高等院校相比,職業院校主要以培養專業技術型人才為教育教學目標,這就使文化課的育人功能逐漸弱化,而多數學生報考職業院校的初衷也是想學到一技之長,為個人未來職業發展鋪平道路,正是基于這些原因,職業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終處于薄弱環節。因此,將課程思政與專業實訓課深度融合,能夠幫助學生建立一個正確的科學發展觀框架,使學生明確學習專業課的最終目標,科學合理制訂個人職業發展規劃,這也與專業實訓課的實踐性、實效性不謀而合。
對于職業院校專業課教師來說,將課程思政與專業實訓課相結合,首先需要確立一個正確的思政教育目標,即“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然后,根據專業性質與實訓課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形成一個內容詳實、易于操作、針對性強、實效性好的教學大綱。
比如在建筑裝飾專業實訓課中,思政教育目標是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應當具備安全意識、遵章守紀意識、愛崗敬業意識、團隊協作意識等。在技術應用過程中,每一道操作工序都是一個團隊在發揮作用、體現價值,而不是一個人完成一項工程,因此,在實訓課堂,教師應當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教學設備,以列舉實例的方式,將團隊合作共同完成的裝飾裝修作品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在觀看視頻課件時,產生情感共鳴,進而對學生的思想、精神、心靈產生促動作用,以達到育人的目的。
工匠精神是新時代、新形勢下社會發展與前行的動力保障,因此,在建筑裝飾專業實訓課中,教師應將工匠精神內涵傳授給學生,并正確引導學生在實訓課當中嚴格要求自己,將實訓課作為職業生涯中的實戰演練,在機械重復式的工作模式中尋找到工作樂趣,摸索出操作技巧,保證建筑裝飾裝修質量精益求精。
為了確保專業實訓課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邀請往屆的一些優秀學生代表或者已經步入工作崗位的技術能手和模范標兵,來到專業實訓課堂,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講述自己的工作歷程。同時,教師可以將這些典型代表的先進事跡制作成教學課件,利用實訓課的契機,呈現在學生面前。這種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認清自己的責任與使命,明確自己的個人職業發展目標,并始終以這些榜樣作為參照,規范個人行為,在今后的就業過程中也會多一條陽光大道。
職業院校的專業實訓課是遵循“理論聯系實際”原則設置的專業技術實踐課堂,學生通過現場操作實踐,進一步夯實專業課的理論基礎,提升個人的實踐應用能力。因此,實訓課也是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特色。但是,將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實訓課中,對職業院校而言不僅是一次全新的嘗試,同時,也使廣大專業課教師面臨著嚴峻考驗。尤其是課程思政在專業實訓課中的應用效果,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顯現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當建立一個長效的師生監督機制,通過對學生專業技術水平、個人行為的監督,及時發現學生在實訓課中暴露中出的問題點,以便于及時進行糾正,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2]。
比如學生組織紀律性較差,不聽從教師指揮,完全憑借自己所掌握的專業技術知識,進行實踐操作,導致出現重大的操作失誤,甚至引發安全事故,造成嚴重后果。而通過監督機制的約束與監控,學生能夠潛移默化的產生一種自律意識,在技術應用過程中,時刻保持嚴謹與虛心好學的態度,并順利完成實訓課的各項任務指標。
此外,為了驗證課程思政的應用效果,教師應當進一步完善評價體系,將學生在實訓課中的個人表現、團隊合作精神、專業技術水平、學習態度等內容納入到評價體系當中,并作為學生日后就業與創業的重要參考依據。通過這種方法,學生能夠明確“自己在做什么,應該怎樣做。”這樣一來,對學生的個人未來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由此可以看出,監督與評價是體現課程思政實際應用價值的一條有效路徑。
隨著網絡技術與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傳播方式呈現出多樣化態勢,因此,教師應當突破教學瓶頸,利用微博、微信、QQ、網絡客戶端等社交媒介資源,通過線上講堂、網絡平臺互動、經驗交流、案例分享等方式,將課程思政理念滲透到每一位學生的內心深處。學生也可以在網絡平臺上面,將個人的一些獨到見解與思想及時分享給其它同學,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深入人心,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此外,在專業實訓課堂,一些學生由于專業課成績較差,實踐能力缺失,以至于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漏洞錯誤頻出,針對這種情況,如果教師當著其它學生的面采取訓斥指責的方式,極易給學生的自尊心造成傷害,對技術水平的提升也將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因此,教師應當及時轉換思想觀念,利用微信或者QQ等社交軟件,與學生進行單獨溝通和交流,并耐心予以指導,適當對學生進行心理安慰。通過這種創新式的教學指導方法,能夠增強學生學好專業課的自信心,與此同時,也拉近了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對端正個人學習態度,樹立正向個人價值觀將大有幫助。
綜上,職業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使學生熟練掌握專業技能,同時也要兼顧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社會各行各業對全面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專業實訓課中,教師應當緊緊圍繞“課程思政”這一主線,從學生的主觀需求出發,利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借助于豐富的教學資源,使學生在擁有一技之長的同時,具備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成為一個高技能、高素質的優秀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