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佩珍
摘 要:圖書管理模式伴隨信息管理技術的發展而變化。通過分析現有圖書管理模式,認為現有模式雖然已經趨于完善化,但是面對信息化時代的沖擊,需要進行必要改革與調試,以此實現更好發展。
關鍵詞:信息化環境;圖書館;業務管理;大數據
1 前言
我國圖書業務伴隨圖書館的大量興建與專業化管理的程度加深,對于圖書管理專業化、時代化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原有的圖書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自身需求,需要用新技術、新人才、新制度進行圖書管理的變革。
2 相關概念分析
1)信息化情境解析。信息化情境指的是在現有大數據情境已經來臨的情況下,數據激增的現象已經成為主流,其范圍廣度大,相較于之前不可同日而語。以此為背景,現有各行業都面臨自身信息與外部信息處理的巨大沖擊,對于社會個體而言,其生存于信息時代,對于信息的關注程度也在不斷提升,并且越來越認識到對自身產生和擁有的大數據進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特別是作為典型的信息管理活動之一的圖書管理事業,勢必會受到大數據理念的影響。因此,圖書館很有必要探討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圖書館管理模式和策略。
2)業務管理模式概念分析。業務管理模式主要是指在工作中針對工作基本材料的處理流程。在圖書管理中其基本的業務管理模式在于對書籍的保存與整理以及書籍的搜集與借閱情況的分析。在我國圖書管理模式中對于書籍的分類以國家圖書館模式為主。通過現代化的分類,將圖書進行種類的綜合性分析,細化圖書管理流程,以流程為中心,安排業務中的個體,以此實現業務流程中的基本管理模式建設。
3 現有圖書館的管理模式
1)圖書搜集。現有的圖書館業務模式中圖書搜集仍舊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圖書搜集的方案按照基本存在形式,包括市場化搜集、整理化搜集、捐獻式搜集。所謂市場化搜集,指的是圖書館根據讀者需求在市場中搜集圖書,或者根據圖書館定位進行專業圖書搜集。其搜集范圍包括新發行的圖書以及在市場上存在有相應研究價值的老書。如清華大學在佳士得拍賣行獲得的清華簡,其搜集過程就是典型的市場化搜集過程。還有一部分圖書館需要更新圖書需要從圖書市場進行書籍購買,提升圖書館藏書量。整理化搜集指的是圖書館通過對非圖書館藏書單位的專業化書籍進行整理,從中進行書籍搜集。其典型就是進行文物普查過程中,對一部分歷史古籍進行整理,并從中尋找相關歷史事實,澄清歷史脈絡。在此書籍整理體系中,較為典型的就是劉大年日記的整理以及巴縣檔案的整理工作,通過劉大年日記的整理,讓讀者能夠獲得晚清士紳的第一手材料,并且在其中尋找自身研究需要的點。捐獻式搜集即作為原本的圖書收藏者,因為各種原因將圖書貢獻給圖書館。對于圖書館而言,其在捐獻式搜集中的積極性相較于之前兩種搜集方案有所降低,并且原本所有者主動捐獻的動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圖書館本身的圖書管理能力與圖書保存技術。相較而言,市場化搜集為主要搜集方式,而整理化與捐獻式搜集為補充;但是就圖書館本身業務流程而言,圖書搜集作為主要的業務開展方向,其基本狀態是穩定的。圖書管理現有圖書館業務模式中,圖書管理主要包括內部管理與外部管理。所謂內部管理,就是對圖書進行有效分類以及在分類中尋找圖書之間的聯系。圖書分類在我國歷史上主要是四部分類法與七略分類法,但伴隨現代西方文明的傳入,特別是近代以來西學東漸的發展,西方圖書分類逐漸成為圖書分類的主流。外部管理在于圖書館與圖書館之間的館藏資源交流,二者管理的可能性在于,圖書館管理者中間存在相互交流的意愿,并且有相對相同的內部管理模式,在實現模式對接之后積極進行雙方資源的有效利用。在外部管理中需要圖書館提供必要的監督制度,對館藏文獻負責,現有監督中主要是事前協商、事中人員派駐、事后文獻檢驗,且人員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圖書管理制度的完善性。
