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永 鄒平市韓店鎮林業站
隨著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不斷完善,新時期在果品無公害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伴隨公眾環保意識和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針對果樹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傳統的果樹病蟲害防治技術比較局限,且造成較大的不良環境影響,不利于營造一個健康有序的生態運營系統,不利于果樹的營銷等。只有堅持生態性、系統性的防治理念,才能切實提升無公害果樹病蟲害防治成效,加強無公害果樹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應用探究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果樹種植是一項系統性、技術性的工程,在果樹種植的過程中需要全面加強病蟲害防治,這樣才可以避免影響果品的質量以及產量等,最大限度保障果農的利益。同時通過實施綜合病蟲害防治管理,有助于探索更加科學優質的管理控制技術,進而不斷保障果樹健康安全生長,為無公害果品的生產營銷等提供重要的基礎保障。
當然無公害果樹病蟲害綜合防治應用堅持基本的原則,把握基礎要求。一方面應當堅持系統性和預防性的原則。要從綜合防治的角度制定系統性的管理措施,結合果園生態系統整體情況來進行預防處理和系統防治管理,從而更好地通過生物調控模式以及其他關聯模式的應用,最大限度保障果品生產的可持續性。另一方面應當堅持環保的理念,要盡可能選擇無公害的生物防治技術,同時結合農業措施在化學農藥等方面的必要應用環節盡可能將安全性提高,危害性降到最低,從而更好地保障無公害果品健康生長,并提升病蟲害防治水平。
無公害果樹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內涵豐富,主要是對病蟲害生物學、生態學特點以及發生規律等進行總結進而探索出的科學的防治技術,最大限度保障果樹減少受到病蟲害危害等風險,提升高產能和優質生長成效,主要常見的防治技術包括農業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學防治、生物防治四大技術,具體分析如下:
1.農業防治技術。在無公害果樹的種植和管理過程中要最大化保證果樹的安全,所以盡量選擇農業防治技術來進行處理。一方面可以在果樹良種的選擇和培育方面進行科學探索,在果樹種植之前要對果樹的品種等進行研究,并對當地的土壤、水質以及氣候等條件進行科學分析,以此選擇抗逆性強的果樹品種來進行引進、栽培和種植。另一方面要強化科學管理。果樹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加強精細化防護,在生長過程中由于容易受到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從而會影響其生長質量,為此要加強果園的綜合管理,要選擇適宜的秋冬季節加強翻土、鋤草以及施肥等管理,對收集的落葉層扁刺蛾、茶葉斑蛾等害蟲等將其埋進土壤里,在施肥環節要盡可能選擇基肥、有機肥,最大限度減少使用偏施氮肥等。對于果樹生長過程中頻繁發現的果樹黑星病等必要時可以通過噴施磷酸二氫鉀、增產菌等方式對果樹葉面進行防護。此外還應當加強土壤管理,做好深耕改土工作,在冬季等時節對土壤進行深耕,從而及時將病蟲害掩埋在土壤中,最大限度降低可能生存或者傳播的情況。
2.物理防治技術。該技術主要是通過物理手段來進行病蟲害防治的一種技術。比如結合果樹生長的具體情況進行防蟲網的合理配置,從而起到防蟲和阻止蚜蟲等昆蟲遷飛傳毒等作用。還可以配置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等,及時將金紋細蛾、梨小食心蟲、地老虎、肩星天牛等殺死。當然殺蟲燈的配置需要根據果樹生長情況以及種植面積等科學選擇配置的數量和間距等。
3.對于無公害果樹病蟲害防治,有時候單純地進行農業或者物理等防治技術的應用可能很難奏效,可以適當地選擇化學防治技術,化學防治技術主要是通過化學手段來進行防治,所以難免會應用農藥等,但是可以根據相關的配置標準在保證基本的防治水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農藥等應用量,對農藥濃度等合理控制,從而既可以保護果樹的正常生長又可以減少農藥殘留等帶來的不良危害。
4.生物防治技術。該技術主要是指通過生物學手段來進行自然防護的一種技術。通常會選擇無公害果樹病蟲的自然天敵來進行對抗和防治。比如針對制柑橘吹綿蚧、卷葉蟲可以分別應用大紅瓢蟲和赤眼蜂等進行生物鏈的構建,打造穩定的生態系統,將害蟲的天敵引入到果園中進行觀察和防治,從而確保為果樹生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
在無公害果樹病蟲害綜合防治的過程中除了要把握基本的原則以外還應當加強果農的教育培訓,提高果農的生態環保意識,引導他們深入研究不同類型的果樹的生長規律等,并因地制宜探索科學的防治技術,加強新技術、新設備的引進與自主研發,加強成熟的無公害果樹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推廣應用,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果樹的生長質量和產量。為此國家也應當加強相關政策的宣傳,培育更多的果蔬種植技術人才等,加強資源共享,完善扶持機制,從而更好地保護果農的利益,實現生態種植。
總之,無公害果樹病蟲害防治是一項技術性工程,在具體的防治過程中需要結合果樹生長的需求,綜合考慮環境等各方面的要素,盡可能選擇農業防治技術、物理防治技術和生物防治技術,必要時增加化學防治技術,最大限度降低農藥殘留等帶來的不良影響,切實營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提升果品的質量與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