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莉 四川大學經濟學院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只有產業與生態有機結合,才能為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提供重要支撐,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
環境破壞的加重、資源矛盾的突出與市場競爭的加劇,要求產業轉型升級。傳統產業從低端向高端演進,在降低資源消耗的同時增加產出與效益,產業生態效率得到提升,產業生態化得到發展。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產業生態化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趨勢,是產業發展的關鍵途徑。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推進,鄉村振興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鄉村建設離不開產業發展,開發鄉村資源,總結傳統產業經驗,優化傳統產業模式,建立新型產業體系。產業發展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從整體上來看,無論是產業生態化還是鄉村振興,都是以產業發展為支撐,兩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產業生態化依據產業生態理論,利用自然生態原理,通過模仿自然生態系統的模式,按照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調整生產活動,構建產業生態系統,實現產業系統的生態化,降低資源消耗,減少廢物排放,削弱環境污染,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最終實現產業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與可持續發展。
鄉村是具有一系列特征的地域綜合體,兼具多重功能,鄉村振興不僅包括鄉村地區環境的整治與地區設施的維護,還包括鄉村治理體系的完善與治理能力的推進。產業生態化通過優化改造傳統產業體系,在為鄉村振興提供物質基礎之上,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重優化。
其一,產業生態化為鄉村振興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證。產業生態化發展遵循可持續發展要求,以生態優勢產生經濟效益,為鄉村振興提供一定的物質基礎。同時,企業生產中的一些技術環節也能為鄉村振興提供技術保障。
其二,產業生態化有助于保護鄉村振興中的主體環境。產業生態化發展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要求,通過更好地處理經濟系統、社會系統與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高效利用資源,降低環境污染,實現產業發展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
其三,產業生態化有利于打造地區競爭力,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在地區發展過程中,以鄉村地區建設為載體,以產業生態化為方式,通過產權轉讓、合作經營、產業融合等多種運作手段,創新產業經營方式,改善產業生產模式,打造地區競爭力,提高農民收入,促進鄉村生態經濟發展,縮小城鄉差距。
鄉村振興作為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其建設過程離不開產業生態化。與此同時,鄉村振興也有助于改善和營造產業生態化的內部條件與外部環境,進一步促進產業生態化。
其一,鄉村振興對產業生態化具有正向引導作用。有助于企業在政府扶持與社會關注下,運用產業生態化理論,按照產業生態化標準對現有產業體系進行重新設計與安排。
其二,鄉村振興有助于改善產業生態化的內部條件。通過生態化產業聚集,推進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流入,改善地區要素稟賦結構,形成地區產業優勢,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打造地區特色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
其三,鄉村振興有利于營造產業生態化的良好外部環境。政府通過職能完善和制度創新,提高綜合管理服務能力,建立健全相關制度體系,完善鄉村基礎實施建設,妥善處理企業間存在的外部性問題,為產業生態化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要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文明的互動發展,需要將產業生態化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進而實現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的共同發展。根據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兩點建議:
其一,因地制宜,將產業發展與地區資源結合,積極引導產業生態化轉型。充分利用地區資源,將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實現經濟社會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形成產業生態化、發展持續化、生活便利化的良好局面。
其二,發揮政府的領導作用,健全產業制度,合理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合理布置產業發展鏈條,加強對企業的服務管理,制定鼓勵性政策和補貼政策,重點扶持部分生態企業,重整淘汰“兩高”企業,構筑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氛圍,推進產業生態化與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