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茈含 錦州醫科大學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媒體融合發展有一系列的新論述,為媒體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國的媒體融合發展也進行了大膽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在實踐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何解決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探索出媒體融合發展的成功之路,做強做大主流媒體,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良好輿論生態,是一個艱巨而重大的歷史任務。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改變了人們傳播和接受信息的方式。傳播和接受信息方式的變化,必然帶來了受眾需求的變化,傳統媒體還沒有適應這種變化,其主導地位受到挑戰。要想不被歷史淘汰,媒體融合的深度發展是一個選擇。
我們從媒體發展的歷程中,可以找出媒體發展的規律,那就是每一次技術的進步都推動了媒體傳播的變化,每一次變化都會出現新的傳播機制和方式。
隨著技術的發展,傳播不在局限在紙質媒介,1979年美國教授尼葛洛龐帝提出了"三圓交疊"說,開始了印刷、出版、廣播、電視、電腦等媒介融合的發展歷程。進入20世紀90年代,由于計算機的普及,數字技術發展起來,媒介融合發展進入新發展階段。電信行業、媒體行業、信息技術產業等如何融合發展,成為媒體發展關注的熱點。
在實踐發展的歷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發展的軌跡。媒介融合表現為主流媒體的兼并、收購,90年代后出現媒介的數字化改造,以及互聯網上音頻和視頻的內容傳遞。
在中國,關于媒介融合的理解雖然有不同見解,但是有一些基本共識。由于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電子通訊技術等的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未來將會通過各種手段,實現媒介的內容、傳播的渠道等深度融合。
在這樣的認識基礎上,2008年全媒體的概念出現了,國外卻很少提及。2014年媒體融合發展就上升為國家戰略了。標志就是在習近平主持下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2014年被稱人們稱為“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元年”。
關于全媒體的內涵,習近平總書記于2019年1月提出“四全媒體”,即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和全效媒體,從時間、空間、主體和效能四個方面闡釋全媒體的內涵。這是習近平對傳播規律變化的總結,是對新時代媒體融合發展的經典論述,更是未來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方向。
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加快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深度融合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個融合的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相加,媒體融合發展還有一些困境需要突破。
新的技術出現,帶來新媒體的出現。近些年移動通信技術,更是推動新媒體的發展,媒體格局已發生深刻改變。但是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各有優勢,如何將二者融合發展,將各自優勢都發揮出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傳統媒體長期發展,積累起來的人才優勢、專業優勢、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和公信力,是新媒體發展中需要增強的部分。而新興媒體具有信息傳播迅速快捷、信息交流頻繁等優勢,尤其是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和內容形式多樣,更具吸引力。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存在的差異,決定了兩者的融合難點,尤其是管理機制更是要全盤考慮。如何在融合過程中找到管理機制的契合點是關鍵。
在傳統媒體管理機制體制的要求下,工作人員要有良好的教育經歷才可以錄用,在上崗前還有嚴格的培訓與考核,新聞采編的專業知識與能力過硬,社會責任感強,能引領正確的社會輿論。新興媒體的工作人員,在新技術的操作上熟練,但是在信息的甄別和新聞采編方面還有不足。由于新媒體的快捷、及時,尤其是微信、抖音、快手、微博等的出現,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終端設備發布信息,發布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深刻地改變了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影響著人們的思想,甚至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每個人都因為新媒體的出現,有機會參與社會發展中去,對出現的問題發表觀點,表達訴求。
因此,如何才能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優勢都發揮出來,除了機制體制以外,適合媒體融合發展的人才的培養也是刻不容緩。
新媒體的出現帶來輿論生態發生變化,媒體格局也不同以往,傳播方式多樣化,信息傳播的渠道擴展是必然的。全媒體時代的來臨,就需要不斷進行渠道擴展,以適應變化了的輿論生態。渠道的擴展關鍵還是要深刻理解全媒體時代的特征與規律,大膽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不斷推進媒體渠道的創新。
傳播渠道是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擴展的,每一次的技術的進步,都影響著渠道的變化,媒介的每一次變革都推動了社會進步,深深影響了人類文明進程。在全媒體時代來臨之際,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融合思想觀念急需更新。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不只是簡單 的“1+1=2”,而是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進行重組整合,實現二者傳播渠道和傳播內容的共享,利用不同的傳播方式,達到1+1>2的目的,從而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
媒體融合發展確實有難點與困境,無論是機制體制問題,還是人才缺乏問題,亦或渠道問題等等。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進行通盤考慮,堅持一體化方向,最終達到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各種資源的有效整合,打造出全媒體時代的新型媒體。
現今的時代信息無處不在,如何在眾多信息中,讓我們發布的信息被關注和產生巨大影響力,那就是要根據受眾的閱讀習慣和接受信息的規律,重構內容生產,改變單一化的生產模式。
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新的通信技術和傳播技術也不斷涌現,極大提高了信息的傳播速度和廣度。特別是近些年的新媒體技術發展極為迅速,抖音、快手、B站等深受用戶喜愛。
實現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在內容生產方面,就是要實現信息共享,在信息發布的時候,同樣的信息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上同時出現,以不同的發布方式滿足各類不同受眾的閱讀習慣。報紙、雜志等發揮自己的優勢,對信息進行深度加工,公眾號、抖音、快手等新媒體用視頻、音頻等各種手段提高關注度和影響力。實現這樣的深度融合,就必須改革創新管理體制和機制,建立適合媒體融合發展的新機制和體制。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實現深度融合,有適應媒體融合發展的人才是關鍵。人才的解決需要從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和知識結構著手,高等學校責無旁貸,要為媒體融合的發展做好人才培養的各種準備,并在教學中貫徹落實,為媒體深度融合培養人才。
傳統媒體在管理和運營中,有自己的深厚基礎和優勢,這方面的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在人才培養中要繼續加強。新媒體的出現是隨著科技不斷進步而出現的,新的技術、新的傳播方式,需要有新的思維、知識和能力結構,這就需要在人才培養體系中,加入適應新的發展需要的各種知識與能力的課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發展中需要的知識與能力整合起來,培養出來的人才就能夠勝任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需要。
傳統媒體時代,都是單向傳播的,傳播的信息有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而且受眾被動接受,不能及時進行信息交流。新媒體是以互聯網技術、數字技術、通訊技術等為載體發展起來的,最大的特點是打破了時空限制,可以隨時發布和查找信息,隨時進行信息交流,是雙向傳播的信息渠道。
新媒體的快捷性和雙向信息交流,解決了實效性和便利性問題,但由于人人都可以隨時發布信息,信息魚龍混雜,還有虛假信息,公信力和可靠性有待提高。而傳統媒體,憑借其信息的準確性、影響力、公信力,還有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高,在受眾心目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現如今,全媒體時代已經來臨,全媒體時代如何整合創新媒體渠道是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渠道整合后,新的內容生態的繁榮和發展才會有可能。好的內容,再有好的渠道平臺進行傳播,才會收獲好從傳播效果。
現代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新的技術不斷涌現,未來媒體發展的趨勢就是融合發展,不是誰取代誰的發展趨勢。在媒體融合發展的進程中,我們要正確認識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各自的優勢和不足,發揮優勢,補足短板,相互促進,深度融合,打造出有強大影響力的主流媒體,為中華民族的復興提高精神動力和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