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儒婧 陳長莉
南京市口腔醫院
引言:全面預算管理是一個機構進行內部管理控制的一種主要方法,是大型機構的標準作業程序。在新醫改的背景下,公立醫院的全面預算管理也日益重要起來。公立醫院應該嚴格實施全面預算,做到事前有計劃、事中有控制、事后能考評、追溯,提高公立醫院的管理水平,實現醫療資源的最優配置。
全面預算管理是利用預算對公司或者組織機構各單位的資源進行配置,以便其高效運行。田虹認為,全面預算管理是一種戰略化、組織化地管理機制,它能反應管理者的經營思路,提升公司或機構的運行效率,提高資源運用率,完成既定目標。[1]楊漪怡認為,全面預算管理由一系列預算組成,是公司或者機構運用系統地方法去規劃其經營目標。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涉及范圍廣,包括了整個公司的長期預算與日常預算,二是參與人員多,既包括了財務人員,也有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共同參與。三是預算過程全,不僅有預算前的規劃,還包括了執行、考評與溯源。[2]
陳曼麗認為,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就是在醫院經營期間進行全面安排、規劃,覆蓋了公立醫院的臨床崗位、行政崗位、后勤崗位等等。包含預算的指標下達與編制審批,再到執行、分析、調整以及對結果的評估、獎懲的整個過程。[3]田虹認為,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是一種高效地內部控制法,它能為公立醫院的有效經營提供相應地管理機制,既可以控制資源地合理配置,又可以激勵醫院工作者。公立醫院全面管理預算包括了三方面內容:一是涉及地內容更全面,包括了醫療、科研、教學等方面。二是包括了預算的整個過程,從計劃、到實施、再到評估與反饋,最重要的是通過這整個過程實現對公立醫院地有效管理與指導。三是預算參與人員,既包括了財務工作者,也包括了醫療工作者與行政人員。[4]
目前,大部分公立醫院已經建立起了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但是在執行過程中,由于部分公立醫院缺乏完善的管理標準,而導致其內部工作出現很多問題。首先,部分公立醫院的預算管理缺乏連續性。全面預算管理是一個連續的過程,與短期預算有很大的區別,但是這部分醫院工作者由于之前沒有全面預算的標準,只有短期預算的標準,因此,在進行編制預算時,過于關注短期標準,忽視了對公立醫院長期發展標準地整合,嚴重影響了公立醫院資源的合理分配,也對公立醫院的整體運作起到了負面影響。其次,公立醫院的相關工作者在進行全面預算管編制的過程中,常常采取增量預算或減量預算編制法,并未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與長期發展目標。
預算執行是整個預算的中心環節,是經法定程序審查和批準的把預算由計劃變為現實的具體步驟。結合公立醫院全面預算執行環節看,部分公立醫院在預算執行環節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首先,部分公立醫院預算執行監督機制不完善,對于全面預算執行前、執性中、執行后缺乏有效監督,導致執行環節中斷。其次,在預算執行環節各部門交流不通暢,財務工作者與醫療工作者之間缺乏溝通,導致財務工作者無法根據醫院實際情況來進行預算執行,因此,財務工作者在預算反饋環節總會發現超標支出地情況。第三,部分公立醫院對預算執行地嚴肅性認知不夠,在執行過程中彈性過大,剛性不足,按預算辦事的觀念比較淡薄,醫院領導隨意批條,使得預算執行支出遠遠超出了批準地預算。
雖然部分公立醫院都已經建立了醫院資源規劃體系,將財務管理、設備管理、藥品耗材管理等模塊結合起來,提高了醫院運行效率,但是并沒有建立全面地預算管理系統,這導致預算管理工作非常繁雜。例如,填寫相關預算管理表格時,一些工作人員用OA系統傳遞,一些工作人員用QQ或者微信傳遞,還有一些用郵箱傳遞預算表格。這會讓預算決策人員花費過多精力去匯總和編制。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由于缺乏實時控制系統,各個科室地進度不能及時反映,預算執行環節容易中斷,效率也會變低。
