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秉賢 大連工業大學
消費品工業是重要的民生產業和基礎性產業,很大程度上關系著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同時也關系著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的消費品工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生產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產業結構正在逐漸優化。但是,和傳統工業一樣,消費品工業也面臨著發展粗放的問題,突出表現在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產品檔次不高、品牌知名度不高。也就是說,我國消費品工業整體供給量雖然位居世界首位,但高端優質消費品的供給水平整體不高,這不僅會導致我國消費品工業在開拓海外市場時阻力加大,而且會造成中高端購買力大量外流,近年來這樣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這使我國消費品工業的發展面臨巨大壓力。因此,消費品工業實施轉型升級刻不容緩。
在消費品工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除了核心科技的創新,設計服務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設計服務是社會分工不斷細化的產物,它能夠滿足人們在產品使用性能之外的更加個性化的需求,例如情感需求、審美需求,這正是“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發展趨勢使然。作為消費品工業來說,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產品的使用性能會不斷趨同,能夠使產品之間拉開差距的核心要素就是設計,這也是未來消費品工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設計服務業作為創意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業, 是提升我國消費品工業競爭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產業。設計服務因具有“高知識、高附加值和強輻射”[1]等特點,是方興未艾的朝陽產業。推進設計服務與消費品工業深度融合,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路徑,是促進產品升級、服務創新、帶動消費、增加就業、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
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在創新,創新的基礎在人才,人才的培養在高校。對于消費品工業來說,所需的創新人才很大程度上是設計服務人才。其原因就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再滿足于消費品的使用功能,而是越來越注重消費品的附加功能,尤其是個性化、特色化、時尚化等功能。這些附加功能有賴于產品設計理念的轉型和設計水平的提升。世界產業發展的歷程和成功經驗說明,優秀的設計服務人才需要具備良好專業素質、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開闊的國際視野,需要對社情民意的深刻洞察,需要工匠精神和人文情懷,需要對所服務產業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發展有明確認知。
當前,我國設計服務人才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難以滿足消費品工業轉型升級的需求。從人才培養數量上說,我國專門培養設計服務類專門人才的院校相對不足。一般情況下,設計類專業多是開設于藝術類、工科類院校中,不具有普及性;即使在開設計類專業的院校中,專門針對消費品工業的設計專業又非常少,難以滿足消費品工業對設計服務類人才的需求。從人才培養質量上說,由于設計類專業對許多高校而言不是傳統專業,學科積累相對不足,導致在培養理念和培養模式上更多是向國外學習,但是由于具體條件不同,致使很多看似先進的理念和模式無法在本校落地,反而成了空有其名的擺設,最終造成當前部分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缺少地方特色和專業特色。同時,設計類人才是復合型人才,不僅需要設計類相關知識和技巧,更需要多學科知識,例如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文化學、歷史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工學、力學、計算機網絡科學等理工類知識。部分學校無論從師資力量還是從相關學科保障上都難以滿足需求。
一是秉持“全人培養”和“專才培養”相結合的培養理念。全人教育“倡導教育培養完整的人,使人在身體、知識、技能、道德、智力、精神、靈魂、創造性等方面都得到發展。”其核心思想在于學生培養目標的轉變,注重人的全面發展而不僅是知識傳授和技能習得[2]。在這里,本文借用全人教育的理念,是想說明設計類大學生由于一系列主客觀原因造成的各方面素質發展不均衡,需要在培養過程中注重全面素養的養成。設計類大學生是通過“藝考”進入大學,部分學生文化素質略顯不足。入學后,由于藝術類主干課程的長期熏陶,培養了藝術生特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特點,體現于思維跳躍性強,但深度不夠;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自我中心而缺少對他人的關注;熱衷于時尚前衛的理念而缺乏扎根大地的精神。因此,全人培養的理念,對于設計類人才尤為重要。同時,面向消費品工業的設計服務人才還需要“專才培養”意識。不同省份的消費品工業有不同的優勢,不同院校在消費品工業所涉及的學科中有不同的特色。因此,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地域特色、學校特色,把二者的特色結合起來,使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更有針對性、也更具優勢。
二是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培養路徑。一方面設計類專業應用性強,需要按照行業、企業的要求,規劃、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另一方面,相關企業也需要為自己儲備后備人才,以滿足本企業對設計服務的需求,完成企業轉型升級。在這種情況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培養路徑是校企雙方的共同選擇。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框架下,學生可以獲得充足的實踐平臺、享有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豐富的教學資源,更重要的是,這種模式也為高校教師成長為“雙師雙能”型教師提供了條件,從而更加有利于學生培養。
三是發揮課程思政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服務企業、服務社會的意識。如前所述,我國的消費品工業體量很大,但整體質量仍然存在短板,尤其和發達國家相比較,在許多領域更是有不小的差距。要彌補差距,迎頭趕上,把我國從消費品工業大國變成消費品工業強國需要學生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以持之以恒的精神、小我融入大我的情懷,塑造自我、鍛煉自我。因此,教師要善于挖掘設計類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將教育內容從知識維度、能力維度深入到價值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