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田筱
紹興技師學院 紹興市職教中心
近些年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社會各個領域中逐步引入VR技術,對于該技術的重視度不斷提升。我國教育部出臺相關要求:全國高校要深度推進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教學的融合。數字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引入VR技術,可以起到顯著的輔助作用,為培養出更多的社會所需的應用型人才提供技術支持。本文就此展開相關論述。
自2014 年底頒布《構建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有效機制的實施方法》之后,可以發現信息化戰略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信息化手段是增強學生學習獲得感,提升教學感染力的主要方法,為數字藝術設計專業融合信息化教學提供技術支持和時代機遇,同時借助藝術設計專業在教學中的實踐和探索,為信息化建設實踐成果進行驗證。
為了適應當前世界信息化技術的高速發展,迫切需要中職數字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將信息技術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在一起,實行深度融合教育,從而幫助學生減少安全隱患。例如,VR技術的發展及在中職數字藝術設計專業的應用,不僅有效解決了該專業在日常教學過程存在的組織保障受限等問題,還全面解決了學校經費短缺、覆蓋面小、實踐難、考核難等多種問題,在開展移動教學的同時實現學生生活和學習的無縫連接。作為當前最新教學手段,VR技術不僅實現智慧化教學、互動式教學、精準化配置,而且以學生為主體,以體驗為中心的實踐教學設計,能幫助學生自主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既為數字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發展帶來機遇和創新,又是教學改革的主要源動力。
隨著國家不斷深化綜合性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市場對數字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教學模式提出更高要求。傳統教學模式存在以下問題。
傳統教學中主要圍繞教師開展一切教學活動。教學過程中主要以PPT、視頻或媒體課件為主,教授數字藝術設計的表達方法主要為傳統平面布局、效果圖及動畫攝影。視覺手段表現較差,不能充分反映細節問題,也不能滿足學習者的要求,是一種單向的學習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學習方法與自主學習興趣。同時,課堂選用的案例陳舊,側重總結經驗,缺少時代性的作品,無法滿足創新性的需求。
數字藝術設計專業受到課程時間的限制,硬件基礎設施建設的不完善,做好理論與實踐整合具有現實意義。但實踐課程培訓無法達成預期目標,實訓中很多技能無法實現,學校缺少全面性的實訓,造成學生無法獲得成長與鍛煉的機會。大多數高校設置相應的實訓內容的,但資金與設置并未與市場結合起來,實踐課程管理缺乏系統規劃,造成實訓內容創新性不足。
數字藝術設計專業授課時,以教師教學為主,課堂上師生之間缺少互動。數字藝術設計專業通過合理運用數字技術與信息技術,實現數字繪畫、數字平面設計、數字視頻等教學,實現積累知識的目的。尤其是當其教育領域普遍使用虛擬信息與大數據技術,教師要做好課程內容整合與優化升級,嘗試在課堂教學中選擇符合市場發展需求的教學模式。
課堂上教師設計教學環節時,學生利用簡單CAD完成設計構思、定型工作等,但這種簡單設計要求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加之并沒有有效結合理論與實踐,設計環節與應用環節之間存在嚴重脫鉤情況。缺少完整的設計過程,無法挖掘學生的設計思維,作品設計停留在簡單模仿與重復階段,使得作品難以體現出創新性,作品缺少新意,設計方案無法達成預期目標。
VR技術與課堂教學之間整合,也就是將虛擬場景模擬與理論課程專業知識相融合,實現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目的,教學過程中切實發揮計算機的作用。VR教學資源實現文本到圖形之間的轉化,插圖與動畫設計作為數字技術設計的主要內容,提高設計的生動性。VR技術可以直觀表現構建過程,VR教學資源與顯示系統可以塑造情境,增強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對知識點進行詳細分析與解釋,解決課堂教學效果不顯著的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塑造真實的環境、營造出強烈的沉浸感,提高師生互動的有效性。數字藝術設計教學中發揮虛擬現實技術的作用,使得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感官體驗。彌補傳統教學無法演示理論知識的短板,將虛擬現實與課程教學進一步整合,實現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目的。
VR課件出現改善傳統多媒體課件的不足,簡化課件制作流程,使得課件展現形式更加系統化與立體化,可以完全取代傳統多媒體課件。傳統課件都是二維與靜止的,VR課件立體化展現知識點,給學生塑造一個仿真的學習環境,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感受。尤其數字藝術設計的教學中,如果單靠幾張平面圖的展示,學生很難細致地對室內各個進行觀察,很難對室內空間進行全方位地把握。而有了VR虛擬現實技術參與,學生就能夠更全面地把握室內空間。在學習中學生仿佛能夠置身于室內,學生能夠及時地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設計中,使學生的學習不再局限于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才能夠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
要鑒定數字媒體設計專業學生個人能力的高低,主要參考其立體造型能力、平面設計與三維空間之間的轉換能力、各種媒介協調度,等等;同時在這些核心專業課中還會涉及人物形象設計、產品造型設計、戲劇場景設計等。而這種創新型教學應用不僅抽象,而且評判指標多樣,很難用具體的、可視化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專業講解和輔導,致使很多學生在整個學習中無處下手。而VR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卻能很好地解決這些難題,在整個教學、工作中,很多工作都是人工操作電腦來完成,我們可以借助3D、Maya、rhinod等建模軟件,將材質、燈光、骨骼、鏡頭運動軌跡等相關演示進行渲染,然后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輸出,而且這種輸出的文件可以無限制地播放,供學生學習和觀看,使教學充滿真實性和趣味性。由此發現,可以將模型制作視為虛擬現實技術和設計教學之間的銜接口,有效改善當前數字媒體設計專業教學難的問題。
VR技術的發展和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學生置身于虛擬世界中進行生動、逼真的課堂學習,借助現有科學研究為學生提供虛擬場景的真實體驗,通過這種親身體驗式教學使學生記憶更加深刻。如在學習機位和越軸內容時,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為學生設置相應教學場景,幫助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機位設置的方法和種類,同時在每臺機器上加入交互感應區域,當學生點擊時就會為其呈現出該機器所拍攝的區域和畫面內容,就像學生自己持機拍攝一樣。學生在觀看這些內容的同時進行反思,以此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知識的掌握。
數字藝術設計教學時,教師選擇可以利用VR技術塑造情境,讓學生通過VR技術進行聯系,發揮角色扮演教學法的優勢,分別扮演設計師與顧客,雙方通過交流溝通調整設計方案,提升設計方案的質量與合理性。例如,數字藝術設計技術教學時,需要培養學生的溝通技巧。傳統工作模式是通過客戶與設計師之間進行接觸和溝通,設計師根據客戶的想法和要求制定合適的設計方案、表現形式及具體的工程施工模式,等等,整個過程中需要以“客戶的認可和滿意”為工作和設計目標。但VR技術的應用,設計師可以根據客戶提供的基礎數據進行建模,將與之相關的人物、場景和其它需求元素一一錄入,呈現在“虛擬現實”中,再借助專業轉化設備,利用VR技術模擬出人體真實的視覺、聽覺和觸覺感官,客戶可以通過自身肢體和語言等多種方法進行交流和信息傳達,體驗到科技化、專業化和人性化的高端服務,如此全面解決了客戶因為專業術語和技能等使與設計師交流中出現障礙。
總之,VR技術與數字藝術設計專業融合將成為一種趨勢,VR技術支持下塑造VR學習環境,使得學生沉溺在虛擬環境中進行互動與學習,達成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通過發揮VR技術優勢,不斷培養與提升學生設計思維與教育,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設計體驗,促進其專業素養與設計能力的提升,奠定未來走上工作崗位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