公立醫院的全面預算管理標準必須有一套統一的標準,不然就會出現執行混亂的情況。完善公立醫院全面管理預算標準包括了以下三方面內容:第一,“全面預算管理標準”需要明確預算編制工作人員的組織領導結構。第二,在預算編制過程中,要重視對醫院長期發展目標地整合,預算種類要全面,預算周期最好以年或者季度為單位。第三,公立醫院各部門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的權限要明確,確保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各部門工作人員全責清晰,不會越權。第三,在預算編制過程中,公立醫院要結合其經營目標與財務情況,在滿足自身業務需求的情況下,例如是否需要修繕醫院、是否需要購入科研設備等,確定一個合理地預算目標。
如果公立醫院預算執行環節不完善,很容易被人鉆空子,發生隨意“批條子”“開口子”地行為,嚴重一點,還會有謊報開支等財務漏洞。因此,公立醫院必須全面完善預算執行環節。首先,醫院應該制定嚴格預算執行流程,對于一些超出預算之外的大額開支,需要向上級匯報,經由財務部門工作人員審批同意之后,方可進行開支。其次,加強對預算執行的監督,設置相應地監督機構,對對面預算執行前、執性中、執行后進行有效監督,防止執行環節中斷,最后,醫院應該設置單獨全面預算管理部門,由此部門來負責全面預算決策和預算管理。通過以上三個措施來完善預算執行環節,杜絕隨意“批條子”“鉆空子”或者財務造假等情況出現,確保公立醫院的全面預算能高效執行。具體來說,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
在開展預算管理工作時必須對預算執行投入足夠的關注,預算執行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最終的預算管理成果。醫院在執行預算時應該采用一些控制手段,及時發現預算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利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確保預算制度能夠在實踐工作中得到落實,防止預算和決算出現巨大的偏差。
1.事前控制
這項控制工作指的是對預算審批進行控制,醫院在開展財務管理工作時應該確保審批流程達到規范要求,為相關業務授權,在相關文件上簽字,如果業務沒有達到合理要求,可要求相關科室及人員對業務進行調整,確保預算工作能夠順利開展,最終實現預算管理目標。
2.事中控制
這一項控制工作具有動態特征,相關部門必須按照自身的授權和審批范圍,對預算的實施進行監督管理,在開展事中控制工作時,對于現金流、成本費用、業務量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如果發現預算在實施過程中偏離了既定目標,應采取措施及時改正。開展事中控制工作可以確保醫院的資金支付和財務達到安全要求,控制工作對于預算計劃的執行、預算目標的實現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醫院可以采用手工控制方法,結合業務情況填寫預算控制單,領用人在相關表格中填寫信息,部門領導簽字;之后由預算辦公室的人員進行核查,對項目余額進行核對,在批準預算后,可到相關部門報銷。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使得事中控制這一工作可以借助于相關信息系統來完成,還可以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對于相關的業務部門而言,其能夠直接獲得費用報銷,并且完成物料領用。借助于該系統。申報人能夠直接獲得預算所需的金額,并且審批人也能夠借助于該系統完成相關的審核工作。
3.全面預算事后控制
在進行事后控制的過程中,對于公立醫院而言,其應當結合其實際情況制定出合理有效地控制復核制度,并且設立出專門的部門對業務執行的狀況進行有效地審計。除此之外,醫院還應及時的對財務審查相關的系統進行檢查,并且對各種業務進行跟蹤。
想要保證全面預算管理高效有序運行,就必須建立完善的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首先,全面預算管理信息化平臺不僅能夠提高全面預算編制、執行、反饋、考核,還能夠及時準確提供預算相關數據,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準確數據參考。其次,構建全面預算管理信息化系統有利于各部門工作人員之間及時聯系,實現快速審批和傳遞全面預算相關數據,接下來,全面預算管理部門可以從此信息化平臺中快速查看各個科室的預算數據,便于及時掌控與分析,若是出現意外事故導致預算執行環節中斷,也可以快速解決。
總的來說,完善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標準,完善預算執行環節,構建全面預算管理信息化系統將全面提高預算管理的工作效率,確保公立醫院的全面預算能管理效果,實現公立醫院預算管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