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 東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為了能夠在實際發展當中充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證券公司有必要搭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財務管理模式,由此來保證證券公司經濟利益獲取,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1]。證券公司應當明確自身發展情況及需求,實施真正適合證券公司經營發展的財務管理模式,不斷細化財務組織結構及財務管理所涵蓋的內容,最終促使證券公司的持續進步和發展。
如今金融服務行業發展局勢嚴峻,因此對證券公司所實施的財務管理模式作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可選的基于金融管理工作的財務管理推動模式、集權或分散的財務管理模式等,此類可選模式都直接給證券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最終實現的可能性。從宏觀層面來分析,證券公司在選擇適用的財務管理模式過程中,本身也是外部監督管理及行業創新轉變的必然結果[2]。因此,證券公司應當充分把握財務管理模式選擇的深刻內涵,明確當前所實施財務管理現狀及不足,由此進行完善與改進,這樣才能切實促進證券公司的進步發展,最終實現推動公司經濟效益最大化及風險控制管理的目標。
在全新經濟發展形勢下,證券公司所實施的監督管理機制應當充分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要求。然而,有些證券公司在實際工作當中依然表現出監管松散、監督不到位的情況。主要是由于此類證券公司并未進行科學合理化的智能化監督管理,也未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優勢,最終導致監督管理的方式和手段相對落后。再就是相關財務人員監管工作不到位,部分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偏低,也未由此表現出更為準確的風險管理意識,一些信息化操作能力不夠熟練、缺乏必要的專業判斷能力,甚至有部分人員趁機挪用客戶投資資金,最終影響證券公司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
證券公司在持續拓展自身業務模式的同時,也將在此基礎上持續增加相應的資產總量。然而,部分證券公司由于仍然沿襲以往的財務管理模式,在實操當中更多重視核算管理,并且在每個營業部當中,都設置了相應的財務經理及出納人員,在規模大小差異明顯的營業部當中,致使財務權限分配嚴重不均衡,再加上內部組織架構不夠合理,實際財務管理的實施并未從財務戰略管理角度來實施財務核算、人員的一體化管理,最終難以實現公司經濟效益最大化目標。為了能夠充分符合全新的市場發展要求,證券公司就必須在此基礎上構建科學、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及組織架構[3]。
一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績效評價及考核體系能夠極大的激發出證券公司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然而,部分證券公司雖然內部具備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內容,但在具體實施上的效果并不理想,由此導致最終的財務管理績效考核內容趨于簡單化,更多是以財務管理的結果為標準來實施績效考核,對整個財務管理的過程不夠重視。也有部分證券公司內依然沿用以往考核管理層為主體目標的形式,以此來針對財務人員進行考核,明顯缺乏相應的公正性,也難以有效發揮出公司職工的主觀能動性。深入分析當前證券公司財務管理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的內容,可知證券公司實施簡單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內容,將很容易引發相應的利益爭端,不但壓抑了人員積極性,甚至將引發一些利益相關者本身不滿,乃至產生明顯的反抗情緒,最終阻礙公司的持續發展。
