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景濤 馬 鑫 金 麟
中國人民解放軍31401部隊126分隊 遼寧 鞍山114000
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之下,數據網技術與傳輸網技術逐漸實現了融合,用以滿足人們對網絡的實際需求。PTN 技術與SDH技術均為通信領域當中的重要技術,但相比SDH 技術,PTN技術可以為人們提供IP、ATM等多種類型的服務,可以明顯提高傳輸網的可靠性與靈活性。對傳送網技術進行細致分析,需要深入考慮該技術指標的優劣以及功能方面的差異,進而提出能夠滿足人們實際需求的技術手段。而SDH技術在使用過程當中,逐漸暴露了多種問題,尤其是承載率較低,無法滿足用戶對網絡的質量要求。本文將從網絡設備構架與功能對比分析PTN 技術與SDH技術的異同,探討這兩種技術后續的發展趨勢。
PTN技術即分組傳送技術,其是分組業務中的核心技術,可以起到保護網絡的作用。SDH 技術即同步傳送技術,可以被視為一種光信號通道,只要網絡系統的帶寬允許,就可以應用其開展數據、電話等多種業務。下面對兩種技術進行具體的比較分析:
1.1 網絡、設備構架方面 就網絡、設備構架來看,PTN 技術與SDH技術存在諸多異同。首先PTN技術應用于網絡連接與分組內核當中,其繼承了以太網和SDH 技術擁有的優點,尤其體現在層網絡模型當中。PTN 技術中的層網絡模型分為三個結構,即虛通道層、虛通路層與虛段層,其中虛通道層中的VC層可以被視為PTN技術的偽線層,其與SDH 技術當中涉及的低階通道具備同種功能,均可以將對應的服務業務傳遞給用戶,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虛通路層內,PTN技術當中應用到的VP層與LSP層相類似,并且具備傳輸通道的作用,相當于SDH技術中的高階通道。當不同的業務被融入虛通路層后,可以依據虛段本身的設置完成信號傳輸。虛段層當中,PTN技術與SDH 技術的相似性更高,PTN 技術中引入的虛段層能實現相鄰點的信息傳輸,最終使得傳輸網絡形成信息暢通的結構,并進行二十四小時的數據傳輸監控。另外PTN 技術與SDH技術的設備架構有相似性,這主要是因為SDH 的設備架構為MSTP,而PTN技術與MSTP本身就非常相似,因而可以把PTN架構看做是MSTP架構的改進版本。當然PTN 技術與SDH 技術也具備明顯的區別,尤其是體現傳輸媒介與業務的承載、同步功能等方面[1]。其一,PTN的傳輸媒介為以太網,其有充足的空間承載SDH,但不能將其作為傳輸媒介。其二,PTN承載的業務范圍比SDH 更大。其三,PTN不僅可以實現信號頻率的同步進行,還能實現時間的同步,這是SDH 技術所無法企及的。
1.2 功能性能方面 從功能性能方面來看,PTN 技術與SDH技術的區別如下:一方面,PTN技術支持不同業務的承載與接入,典型的業務種類如IP業務、PW業務以及MPLS,在這三項業務當中,IP業務與MPLS業務是用戶可以自行選擇的,而涉及ATM、TDM等服務的PW業務則可屬于仿真形式的業務,并不屬于有形服務。另一方面,前文已經提到SDH技術無法為用戶提供時間同步,因此在同一時間用戶只能依據信號的變化享受對應的服務類型,如果GPS信號沒有被設備接收到,用戶自然無法使用對應網絡。而PTN技術則在這一點上有所改進,其具備同步時間的功能,因此用戶可以充分享受時間同步所帶來的益處。
2.1 應用范圍分析PTN技術的核心為電路交換,這也使得應用PTN技術的傳輸網絡具備寬帶統計與復用的功能,如果網絡的適應流量不確定、突發情況較多,PTN 技術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PTN 技術的局限性體現在TDM 業務的承載方面,雖然通信企業通常會在TDM 業務當中引入仿真技術,但最多也只能作為為用戶提供TDM的輔助方式,因而分組業務當中需要應用到PTN技術[2]。相比之下,SDH 技術在TDM 業務中的應用最為頻繁,該種技術的承載效率較低,因此如果接入TDM 業務就不會與其他傳輸業務相互沖突,有利于提升TDM業務的服務質量。
2.2 發展趨勢 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之下,傳輸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對此必須認識到傳輸網不止是網絡業務的組成部分,更是為用戶提供網絡服務業務的重要環節,加強傳輸網絡的建設可以有效擴充網絡的容量。與SDH 技術相比,PTN技術的優勢體現在業務的擴展性強、網路融合支撐力大,同時業務的承載效率更高。而SDH雖然不具備這些優勢,但其更加適用于TDM 業務。后續PTN技術的廣泛應用還需要面對諸多挑戰,尤其隨著全網化信息時代的到來,PTN技術必須能夠肩負起承載綜合業務的重擔,并且在網絡的安全性、穩定性方面有所改進,保障該技術能在全網化市場當中發揮最大的作用。
總而言之,技術的更替是社會發展的必然,PTN 技術與SDH技術均為傳輸網當中的重要技術手段,但PTN 技術繼承了SDH 的優勢,并且規避了時間不同步這一缺陷,將PTN 技術應用于傳輸網當中,能明顯提升網絡的傳輸效率與信息承載能力。后續需要明確不同傳送網技術的優勢與不足,根據用戶的需求優化改進技術水平,推進傳輸網業務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