2)圖書修補。圖書修補屬于圖書館業務模式的關鍵部分。圖書修補所針對的圖書是有歷史文化價值,且本身絕版或很難從其他渠道進行再次搜集的圖書,其中還有一部分是屬于考古挖掘出的圖書殘片需進行修補,如清華簡、里耶秦簡等,都是通過此種方式進入圖書館業務模式中,成為業務模式的重要作用品。圖書修補在非信息化條件下主要通過修補人員的技術進行相關工作,修補人員的業務素質就成為工作成敗的關鍵要素,人為因素下不可控條件與修補爭議性隨之而來。再加上中國古籍的造假傳統,在修補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基本分辨,人工分辨在一定上容錯率較高,容易出現書籍整理問題。
3)圖書借閱。圖書借閱在圖書館業務模式中與圖書搜集并重,是業務模式主要作用對象。圖書借閱在網絡化出現之前,其主要業務流程為:借閱者獲得借閱證,然后向借閱員出具書單,借閱員根據圖書分類法與記憶進行書籍查找,然后將書籍傳遞給借閱者,之后借閱者定期向借閱員歸還圖書。在此種業務模式中,借閱員與借閱者相互之間的交流為純人際交流,人際關系與圖書借閱能力關系十分密切,圖書借閱員甚至于可以決定研究者研究的廣度與深度,乃至于研究有無漏洞。但是現在圖書館借閱業務基本已經實現館內資源信息化,對于借閱者而言,只要通過網絡就可以知道所要借閱圖書的現實情況。
4 信息化條件下的新要求
伴隨社會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其作用于圖書館業務模式,就是傳統業務模式總不適應信息化而需要進行改變,而對信息化有適應性、有調適可能性的,可以對業務模式進行信息化改造,讓子業務模式與信息化時代更相配套,但改造與適應中其基本在于適應信息化條件下的新要求。
1)遠程管理。所謂遠程管理有兩方面,其一在于讀者的遠程管理,讀者通過互聯網體系,對借閱的圖書資源與需要借閱的圖書資源進行遠程理解與遠程管理;其二在于圖書館的遠程管理,需要將非實體控制下的本館圖書進行實時狀態了解。在圖書館業務模式中,二者是同一于遠程管理子模式下的運行體系,以遠程管理提升業務模式的可實現性。
2)大數據整理圖書館業務。在圖書整理業務中,傳統人工整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知識爆炸的需要以及知識碎片化下知識普及的需要,大數據整理成為重要的體系建設手段,如果不進行信息化的大數據整理,社會知識的更新程度與圖書館自身業務模式之間會出現更大程度的脫節,圖書館所需要進行的知識換代與知識普及的作用也會被大大削弱,由此圖書館業務模式的有效性被懷疑,圖書館中存在的知識也無法得到更好的利用,容易造成知識浪費,影響社會知識體系的有效構建。
5 信息化條件下的新方向
在多種要求下,信息化條件下的新方案設定成為實現管理模式變革的關鍵。下文對新方案設計進行分析。
首先是數據庫建設,就是將圖書館中的圖書資源逐步整合到網絡數據庫中,管理者在數據庫中能找到要管理項目圖書的基本情況,了解其現有狀態;讀者在數據庫中可以從自身發展角度對書籍進行動態分類,實現對圖書借閱的信息化。
然后是人才庫建設,面對信息化的大趨勢,需要從信息技術人才中進行選拔,實現數據庫的有效運轉與數據庫故障的及時排出。在數據庫與人才庫建設的基礎上進行信息化建設,可以有效地將原本易損壞的文獻信息化,優化文獻保存效果的同時增加文獻的普及程度,讓其做出更大的文化貢獻。
6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分析現有圖書管理模式,認為模式完善化并不能說明體系完善化,在信息化條件下還需要進行體制與人才調適,才可以實現圖書館管理模式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白石.信息化環境下我國圖書館業務管理模式變革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28):183.
[2]易凱.論信息化背景下圖書館期刊管理模式的變革[J].大科技,2013(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