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龍 袁珊娜

摘 要:政府通過財政補貼方式鼓勵中小型科技企業發展是較為常見的方法,可以直接解決企業投入研發類財務資金問題,激發企業研發活力,為研發型科技人員增加收入。但在實際補助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特殊問題,我們將結合華南轉移中心實際補助遇到的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科技型中小企業;財政補助;華南技術轉移中心
40多年的改革開發,給中國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騰飛,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國領導人和全國人民的最佳選擇。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殆盡中國經濟結構從高速發展轉變為高質量發展,經濟增長勢必放緩,這對于中小微企業影響巨大,自負盈虧的結構對市場大環境的變化抵抗力不高,而我過目前50%以上的稅收來源于中小微企業,中小微企業以成為我國經濟結構決定性的成分。為了增強中小微企業的對于市場大環境變化的抵抗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條件下,從中央到各級政府通過資金、稅收、政策、土地等各方面,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對我國有潛力的中小微企業進行幫扶[1]。
1 廣東省創新卷補貼
廣東省位于中國改革戰役的最前線,其經濟結構反應了我國社會的宏觀趨勢,成為我過其他省、直轄市、自治區的風向標[2.3],在財政支出和稅收上都是首屈一指,其經濟結構更加合理,經濟活躍度也位居全國首位,改革開放40年,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關注廣東省的經濟發展,提出建設了世界四大灣區的“粵港澳大灣區”,深圳“經濟示范先行區”等重要決策。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等國際型的超級工程也落地大灣區。從這些不難看出廣東的發展預示著我國的大發展。
機遇也是挑戰,在如此眾多的、經濟活躍的中小微企業的廣東,2019年科技廳委托華南技術轉移中心(下文我們簡稱華轉網)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進行財政補助。在開局不利的2020年,華轉網在2019年的政策之上又加大了補貼力度。對比珠三角地區2019年和2020年我們不難看出。廣東省科技廳在2019年之前入庫的企業后又新增了可以參與拿取財政補助的科技型企業,同時在單個訂單的補助比例也上調了10%。根據政策要求在初始階段省科技廳還特批了800萬特殊津貼補助到2109年度的部分訂單。
2 中山事業單位的創新劵補貼
我們為什么要把中山的事業單位拿出來單獨做討論,很重要的一點中山市區別于其他地市的財政結構,財政單位收支兩條線[4.5],這就導致很那滿足科技廳的補助要求。下面以實例來做簡單的分析討論,討論過程中只表明其結果,不表明因果。
某企業訂單金額10萬元,按照2019年補助比例30%,那么企業需要向入駐機構轉賬7萬元,從銀行獲取7萬元的流水證明,但與此同時要求入駐機構提供10萬元的發票。按照中山市的財政管理條例中,所開具的發票必須等同于入賬金額[6],也就是說企業轉賬7萬元,最多入駐機構可開具的發票是7萬元。這種入駐機構和合作的企業在劃轉補助政策明顯不適用。這也造成了很多企業和中山市財政單位的合作沒辦法享受科技廳的創新劵補貼。較大的打擊了這兩類單位的合作。
制度的不對等的解決的方法。因為各級行政制度的不對等導致工作無法推進通常有兩種辦法可以嘗試。第一種,自下而上,這種辦法見效快,可以利用手里的有限資源靈活變通,例如:收支兩條線走的是中山財政的非稅系統,服務機構可以在開非稅發票的時候分開出具,企業方則可以分開向中山市財政撥款獲得兩張非稅發票。從而實現部分流水證明和全額發票的這種要求。但其無法適應所以服務機構的操作,這種辦法一事一議,較為靈活,不能根治問題本身。第二種,自上而下,這種辦法見效慢或者很難見效,非基層工作領導很難做到對制度的完全理解,因不參與實際工作,較難理解其中的細節,如果牽扯到大的制度改革則牽動的不僅僅是本單位的制度,還需要統籌到市級甚至升級的制度改革,這種基本是不現實的,沒有可操作性。例如中山市的這種財政收入,如果根治得以解決唯一的辦法就是和廣東省的財政制度統一,才能適合廣東省的財政補貼的各項政策,因為科技廳的財政補貼政策是參照了省財政廳專家的意見,這種走宏觀改革的道路筆者是不建議的。
3 總結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各類政策從中央到省到地級市政策調控還是有很大的不同,決策者在推動改革的同時遇到的阻力也會很大,從目前來看,解決具體問題需要一線工作者變通資源靈活和協商,添加補充協議來完成改變不了的大格局,從頂層設計來看,因地制宜和統一統籌還需要更靈活的變通。
參考文獻
[1]藍圖.廣東省科技創新企業政府補助現狀及問題分析[J].會計師,2020,(3):15-16.
[2]麥強盛.廣東省與其他發達省市經濟結構協同性對比分析[J].價格月刊2009,(2):58-59+62.
[3]張志紅.廣東省產業經濟結構調整路徑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17):18-21.
[4]高敏思.中山市財政支出項目績效管理研究與探索[J].行政事業與財務2010,(9):24-28.
[5]財稅改革縱論[M].經濟科學出版社,廖曉軍主編,2005.
[6]深化中山市財政體制改革探析[D].林東.吉林大學,2014.
作者簡介
林龍(1988-),男,漢族,黑龍江省鐵力市,中級,碩士研究生,中山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