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柳
摘 要:良好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今社會,顯得尤為重要。語文課堂作為訓練學生口語表達的重要陣地,教師要抓住一切訓練時機,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讓學生將這種內心感受到的美外化為有聲語言,使之呈現的也美。我們培養的學生,畢業后都要接受社會的挑選。如何使我們培養的對象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占有一席之地,語言表達就自然而然成為他們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
關鍵詞:語言表達;途徑;方法;表現力;感染力
美國著名教育家、演講理論家卡耐基曾說過:“一個人的成功,約有百分之十五取決于技術知識,百分之八十五取決于人類工程——發表自己意見的能力,擔任領袖的能力,激發他人熱忱的能力。”這樣看來,這三種能力都離不開好口才,良好口才的表現特征是敢說、有說、會說。為達到這個標準,我們除了要具備準確表達,條理性表達,恰當、得體表達的能力之外,還應該具備生動、形象表達的能力。在“說得好”的基礎上“說得美”,這就是我們要達到的最終目標。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如何進行有效的口語訓練,讓學生從“想得美”到“說得美”。
1 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的途徑
1.1 精心設計課堂訓練環節,達到“說得美”
語文課堂是一個很好的訓練平臺,我們可以好好的利用這個平臺,精心設計。比如可以在課堂上專門設置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的環節,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說得美”這一訓練環節主要目的是訓練學生在表達過程中能用生動、形象、優美、富有表現力的詞語表情達意。要達到這一目標,學生必須能具備清楚、準確、流暢的表達。這就需要在訓練此環節之前學生能具備“說得清”、“說得準”、“說得巧”的能力。實踐證明,絕大部分學生在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師有意識的訓練中,在表達上已經能夠達到聲音響亮、口齒清晰、流暢準確、條理性強、巧妙得體等要求。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通過訓練,使學生能掌握表達的要領,提高他們語言表達的感染力與表現力,從而達到“說得美”。
1.2 巧妙選取課堂學習內容,達到“說得美”
比如在對古典詩詞的鑒賞學習中,有意識地訓練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感染力與表現力。通過對古典詩詞的鑒賞來提高學生生動、形象地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高雅的文化品位。運用精當、豐富、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強化表達效果,從而達到“說得美”。
2 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的方法
在語言表達能力訓練途徑里我們已有了明確的訓練目標,即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感染力與表現力。那么如何訓練才能達到這一目標呢?
1)加大詞匯積累量,廣泛閱讀美文佳作,不斷積累美詞佳句。同時學生還可以運用朗讀詩詞的方法,在反復吟誦中把握基調、準確斷句、找準節奏、掌握重音等等。在朗讀詩詞中,感受作品之美。如:學習《秋天的雨》這篇抒情散文,里面有這樣一段非常優美的描寫秋雨的文字:“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金黃色是給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紅色是給果樹的,橘子、柿子你擠我碰,爭著要人們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顏色就更多了,紫紅的、淡黃的、雪白的……”在學習這類美文的時候要重品讀、品味。通過文字引發聯想,感受秋雨的美,體會作者對秋雨的喜愛之情。
2)親身感受作品、將想象到的美用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的語言說出來。在形成語言表達之前,可以先用想象的方法把詩詞中美的意境在頭腦中再現出來。例如:王維的許多詩詞作品都很適合用來培養學生感受美,描繪美,表達美的能力。如《使至塞上》里面的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教師可以在吟詠中引導學生體會大漠的孤寂、荒涼、壯闊之景。在有了這種意向之后,再在頭腦里面采擷平時積累的豐富詞匯,整理成句子呈現出來。
我們就會看到學生用語言描繪出的一幅幅奇美、有個性的圖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如教授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一文時,可要求學生初讀,整體感受畫面;然后播放多媒體的音配畫朗讀,讓學生邊欣賞邊領會其意境美。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首詩一共描繪了幾幅畫面?這幾幅畫面美在何處?稍作討論后明確:描繪了空山、明月、清泉、竹喧、蓮動這幾幅畫面。
還可以讓學生自選一幅畫面在頭腦中進行想象,并把想象到的美用生動、形象、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例如:空山美在清新、涼爽的空氣。明月美在松樹襯托下的皎潔月色。清泉美在清澈的潺潺水聲。竹喧、蓮動美在淳樸的勞動生活。這幅畫面還美在山水相映,明麗潔凈等等。
3)運用多媒體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多媒體直觀性強,生動、形象,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訓練中可以充分利用。例如:多媒體出示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雨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和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讓學生在這些既有聲音又有畫面的圖景中對作品的美有更直觀的感受、對作品的印象也更為深刻、對主題的理解也更為透徹。
4)提倡合作教學,既有助于發揮每一個學生的能動性,又能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在運用想象進行表達能力訓練時可以采用這種方法。在設計此訓練環節時,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分組方式合作學習,想象畫面,然后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傳神、優美、富有表現力的語言表達“美”。
5)精心設計關鍵問題,引導學生在鑒賞過程中學會表達。如:多媒體出示杜牧的《江南絕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朗讀后讓學生在頭腦中進行想象,然后用生動、形象、優美的語言把想象到的美表達出來。接著提出以下問題: 該詩所描繪的畫面上有哪些形象?詩人是如何為這些形象著色的?哪些形象是動態的?該詩所描繪的畫面背景是怎樣的?通過以上置疑,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圖景:這是一幅明麗的江南春景。一片蔥綠的大地,萬紫千紅的花樹,形形色色的酒旗,金碧輝煌的寺廟,雕梁畫棟的樓臺,真是色彩繽紛,炫人眼目,美不勝收。但這異彩分呈的美景卻籠罩在一片迷蒙的煙雨中。這正是江南春景獨特的特色。
有了要達到的明確目標,掌握了訓練的方法,通過有效途徑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選用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與感染力的語言表達,才能離“說得美”越來越近。我們在訓練內容的選擇上、更多的選取了古典詩詞作品,因為古典詩詞的語言凝練、優美。在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表達中易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現力與感染力。
誠然,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不是通過一、兩次訓練就能實現的,精心設計有效的課堂訓練環節,教會學生掌握生動表達的要點。教師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如: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多閱讀美文佳作以積累美詞佳句,注重把“說得美”的要求融入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只有這樣,才能逐漸提高學生生動、形象表達的能力。真正實現從“想得美”到“說得美”的目的。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培養對象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讓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最終成為學生走向成功的有力推手。