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曉琰 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建筑工程法規是我國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組織、管理與協調城市新建設、工程建設、改擴建等各項建設活動的基本準則和從業人員的工作底線。建設法規課程是高職院校所有建筑類專業的基礎專業課程,這門學科的教育教學對于規范建筑活動、提高工程建筑從業人員素質、確保建筑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根據高職高專建筑類專業建設的指導性專業規范中明確規定,土木類專業的畢業生應知曉法規體系及立法原則,熟悉建設工程招標投標法規、建設工程合同法規、建設程施工管理法規,并了解其他建設工程法規。
建筑法規作為建筑類專業的重要的專業課程,其學生的培養目標涵蓋了建筑類專業培養的多個維度,既要求學生能夠成為在專業上學業精深,有解決現有問題的能力,還應具備運用新知識、新技術解決未來發展問題的能力, 既具有過硬的工科專業技能,還要兼具良好的人文素養,因此,建設法規的教學不僅要解決學生們對建筑規則的認識,還要幫助學生樹立起來規范工作的理念和信仰。因此結合目前建設法規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針對教學內容的整合調整進行討論是很有必要的。
1.專業體系建設中的建設法規定位薄弱
長期以來根據開設了建筑類專業的高職院校的建筑法規課程的專業建設方面,普遍將建筑法規課程定位與專業基礎課的位置于大一開設,這樣的定位無形中間削弱了建筑法規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其他專業課程的邏輯關系,也嚴重的影響了建筑法規課程的學科定位,產生了教學學時和教學內容壓縮,建筑法規課程的認同感較低等不利影響,建筑法規的教學應當與建筑商務管理活動的環境結合起來進行學習,而不應該孤立于建筑活動談法律法規的適用。
2.現有教材內容的教學順序基本是按照現有建設活動的法律法規,以及現有建設程序中不同環節不同部分的分章節單獨討論,很少從建筑學的角度系統的梳理相關的法律法規,使得學生的感知中建筑法規是獨立于建筑活動的一門課程,而缺乏建筑法規立足于建筑學內容的系統認知。
3.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無論是法律還是規范標準對高職高專層次的學生來說,結合西北地區高職高專學生的具體學情,呈現出學生來源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城鄉認識差異等多維度的不同需求,因此學生會認為學習的內容多、枯燥,難以掌握。傳統講述式教學方法,效果差,難以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持續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為適應現階段的高職院校學生認知層次,結合建筑學科教育教學培養目標,并適應當前建筑業發展改革需要,應通過建筑法規的學習使得學生從建筑法規的角度從立項、策劃、規劃、設計、建造、運營全過程對建筑活動有清晰的認知和理解。
1.通過對建筑法規課程教材建設,對教材內容和教學理念進行的及時的梳理和實時更新,建筑工程法規的課程內容的涵蓋范圍非常廣泛,涉及土地管理法律制度,城鄉規劃法律制度,建筑設計法律制度,勘察設計法律制度,建筑工程招投標法律制度,建設工程合同管理法律制度,以及安全生產管理和質量管理多個方面,因此應當以建設工程基本建設程序為主線,建立建筑工程法規的整體邏輯體系,使之與建筑工程活動實現深度融合,便于幫助學生建立系統的建筑工程法律法規知識框架和結構,便于學生對建筑工程法規產生動態的感性認知。
2.充分利用“翻轉課堂”“大學慕課”等教學資源,分層次的調整教學內容,通過線上和線下將教學內容進行調配,解決建筑法規課程普遍課堂學時不足的問題。教師可以充分的調動起來所有的網絡教學資源和教學平臺優勢,將案例推送,問題討論,理論思考等占用時間較多的教學內容轉移教學陣地,至各類教學平臺來完成,結合目前最新鮮的建筑法規案例,發布案例討論,使得學生的學習活動延伸至課堂之外,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幫助學生鞏固理論知識,并逐漸加深理解和運用,培養符合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3.將建設法規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長線延展。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建筑法規教學思路改革,建筑工程法規課程不僅是學生在校期間了解建筑活動和掌握建筑活動規則的重要途徑,也是各類建筑類注冊考試的核心科目,我們對內容的整理不能僅限于滿足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活動,更應將學習內容的維度拓展到滿足學生各類注冊考試的需求,為學生提供了廣泛且優質的課程資源,學生可以通過所有的資源實現自主學習,能夠了解工程建設法規的最新動態,滿足其走出校門以后的各類知識需求。及時掌握和積累更多的新理念和新知識。
未來新興建筑產業和新的經濟發展模式需要的必將是擁有較強實踐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建筑人才培養理念要從傳統的理論研究型轉向重能力的應用型新工科人才。建筑法規的教學研究在培養造就具有創新創業能力、跨學科融合能力、勝任行業發展需求的復合型工程科技人才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