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業教育是學校在堅持創業教育理念的前提下,以學生為受教育對象,由組織機構進行管理,創業教育教師結合專業教育,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取得創業成功的教育。但當下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著各種問題,對學生的創業造成了較大影響。我們只有從教育理念、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力量、評價體系等一體化的人才培養體系的建立入手,才能促進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良性循環。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創業教育是一個全面、系統的工程,它旨在培養有先進創業意識、創業技能等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對推動高等教育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從現有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來看,存在著育人理念、師資、課程設置、扶持政策等方面的問題,學校開展創業教育的不足,對學生的創業造成了較大影響。因此,我們要加大創業教育的推進力度,推動創業教育進程的發展,促進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良性循環。
1 優化課程體系建設,構建系統的課程體系
課程在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學生學習的載體。因此,應調整創業教育的課程結構,構建系統的課程體系建設,主要包括:
開展通識教育,對全校師生進行綜合教育,打破專業壁壘,要求文學、科學、工程、藝術相互滲透,鼓勵學生選修其他領域的課程,開設綜合性跨學科課程,通識教育并不是要求學生掌握具體的理論知識或實踐能力,而是要為學生打開一扇新思維的窗口,讓學生對創業知識有一個開放而全面的了解,使學生擁有早期的創業思想。
加強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創業教育與職業教育有著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聯系。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雖然在微觀上對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不同,但都強調專業技術人才和創業人才的培養,所以宏觀目標是一致的,都強調創新人才的培養。專業教育強調某一學科的知識教育,只學習某一學科的知識。創業教育既是一個獨立的系統,又與管理學、心理學、政策學、法學、社會學等專業教育內容相融合,因此,創業教育課程的設置注重專業知識的結合,涉及經濟管理,人文社會科學、理工科等,注重綜合性和平衡性。學校不僅要注重培養經濟管理人才,更要重視人文社會科學等各類專業平衡發展。
提高創業教育課程在必修課中的比重,除了提供一些選修課外,學生還可以選擇一些創業教育選修課來代替其他選修課。學校還應為有創業興趣的學生開設創業必修課,提高對學生學習要求,使學生能夠更多地了解創業教育。構建多元化學習平臺,加大對大學生積分的獎勵力度。加大學生利用創業項目的學分力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業實踐,使學生在服務學習、社會研究、工藝活動等社會實踐中加深對社會的認識,在實踐中發現創業機會,提高創業能力。
2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核心,是創業教育的主體。只有建設一支理論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才能有效地開展創業教育。因此,應將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納入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總體布局,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滿足創業教育教師的需求。其中,以美國柏森學院為例:該校教師不僅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且注重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在從事創業教育之前,他們都有在高科技企業實習或創業過程中的個人經歷。因此,他們有足夠的智慧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大量案例進行分析,讓學生在分析具體案例的過程中學習知識,激發自己的創新創業思維。在課程中,教師可以謙虛地放下“權威”的架子,與學生一起探索創業過程的規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觀察和思考,制定創業過程中一些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案。教師也應注意與企業保持經常性聯系,爭取獲得企業對學校創業教育經費和實踐場地的支持,為學生創造模擬創業實踐的機會。由于老師們的不懈努力,學校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到創業公司的第一線去觀察或實踐,學生們也可以把自己事先制定好的創業方案帶到企業來檢驗其可操作性,甚至可以在工作中動手實踐,從中獲得一些理論和實踐經驗。
新時期培養創業教育師資,不僅需要深厚的理論知識,更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由于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特殊性,高職院校應整合多種資源,堅持“校內培養、校外招聘”的原則,采取“校企互通、專兼結合”的方式,培養出一支實力雄厚的創業型教師隊伍。具體措施如下:一是注重學校優秀專業教師隊伍建設。通過選拔、培訓和考核,形成了一批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入選的專業教師均為各學院教師,拒絕以前只偏重管理類老師的現象,使每個學院的教師比例達到平衡;教授《大學生創業教育》等課程的教師,都是在這種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出來的,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豐富專業背景知識,而不是任何一個有一定專業知識的教師都可以講授創業教育知識,以保障教師的教學質量。例如:只有講師以上的教師才能授課,重點培養“雙師型教師”;鼓勵教師創業實踐,深入學習教育理論,提高教師科研水平,鼓勵教師發表論文或申請項目,參與項目研究,提高教師的理論和實踐水平;定期組織教師到企業等實踐基地參觀培訓,提高教師的實踐經驗,在培訓中注重體驗式培訓方法,同時改善教師的創業知識結構,提高教師的創業能力;為已創業的教師提供優惠資金和場地;選派骨干教師外出與其他學校和優秀創業者交流,學習先進的創業教育知識和經驗,努力培養和選拔對創業教育學科有一定影響的帶頭人;二是注重聘請具有豐富創業教育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優秀教師,積極引進校外優秀人才,特別是創業實踐者或成功創業者,邀請他們到校園授課或講座,分享創業歷史,為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充分利用校友資源,組織創業教育活動,組織優秀創業項目,吸引校友到學校投資創業項目彌補了高校教師自身創業實踐經驗不足帶來的教育困境。
3 建構完善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服務體系
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既不能“關門”搞教育,也不能“孤立”搞教育。創造良好的創業教育環境,不僅是高校的責任,更需要全社會來完成,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具體來說,需要做的是:1)政府要重視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政策宣傳,讓學生對創業教育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出臺的政策要有可操作性,不能“形同虛設,如同擺布”。學校要在資金、稅收等各方面加大對大學生創業教育活動的資金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的融資渠道,籌備設立“大學生創業啟動基金”等。在實施過程中,要落實監督制度,確保政策的落地。2)完善大學生創業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政府部門要建立健全大學生創業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使大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國家有關創業教育政策、相關創業制度和項目實施程序等,使學生充分了解創業項目的啟動情況。建立有效渠道,實現信息向上傳遞,收集相關建議,通過民主決策,反饋給相關媒體和部門,及時解決問題。
企業要加大對創業項目的支持力度,把支持大學生創業落到實處,開展“校企融合”,投資有前途的創業項目,幫助有抱負的大學生把創業理念轉化為實際的創業活動,這樣可以提高大學生參與創業的積極性。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崗位和實習基地,讓學生在了解企業決策、管理、運營等各個方面的同時,對企業實行監督機制,確保企業為學校提供的措施是真正為學生創業而不只是解決就業問題,開啟校企共同開展創業教育活動新局面。
4 結語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和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增大,對創業教育研究成為當今學者研究的時代熱點問題。我國的高校創業教育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進行有關創業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不斷豐富現有的理論體系和探索結合學校優勢的創業教育之路,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只有優化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建構完善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服務體系等多措并舉,才能真正的將創業教育落地生根。
作者簡介
李廣智(1982-),男,漢族,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基礎醫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