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斐 江蘇伯樂達照明電器有限公司
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的建立無疑是企業發展的基礎性保障。就這一點來說,企業管理人員應當具備良好的內控意識。不過,從現狀來看,大多數企業領導班子均乏有內控意識,部分企業領導雖具備內控意識,但局限性也十分明顯。企業內控制度的推行并非僅是規章制度的建立,也不是對于職工粗暴的管理。如果內控機制的建立,是依托于上述錯誤的認知之上,那么勢必難以形成科學化的內部控制機制。長此以往,就會使企業管理方式逐漸落后,這也是目前多數企業內控制度尚不健全的一大主要原因。
風險防控意識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應當是一種整體性意識,上至領導下至職工。但遺憾的是,目前多數企業的職工并不具備或是尚未形成風險防控意識,不少企業職工均片面地認為,風險防控是企業領導所該做的事,與自身并無關系。如果企業職工長期保有這種錯誤的想法,那么就會使風險管理工作之中的薄弱環節得不到及時的解決,形成積弊,對企業風險管理以及發展帶來嚴重的阻礙。
內控環境的混亂是目前企業管理工作之中較為常見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內控與風險管理的步調不能保持一致。在企業經營發展的過程之中,由于風險防范措施的缺失,導致企業受損的事例頻發。出現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企業未能將各項風險防范的規章制度予以貫徹執行。此外,為了提升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效性,那么就必須依托于監督約束機制。不過,現階段多數企業的內部監督結構多是擺設,其權責表面化現象十分嚴重,各項措施的執行也都流于形式。久而久之,企業監管部門的監督職能得不到有效的方法,其實際效用自然也就得不到表現。
再者,企業內控主觀性過強也是目前較為突出的一個問題。過于強調企業內控的主觀性,則使企業難以制定一個規范性的評價標準。此外,多數企業并未建立一個完善的風險評估系統,為此企業在風險評估工作之中乏有參考體系,多數情況下僅是依靠經驗推斷,缺乏科學性分析、量化分析,導致對風險作出錯誤的評估,給后續生產經營工作帶來嚴重的后果。
最后,企業各部門之間、各部門與企業外部之間未能形成一個良好的溝通。這就導致信息傳達不暢,企業獲取信息有限,對于企業內控以及風險防范有所不利,阻礙了企業的發展。
提升企業職工風險防范意識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是風險防范意識的教育,其次是業務能力的培訓。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條件的日趨成熟,社會競爭愈發激烈,企業的生存發展面臨著極其嚴峻的挑戰。面對這一形勢,企業應當與時代發展的需求保持一致,同時使企業職工的風險防范意識以及業務能力能夠隨這一趨勢不斷增長,與企業的發展相適應。為了達成上述目的,企業必須對職工的現狀進行評估,實施針對性培訓,切實提高職工的風險防范意識以及業務技能,使企業發展與職工發展齊頭并進。
對于現代化企業而言,內部控制監督機構的建立可以依托于風險導向,高效化的監督措施是確保企業內控制度得以有效推行的必要保障。企業監督工作的實施,可以將風險視作為導向,并重視企業風險評估工作。以企業內部審計監督機構的建設為例,可從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著手,確保審計工作的公正性、客觀性;其次,調整企業內部審計的方向,由財務審計向管理審計轉移。通過上述手段,提升企業內控控制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
風險管理制度的建設,第一步在完善風險評估體系,建立科學化風險評估機制。對于正處于發展階段的現代化企業而言,企業內部控制以及風險評估兩項工作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系,彼此依存,缺一不可。風險評估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一大根據,企業逐步完善內部控制的指標。因此,企業要實事求是,秉持全面性原則,以發展性眼光,審視并完善企業風險評估體系。企業在對風險進行評估后,要制定與之相匹配的風險防范措施,即便遭遇風險,也能將企業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此外,還需建立多向性的信息溝通機制,做好企業信息的收集、處理以及傳遞。最后,企業要著力營造一個有序的內部控制環境,不斷深化內部控制工作,逐步推進風險管理,確保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得以順利推行。
結語:綜上所述,企業內控以及風險管理是企業發展過程之中所必不可少的兩大利器。加強企業內控制度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控制并化解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之中所遭遇的風險。隨著市場環境日趨復雜,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企業面臨著來自各個方面的風險,因此需要不斷強化自身風險意識,使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協調一致,從而為企業的持續化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