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迪 新華水力發電有限公司
2020年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206,5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580億元,同比下降19%;全國固定資產投資85,145億元,同比下降16.1%。生活方面,目前國內如餐飲業、影視業、旅游行等人群聚集類的消費行業,還處于緩慢恢復期,老百姓的消費預期在今后一段時間難以恢復正常。以下從宏觀經濟角度,對全球經濟、國內經濟發展趨勢以及企業經營轉型中存在問題進行分析。
由于長期貿易爭端,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率降至十年來的最低水平,僅為2.3%。貿易局勢的持續緊張、金融動蕩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不斷升級可能會導致全球經濟的復蘇進程脫軌。目前全球經濟處于下行階段,陷入嚴重收縮。在全球經濟嚴重萎縮的大背景下,中美貿易摩擦給全球經濟恢復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
根據世界銀行2020年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全球經濟今年將收縮5.2%,這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程度最深的經濟衰退。報告指出,由于內需和供應、貿易及金融嚴重中斷,預計發達經濟體2020年的經濟活動將收縮7%;預計新興市場及發展中經濟體今年將收縮2.5%,為至少60年來整體上首次收縮。
全球央行都推出了刺激財政的有關措施,協助經濟走出低谷。全球兩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對全球經濟恢復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是特朗普政府為了達到政治目的,不斷加深地緣政治摩擦,使用外交輿論制造混亂,通過經濟手段扭曲正常國際貿易秩序。近期美國政府制定了實體清單,嚴格控制高端科技技術的流出,并采取逆全球化經濟措施,在全球范圍內鼓吹制造業回流。美國期望通過這兩大手段,遏制中國經濟發展的良好態勢,壓制中國制造業發展潛力。中美經貿是中美關系中的“壓艙石”[1],如果雙方貿易摩擦不斷,加劇,雙方緊張局勢得不到有效緩和,那么將對全球經濟恢復增加極大的不確定性。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大數據,2020年一季度全國有25個省GDP負增長,其中湖北省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39.2%。
目前,中央政府積極使用宏觀經濟調控手段,央行通過降準、貼息和再貸款增加資金流動性,今年以來央行通過三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釋放了1.75萬億元的長期資金,推動銀行通過多渠道補充資本,引導貸款利率下行。此外,政府發行國債通過特殊轉移支付使資金直達基層,同時政府進一步“減稅降費”并督促銀行業讓利給中小實體企業,在“六穩”的基礎上提出“六保”,明確指出了全年經濟發展任務。這些宏觀政策的出臺,給企業巨大的鼓舞和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企業發展環境,但宏觀政策的調控都會有程序上的“延遲性”和“周期性”,短時間內企業經營壓力仍然較大。
2015年11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提出要求全國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變舊經濟依靠自然資源高消耗、大量低成本勞動力和重復建設發展的弊端,要用創新引領發展,不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增強市場競爭力。由于我國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走完西方用兩百多年完成的工業化,在基礎性研究上我們短板比較明顯,在市場管理上法制化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在科技創新知識產權保護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國內發展不均衡的矛盾十分突出,有些地區環境容量已達到極限,這些都迫使我們不斷優化產業結構,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2020年以來由于企業收入驟降,企業轉型升級更加困難,尤其是中小企業,清華、北大聯合調研995家中小企業的報告顯示,2020年29.6%的中小企業營業收入下降比例超過50%,58%的中小企業營業收入下降幅度在20%以上,只有4%的中小企業收入下降幅度預計小于10%[2]。國內中小企業發展大多依靠的是改革開放的巨大紅利,依靠大量農村優質勞動力的供給,依靠國際和國內兩大市場的巨量需求,依靠當地政府各項優惠政策的大力支持。這樣的快速發展模式使得很多企業處在價值鏈的最低端,習慣于粗放式發展;很多企業沒有開發自己的核心技術,習慣于直接購買;很多企業沒有培養自己的商業品牌,習慣于跟風模仿;很多企業喜歡追求賺快錢,根本沒有預留風險準備資金。這些原因使得中小企業陷入“轉型馬上死,不轉型慢慢死”的尷尬局面。
全球遭遇21世紀初最大的黑天鵝,巨大的不確定性迫使企業家們看清現實狀況,認真思考企業未來發展問題。政府給予企業的幫助也是巨大的,國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進一步完善產權的法律保護,激發中小企業長期發展活力;中央政府出臺力度更大的“減稅降費”政策,直接為中小企業運營降壓減負;中央政府依托國有企業特別是大型央企,通過產業鏈和供應鏈直接紓困中小企業。危機過后就是機遇,接下來就要靠企業家們的智慧和勇氣,勇挑時代的重擔,用創新引領發展,用大無畏的創業精神開創新的時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