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玉 曲靖師范學院
引言: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這個專業(原來的名字為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它是以環境與地區的人口的研究、管理等為主要內容的多個學科的專業。近些年來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不斷擴招導致應屆畢業生數量日益增加,企業對人才質量的要求與畢業生就業能力之間產生了矛盾,畢業的學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壓力使得他們找工作變得越來越難,許多大學畢業的學生都面臨著畢業不知道該怎么辦了的逆境。再者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產業多元化的轉變,企業也開始轉變,需要更高學歷的技術性人才,對所需人才的能力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剛畢業的大學生不管是專業技能或者其他能力都遠遠達不到企業對人才的要求。
據調查,近年來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學生到國土部門、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部門、規劃部門等行政管理部門的比例呈下降趨勢;去教育行業、設計院、規劃院以及其他事業單位的畢業生的比例也呈下降趨勢;而畢業后去房地產信息與咨詢、國土類企業、測繪類企業等其他企業就業的比例不斷上升,其中去測繪類企業所占比重最大,成為該專業學生畢業后就業的主要去向。這個變化走向與近年來城市規劃的學科和地理學學科的本科的專業進行調整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學科的改變主要朝著培育實用型人材方向轉變。因此,本專業畢業生的擇業范圍也朝著從行政和事業單位范圍向現代企業的方向進行轉變。
目前,各大高校都面臨著解決畢業學生擇業的問題,社會與高校如何去解決高校畢業學生的擇業問題引起了社會的許多關注,工作品質的高低又直接的影響著求職畢業學生的求職積極性,因而提高擇業的品質與擇業率的問題是很重要的。隨著學校畢業學生數量的不斷增加,國家出臺的相應的政策去解決畢業學生的擇業問題。目前,本專業學生普遍對擇業情況并不是很滿意,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有一部分畢業生因為傳統觀念或者家庭因素的影響,所以他們在畢業選擇就業的時候會更傾向于選擇公務員、事業單位等較為穩定的職業;
第二:不能根據自己興趣和就業市場形勢更多的選擇就業崗位,更多的是一味的追求比較高薪資,創業創新觀念和意識較為淡薄,畢業生選擇就業面不全;
第三:就業的選擇面較小,就業滿意度不足,高校應逐步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去改善目前的就業現狀。
在大學學習期間,很多的大學生過得比較盲目沒有自己明確的目標,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么,沒有給自己以后擇業去好好的學習準備。在大學期間由于自身的專業知識跟技能不夠扎實,對于本專業的工作缺乏必要的信心,導致在面臨就業的時候會感到迷茫,沒法快速準確的選擇就業或者就業不滿意,學生自身應該正確看待自己,找準自己所處的位置培養自己正確的擇業觀,在學校學習期間增加自己各方面的知識儲存,對自己進行合理的定位。另外普通院校出來的畢業生,應該清楚認識自己跟別人的差距,努力去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
學校應該和社會企業進行對接,了解企業的工作情況,從而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靈活改變,進而培養實用性人材并增加學生擇業的信心,提高應屆的畢業大學生的擇業信心與實力。學生在大學期間其學校的擇業引領對于學生畢業后的擇業信心與能力培養起著很關鍵的影響,學校包括輔導員應該對學生進行鞭策,讓學生意識到擇業的壓力與危機感。一方面多設置一些就業的講座、演講、比賽等,幫助學生提前了解畢業就業的嚴峻形勢從而提高自身就業的危機感。有一定的危機意識,平時對自己進行就業技能訓練和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質。
企業相對于剛大學畢業的新人來說更偏愛那些學歷高,經驗豐富的應聘者。雖然學歷跟工作經驗都相對重要,但是許多崗位是可以通過入職前的培訓來培養新人,以便他們更好的入職。另外,畢業生剛出社會,更容易學習與接受企業理念,更好的融入企業,同時應屆畢業學生在工作中學習能力更強,工作的積極性也更高,他們具有比較強的可造性和主觀能動性,接觸新鮮的各種事物能力較強。
通過本次研究希望可以提高本專業高校及學生對畢業就業的關注度,從而推動了高校加強對學生個人特長跟專業技能的培養,培養出適合社會跟企業需求的相關專業人才,以便于學生對畢業后從事工作的了解,找到適合自己工作的崗位增加其就業信心,對自己的人生目標提前有個明確的規劃。同時,通過提高大家對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的認識,以便進一步發展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高校畢業學生擇業問題的研究,促進了畢業學生對這個專業的理解,從而能夠在畢業后找到并且迅速的融入到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