在當今信息化普及的社會背景下,部分證券公司難以有效發揮大數據平臺所具備的優勢特點,尤其是一些具備銷售部數量較多且分布散亂的證券公司內,大多都是采取集約化的財務管理模式,具體是所報銷的單據都需將其統一歸集至總部進行審批,但是因為所涉及的審批工作人員數量過多,實際流轉的時間較長、空間也明顯較大,很容易由此引發費用歸集之后、報銷延誤及單據丟失、管控半徑過長等諸多問題。為此,證券公司就必須充分結合時代發展特性及企業自身發展實際來進行財務管理模式的選擇,不斷提升智能化水平,加速財務管理效率及時效性。
對于證券公司的財務管理而言,風險控制是必要操作。而強化模式選擇時的風險控制舉措,能夠極大的提高財務管理工作的效率水平。(1)實施風險管控模式,重點要求應當嚴格控制財務管理帶來的風險,維持風險控制部門及人員、薪資水平的整體獨立性;(2)組建風控委員會,主要在于由公司內部組建風控委員會以此來制定科學的風控鞠策,通過集體審議和表決的方式提出相應的風險控制管理建議;(3)實施集中化風控模式,要求內部應當增設風控合規部門,并在此基礎上實施相應的風險監控管理舉措,并構建完善的風險管理組織結構,從而極大增強對風險的控制與處理。(4)風險控制合規前置模式,具體指公司將風險管理進行細致劃分,并逐步在基層業務部門當中執行與實施。整個過程當中,要求公司應當充分依照所制定的風控模式來選取真正適用的財務管理模式,這樣才能更好的開展相應的財務管理工作內容。
差異化的財務管理模式具體表現資金、權利、風控等多方面集中度存在的差異性。因此,這就必須明確差異化財務管理模式主要類型及特點,具體表現為以下方面:(1)要求制定全面、靈活的財務集中管理模式,本身具備集權和分權雙重優點,整個過程由總部和分公司共同任免財務工作人員,并由此商定出明確的財務決策;(2)財務集中管理模式需通過公司總部來實現統一調配管理,以此來持續減少分公司的最終決算成本,在控制管理風險的同時,致力于促使內控機制的有效統一,最終切實提升其效率水平;(3)實施分權式財務管理模式,具體指分公司不受總部直接管轄,通常采取間接管理的方式,不過由總部支持分公司業務開展,這樣能夠幫助分公司在市場競爭當中更好的獲取相應的市場份額。(4)實施相融式財務管理模式,重點在于要求總部和分公司實現融資及決策的統一,并在此基礎上持續控制子公司風險,不斷降低其總部決策的失誤率,由此來促使決策內容趨于科學合理化。再就是要求證券公司需基于財務管理實際,充分掌控不同財務管理模式所具備的優劣勢,由此來充分融合公司實際情況來選取適用的模式,促使公司管理效率及質量的攀升。
要求證券公司應當由此構建更為多樣化的財務管理績效考核體系。(1)擴展績效考核指標數量。這就要求證券公司應當采取定量、定性相結合的績效考核評價方式,這樣才符合市場發展需求,因此就必須設置更為規范、科學的績效考核指標。(2)拓展績效考核對象范圍。要求不但應當重視證券公司高層管理績效考核的意見,同時也應當充分重視基層人員的意見,這樣才能達成績效考核結果的全面、公平性。(3)需設立相應的獎懲制度,主要針對實際財務管理當中最終業績創造者及責任承擔者,對其工作表現明確相應獎勵內容以資鼓勵,而工作不負責、頻繁出錯的人員,則設定相應的懲罰機制。
證券公司在選擇財務管理模式時,首選可優化財務管理程序,同時再次基礎上增強財務管理模式的監督管理體系。比如當公司選擇了集約化的財務管理模式,則為了能夠實現對資金項目的統一規劃,要求證券公司應當強化對業務預算項目的審核與控制,同時強化審查信息材料最終獲得的途徑。再就是持續優化和完善財務管理流程,應當檢查與規避公司出現資金沉淀的情況,要致力于打破以往實施財務管理模式的缺陷及不足,以此來切實保障公司資金的靈活運用,在實現財務管理職能深化的同時,最終實現內外監督管理的有機結合。在實際財務管理模式選擇過程當中,要求應當充分重視財務管理監督管理體系及財務管理流程兩方面內容,這樣才能保障證券公司財務管理取得實效性,符合競爭激烈的市場要求,切實推動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科學的財務管理模式是證券公司高效運轉的必然要求。證券公司應當明確自身發展目標,針對性的完善及改革現有的財務管理模式。具體要求證券公司應當制定科學、合理化,符合公司發展實際的財務管理模式,這樣才能實現公司經營效益最大化,保障公司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