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 四川 成都 610065
今年是我國決勝全面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近期中央密集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網絡空間將成為我國繼海、陸、空、天之后的第五大主權領域空間。“新基建“從本質上來說是信息化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包含“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用于支撐傳統產業向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1]。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內涵更豐富,更能體現數字經濟特征,助力經濟轉型,為產業數字化升級提供基礎,更好地推動中國發展轉型升級。“新基建”不但能夠推動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領域的發展,而且能夠促進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支撐新型服務業和新經濟發展,可以說,“新基建”與數字技術的發展緊密相連,是發展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重要載體。
近期,中央密集召開會議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發展,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開始登上宏觀經濟調控的舞臺。此次疫情的突發讓社會各界迅速意識到,傳統企業模式不適應于長遠發展,數字化轉型不僅是大勢所趨,更是迫在眉睫。隨著“新基建”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采用數字化的方式來解決企業實際運營中遇到的問題。通過數字技術提升企業資源配置效率,優化企業結構,加快推動我國生產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邁進。“新基建”體現我國社會發展趨勢及內在需求,其意義在于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彎道超車的新機遇。縱觀目前國際、國內領先的先進企業、軍工企業,可以看出信息化建設和數字化建設是支撐企業快速發展和行業領先的必要手段和必經之路。
軍工企業是我國重要裝備的研發生產及服務供應商,是高端中國制造的代表,加強軍工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僅對我國企業數字化建設可以發揮率先垂范的帶動作用,而且可以從整體上提升我國經濟數字化信息化的發展水平[2]。軍工企業要加快推進國家發展規劃已明確指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數據中心、5 G 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有助于軍工企業強化科技領域布局,提高自身效率,實現數字化轉型,邁向價值鏈的更高端。國資委黨委委員曾提出,軍工企業大多分布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必須在發展數字經濟、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上下更大功夫,努力成為推動我國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的排頭兵。
在“新基建”領域中,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深度融合的產物,通過對人、機、物的全面互聯,構建起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面鏈接的新型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其主要特點包括大規模定制,智能制造,供需精準對接等。加快工業互聯網建設進度,有助于全面推進現代工業體系中的各個要素,包括提升生產效率和工作組織變革,形成基于開放式、集群式的新型創新體系,從根本上帶動新舊動能轉換。5G 網絡是工業互聯網核心的支撐架構,數據中心是工業互聯網的重要依托,人工智能則是實現工業互聯網的重要手段。因此發展工業互聯網,可以全面提升5G 網絡、物聯網、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從而更好地促進企業高速發展。
中國軍工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已基本具備推進工業數字化和裝備國產化條件,不斷通過數字化提質增效、變更運營、重塑業務,企業數字化轉型從趨勢成為常態。以核工業為例,實現核工業高質量發展,推動核工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勢在必行[3]。
雖然我國軍工企業在智能制造實踐中進行了探索,但是總的來看,對應智能制造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三個階段,大部分企業尚未實現數字化,只有少部分企業處于網絡化階段,與真正實現智能化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在理解認識層面,部分軍工企業對智能制造的認識較為局限,有的企業認為智能制造只是制造環節,而本單位主要從事研發設計工作,與智能制造無關;二是在研發層面,由于研發相關的知識和工具不易共享,軍工企業協同研發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且存在不同單位重復開發的情況,造成資源的浪費。三是在生產層面,目前一些軍工企業還是以手工生產方式為主,存在人工成本高、一致性較差、生產資源浪費等問題,且軍工企業生產設備利用極不均衡,有的單位生產壓力較大,產能難以跟上要求,而其他單位先進的生產設備則限制無用。四是在流通層面,很多單位在發展智能制造過程中無法與產業鏈上下游聯通,難以實現貫穿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且供應鏈管理相對較為落后,導致采購成本不居高不下。以核工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為發展目標,要依托國家重大專項,重點工程,制定核工業數字化相關標準,研制核工業數字化產品落地實施。以三大核電集團為例,都相繼開展了核電廠數字化、智能化建設,目前主要集中在單業務領域、數字化設計、數字協同領域。
企業數字化轉型,首先要全員上下思想理念轉型,充分借鑒先進的企業架構設計方法與工具,使得IT規劃先行、分布實施[4]。
一要加強頂層規劃,統籌協調,從梳理企業本身的業務架構出發,導出應用架構、數據架構,提出所需的技術架構,統籌考慮IT 治理,形成完善的信息規劃體系。圍繞核工業等裝備制造重點領域的實際需求明確發展目標、行動路徑、重點攻關方向及協作配套等,確保企業準確把握頂層設計。
二要打破核心技術壁壘,實現國產自主可控,在軍工智能制造領域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穩步推進區塊連、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軍工企業的深度融合,打造良好的智能制造產業生態,打破核心技術壁壘,實現自主安全可控。
三要優化政策環境,鼓勵軍工企業開展數字化工廠、智慧院所、智能制造等試點工程,修改并完善有利于新興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準入規則。通過智能制造試點項目及國防科技工業強基工程軍工智能制造專項行動計劃等予以保障及經費支持。
四要形成標準規范化體系,在《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指導下,進一步加快推動軍工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重點開展技術標準、服務標準、管理標準和安全標準的制定工作,充分參與已有標準驗證和試點示范項目建設,實現軍工智能制造標準落地。
軍工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軍工企業在“新基建”提速推動下實現數字化轉型有以下路徑,一是數字化生產,通過打造從單機到生產線到廠房的互聯互通,實現以工業生產數據和工業生產標準相融合的智慧決策和適應調整;二是智慧化協同,整合全產業鏈上下游數據資源,通過協同設計,協同制造,實現提質增效。企業數字化轉型與發展必然經過信息化、數字化與網絡化、智能化或智慧化的三個階段,其中信息化是基礎,數字化與網絡化是核心,智能化是最終目標。對于信息化基礎較為薄弱的行業,應重點加強數字化建設,在此基礎上有序推進網絡化建設,試點智能化建設。對于具有一定信息化基礎的行業,應全面推進數字化和網絡化建設,重點突破智能化建設。對于信息化發展基礎較好的行業,應在全面數字化和網絡化的基礎上,大力推進智能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