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玉 姜長稷
揚州市氣象局 江蘇 揚州225000
由于我國人口眾多,農業一直是我國建設發展過程中的基礎和關鍵。在農業種植的過程中,氣候變化對農業氣象以及農作物病蟲害都有著直觀的影響,因此可以說氣候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農作物的產量。農業氣象災害和病蟲害都是影響農作物產量的重要因素,通過研究氣候變化對農業氣象災害帶來的影響,以及其對農作物病蟲害帶來的影響,對我國農業發展具有參考意義,因此本文將圍繞氣候變化對農業氣象災害及對病蟲害的影響進行深入探討。
1.1 高溫、低溫災害 氣候所導致溫度過高或溫度過低都是農作物種植中常見的氣象災害,其主要表現就是溫度增加或降低而抑制農作物生長。溫度逐漸升高,導致農作物種植的熱量隨之升高,熱量過高導致農作物生產所需要的熱量過量,不利于農作物天然生長。低溫災害是東北地區夏季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常見氣象災害,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低溫災害的頻率逐漸下降。在低溫氣象條件下,農作物進行光合作用被削弱,農作物容易出現凍瘡甚至出現農作物死亡的現象。在低溫條件下,由于農作物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熱量吸收不足,于是農作物生長緩慢,成活率也相應降低。不論是低溫還是高溫,對農作物的光合作用都是有影響的,即使是在長期高溫的情況下,農作物生產的自然規律被破壞,同樣不利于作物進行光合作用,農作物的產量最終受到影響。
1.2 干旱災害 全球正處在變暖的大環境中,這也加劇了我國農業種植過程中的干旱災害現象。干旱這一氣象災害現象的產生原因就是由于降水量不夠所導致的。干旱的范圍越廣,農作物就會越缺水,而隨著干旱的范圍進一步擴增,在一定范圍內的農作物要想存活下來也變得更加困難[1]。我國幅員遼闊,南北地區的氣候差別較大,通常來說,南方地區的降水量充足,而北方普遍缺水干旱,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北方年平均降水量低于南方,干旱這種極端的氣候現象也更容易出現。
1.3 洪澇災害 與干旱這種農業氣象災害對應的就是洪澇災害。在我國農業種植中,長江、黃河流域周邊地區出現洪澇災害的可能性最大。在全球變暖的氣候條件影響下,我國很多地方的農業種植中都存在一場現象,其中洪澇災害的頻率近年來更是呈上升趨勢。當農田積水得不到有效排出,將對農作物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尤其是那些喜干的農作物,它們長時間浸泡在水中導致水飽和,農作物的生長環境受到影響,極其容易休閑根系腐爛,甚至出現農作物大面積死亡的情況。
1.4 大風、冰雹、暴雨災害 大風、冰雹、暴雨等自然災害同樣對農作物生產有著嚴重的影響,輕則減產減量,嚴重甚至導致農作物大面積死亡。以暴雨災害為例,暴雨的降水量很大,導致農作物的根系在很長時間內都浸泡在水中,作物根系腐爛,但是這種影響通常是針對喜干的農作物明顯,對農田作物諸如水稻的影響則沒有那么大[2]。另外,大風和冰雹則主要是通過破壞作物結構,導致農作物出現大面積減產或死亡的現象。
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看出,農業氣象災害與農業發展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要減輕氣候變化下極端天氣為農業發展帶來的影響,就需要各地區因地制宜,制定環節氣象災害的對策,迎接氣候變化為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例如,可以優化地區農業結構,引進先進的農業種植技術和管理方式,完善基礎水利設施,樹立農田節水生產理念,大力研發新型農業品種,不斷提升農作物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弱化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促進我國農產品穩步增產增量,緩解與農業相關的氣候問題為我國農業發展帶來的緊迫感。
在農業種植生產的過程中,病蟲害防治一直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病蟲害的發生與氣候變化關系密切,這是由于導致病蟲害現象的病毒、細菌等都與氣候、溫度等外部環境因素息息相關[3]。在適宜的溫度、濕度、氣候環境中,病毒和細菌得以大量繁殖,進而影響農作物正常生長,因此以后變化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也有影響。
2.1 氣候變暖為病蟲害防治帶來的影響 在現有的認知中,大部分病蟲害更喜歡相對溫暖的外部環境,而目前全球又正處在變暖的環境中,這就為病蟲害繁殖孕育了天然的溫床。在溫暖的氣候環境中,害蟲的冬眠時間被縮短,繁殖速度進一步加快,病蟲害的危害程度也就進一步增加。常見的例如玉米銹病,這是一種在玉米種植中的常見病蟲害之一,當溫度環境介于10~23攝氏度時,加上外界降水量充足,溫度、濕度條件適宜,很容易誘發這種病蟲害。
2.2 暖冬氣候對病蟲害帶來的影響 病蟲害受溫度的影響比較顯著,溫暖氣候會使得病蟲繁殖和生存幾率提高,而且氣候變化還導致病蟲害的范圍進一步擴大。以蟲害為例,很多害蟲都需要越冬,但是由于暖冬氣候越來越嚴重,整個冬季的時間縮短,冬季的溫度也比較高,使得害蟲的發生期提前,而且一些害蟲的冬眠時間縮短,提前開始活動,讓以前難以越冬的害蟲能夠成功度過冬季,病蟲災害的擴散率進一步提高,而且病蟲害的傳播速度很快,導致農作物產量和質量受到極大威脅。
綜上所述,在我國農業發展的過程中,氣候變化是值得引起高度關注的、與農作物產量息息相關的因素。近年來,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越來越多,頻發的干旱、洪澇、暴雨、大風、高溫、低溫、冰雹等自然災害為我國農業發展帶來的經濟損失不可估量,在極端天氣下的病蟲害無疑讓農業種植雪上加霜,只有積極轉變傳統種植觀念,以先進、科學的知識進行武裝,方有可能將氣候變化對農業發展的影響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